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作业布置的有效性研究.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8530372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数学作业布置的有效性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生数学作业布置的有效性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生数学作业布置的有效性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生数学作业布置的有效性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数学作业布置的有效性研究.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数学作业布置的有效性研究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充分减轻学生的课余负担,还孩子一片自己的天空。在这种新形势下,我校提出家庭作业限时的要求。学生完成数学家庭作业的实际时间一二年级不得超过15分钟,三四五年级不得超过30分钟。显而易见,这种规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各位教师努力提高40分钟的教学质量,杜绝“课内不足课外补”的现象,充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或许有人会说那就干脆一刀切,干脆一概不布置作业,我们认为这种观点太偏激,因为适当适量的家庭作业是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布置适量的家庭作业是必要的。那么如何布置家庭作业才能既不超时又能提高教学质量呢?我

2、们对此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家庭作业的内容要少而精。 这里有三个意思:第一,家庭作业的量要少。一题、两题,课余练一练起到巩固当天所学知识的作用。第二、内容要精。布置的作业每一题都要恰如其分恰到好处。也就是说要练到点子上,不做机械重复的作业(所做的应用题可以不抄题。),所做的练习都要有代表性。第三、要有针对性。既要针对课堂的重点、难点布置家庭作业,又要针对学生掌握得不太好的内容加强训练。 二、家庭作业的设计要有层面性。 教师布置家庭作业既要让学优生“吃得好”,又要让中等生“吃得饱”,更要让学困生“吃得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

3、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实现给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练习,即实现分层练习。按照学生的课堂学习程度分成A、B、C三个不同的学习层次。A层就是指课堂知识掌握得很牢固,已经能很灵活地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解决各种问题。针对这一层次的学生我们要让他“吃好”即让他有知识可学,有练习可练但又不应该是机械重复练,而应是“有价值的练,有效果的练”。所谓“有价值的练,有效果的练”就是说所布置的练习应该让他们要动动脑,要想一想才能完成。这种练习类似于课本上的深化题、思考题等。B层就是指课堂知识基本掌握了基本能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解决问题。针对这一层次的学

4、生我们要让他们把基础知识巩固得牢固一些,让他们对基础知识的运用灵活一些,因而对B层的学生,教师可布置一些稍灵活一些但又不难的题,让他们“跳一跳”就能完成。C层即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对课堂知识掌握得不是很好,对知识的运用也稍有欠缺。对这些学生教师不能要求太高,树底下的桃子尚且摘不到怎能让他们摘树顶上的桃子呢?因而教师要针对他们掌握得不太好的内容加强训练,针对课堂的重点、难点布置家庭作业,多做基础性的练习以便过好基础关。 三、家庭作业的形式要灵活多样。 以往一说到作业,人们便想到了用笔在作业本写书面作业。而今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在作业形式上也可谓“百花齐放”了,作业本、写字等已不是作业的象征了。需

5、要作业本的作业只是作业的形式之一。概而言之,在作业形式上可以有以下几种: (一)书面作业。这就是前面所说的需要在作业本上写的作业。 (二)口头作业。它在具体形式上表现为诵、背、说等。或让学生面对家长读口决、概念等;或让学生在家背公式、法则等;或让学生跟家长交流,说说自己在学校所学的内容、说说自己一天学习的感受等。 (三)实践性作业。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学习的意识。如: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内容让学生动手做做长方体和正方体从而使他们的空间观念得到加强;学习了测量的内容让学生测量自己的家,这样他们就设身处地的理解了测量的重要性及测量的过程; 像这样的作业既让学生复习了当天所学的知识,甚至拓展了知识,又让他们饶有兴趣地在活动中作业,在玩中学。这样练习的效果必然事半功倍。 总之,家庭作业的布置一定要灵活,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从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上灵活处理,随机应变,以练出最好的效果。从而使家庭作业既不超时又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