《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2).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8609213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2).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松林初中 刘宏课题唯一的听众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我”成功的原因,体会老妇人善良、尊重别人的美好心灵,知道鼓励和帮助对提高别人自信的作用。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教学重难点1、运用写人文章的学法深入研读。2、理解文中老人的语言与神态描写。第二课时课时目标抓住老妇人的语言、神态感受老妇人的教育技巧。过程与方法:设计意图一、 复习课文,温故知新1、认读文中的词语。神圣 悠悠 庄重 仪式 抱歉 溜走 介意 荒唐 声望 割舍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人世间最动听的话语是关爱的

2、话语,最感人的故事是真情故事。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令人心动的课文。请同学们把书翻到47页,我们先听一听课文的主人公,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向我们诉说了什么。1、指名学生读文,学生思考,练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2、同学们,你们发现课文的首尾有什么特点吗?(对比)3、练习表达:师生合作,师说句子的前半句,讲作者开始怎样,学生说最后的结果。我们看看形成了怎样鲜明的对比。开始,作者拉琴很生疏。后来开始,作者连一支曲子都拉不好。后来开始,作者害怕拉小提琴。后来开始,作者因拉不好小提琴而十分沮丧。后来开始,作者被家人称为音乐白痴。后来(师相机板书:音乐白痴、小提琴手)这一切都总是使作者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

3、清晨里(“唯一的听众”板书课题、读课题。强调“唯一”)二、走进课文,深入体味1、文中还有两位人物分别是谁?我从他们那里得到了什么?你有没有类似的被人批评的经验,说说自己的的感受。2、“我”从唯一的听众那里,获得了什么?(板书箭头指向课题)得到了鼓励、安慰、信心,关爱(师鼓励学生把词写到黑板上。)3、老人对作者的鼓励、关爱之情,是通过什么传达出来的?学生发言后师进行小结:通过老人的语言、神态来传达的。(1)画出老人说的语言。看一看,老人在什么情况下,对作者说了什么?为什么这样说?产生了什么作用?“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里坐一会儿。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

4、。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听到了“我“糟糕的琴技,老妇人的语言里充满了尊重和理解。)“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这是对我练琴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让我产生了从未有的感觉,那种感觉是一种信心,一种勇气,一份执着,一股力量。)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她的赞扬鼓舞,是我发奋练习的不竭动力,老教授善于循循善诱,使我爱上了小提琴。)听了老人的话,我的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这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2)在写老人的眼神的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的词语“平静”,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吗?当我拉出像锯床腿的声音时,她的平静,给我勇气和力量,让

5、我毫无顾忌的大胆练习。当我有了几分信心,每天去练琴.她的平静,鼓励我不断努力。当我渐感奏出了真正的音乐,她的平静,体现了对我更高的要求,告诉我不要满足,继续提高。4、这样的语言和神态不单单在当时产生了这样的作用,给作者带来快乐的情感体验,还有着其他很大的作用呢!课文有一段就集中描写了,找出来自由读一读,说说有哪些变化?。小结:“我”练小提琴的态度变得认真了;对小提琴的热爱程度深了;拉小提琴的水平提高了。5、默读“我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一直到“你竟说她是个聋子”这两段。(1)作者知道了什么?(2)老人为什么要自称是聋子呢?(3)“我”初次遇到老妇人时,如果老妇人告诉我她是音乐学院的教授时,我的情

6、绪将会怎样?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4)你能给文章添上一个结尾吗?5、你认为这位“唯一的听众”是怎样的一位听众?小结:一个人的成功,既离不开别人的鼓励、欣赏,也离不开自信、努力。只有在爱的土壤里,只有在汗水的浇灌下,人生才会开出美丽的花朵来,这是老师在读文后的一些感悟。请同学们拿起笔吧,将你们的感悟写成一句格言!(1)写格言(2)交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愿望。概括能力与口语表达的训练。对比阅读,加深体会“我”的前后变化。引出使我“我”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锻炼学生准确的概括能力。既补全板书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本单元重点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描写方法感悟文章,此环节设置自然过渡到描写方法。从而水乳交融地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引导学生体会老妇人的语言,体会教育技巧。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参与探究,以穿针引线的作用给予学生及时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导”与学生“学”的新课程理念。点燃孩子们的思维火花。将课文主题高度升华、概括,内化为自己的收获。作业: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2、熟读课文。3、抄写文中优美的句子。板书设计:唯一的听众音乐白痴 小提琴演奏家 鼓励 关爱 安慰、信心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