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同步课时训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二

上传人:s****6 文档编号:548523801 上传时间:2024-06-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3.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同步课时训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二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同步课时训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二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同步课时训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二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同步课时训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二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同步课时训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二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同步课时训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同步课时训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二(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一、单选题1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存在多个地雀物种,但同一岛屿上一般只有1种地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岛屿上的所有地雀和其它生物构成了生态系统B.加拉帕戈斯群岛上所有地雀的全部基因组成了一个种群基因库C.不同岛屿上的地雀具有不同的外貌特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若大风将不同岛屿上的地雀吹到一个岛屿上,这些地雀彼此之间可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2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对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敏感性和抗性调查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家蝇种群来源敏感性纯合子(%)抗性杂合子(%)抗性纯合子(%)甲地区64324乙地区74242丙地区83161A.乙地区家蝇种群抗性基因频

2、率为26%B.使用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效果最不明显的应该是丙C.若干年后,甲、乙、丙三地区如果未出现生殖隔离,说明家蝇没有进化D.家蝇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3用基因型为Aa的小麦分别进行:连续自交、随机交配、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根据各代Aa基因型频率绘制曲线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要尽快获得AA纯种小麦,比更慢B.曲线的F3和曲线的F2中Aa基因型频率相等C.曲线的Fn中纯合体(子)的比例比上一代增加(1/2)nD.曲线和的各子代间产生A和a的配子比例始终相等4某自花传粉植物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占40%,aa基因型个体占20%,

3、Aa基因型个体占40%,则A的基因频率为( )A.60%B.40%C.30%D.20%5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单位B.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能产生进化的原材料C.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需要经过地理障碍D.外来物种入侵不会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6研究人员发现,各种地雀的形成过程为:原始地雀分布于不同岛屿上各个地雀种群中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不同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不同变化各岛屿环境不同,自然选择导致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朝不同的方向改变产生生殖隔离,新物种形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分布于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由于地理隔离最终形成新

4、物种B.不同种群间无基因交流,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长时间后不同种群基因库出现明显差异,最终产生生殖隔离D.地雀新物种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进化,进化一定导致新物种形成7假设羊的毛色遗传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黑色(B)对白色(b)为显性。一个随机交配多代的羊群中,白毛和黑毛的基因频率各占一半,现需对羊群进行人工选择,逐代淘汰白色个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每代均不淘达,不论交配多少代,羊群中纯合子的比例均为1/2B.淘汰前,该羊群中黑色个体数量多于白色个体数量C.白色个体连续淘汰2代,羊群中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2/3D.白色羊至少要淘汰2代,才能使b基因频率下降到25%8斑马的染色体数

5、为22对,驴的染色体数为31对,斑马和驴的杂交后代兼具斑马和驴的特征,俗称“斑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斑驴体内没有可以联会的同源染色体B.斑驴的出现说明斑马和驴不存在生殖隔离C.斑驴不可育是由于种群数量少D.斑驴的出现说明不经过地理隔离也能形成新物种9遗传漂变是一种由群体较小和偶然事件而造成的基因频率的随机波动现象。下图表示个体数(N) 分别是25、250、2500的种群A基因频率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三个种群中,N为2500时种群更容易发生遗传漂变B.遗传漂变可能引起基因频率改变,从而引起生物进化C.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是引起遗传漂变的主要原因D.若群体随机交配至12

6、5代,则N为2500的群体中Aa基因型频率为0.37510研究发现,位于11号染色体的基因A/a 可决定人喜食或厌食香椿,厌食香椿的人(基因型aa)11号染色体上的OR6A2嗅觉受体基因中出现了常见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变异,也就是DNA 序列中单个核苷酸发生了变化。据调查某地区人群中a基因频率为3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SNP 变异一定改变了基因的碱基序列B.a基因频率较低是因为SNP 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C.基因型Aa的人也表现为厌食香椿,可能与表观遗传有关D.人口流动可能导致该区域的a基因频率改变,种群发生进化二、多选题11原产自甲地区的一年生某植物,由于花粉传播到低纬度地区

7、,而在低纬度地繁殖。很多年后甲地区的该植物种群a和低纬度地区的植物种群b的花期不同,无法相互自然受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a和种群b存在地理隔离,自然条件下无法进行基因交流B.由于不同纬度的自然条件不同,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C.若种群a、b植株的形态没有显著差异,则二者仍属于同一物种D.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种群基因库之间的差别逐渐扩大12某大型湖泊被地壳运动形成的小山所隔,形成了湖泊、,原湖泊中某种鱼M在湖泊、中分别进化为不同种类的鱼(A、B、C、D),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和D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二者的基因库完全不同B.长期的地理隔离从而产生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重

8、要途径C.两湖泊中不同种鱼的形成,是因为环境不同导致的基因突变方向不同D.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个体的表型,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13现有一个大的高等动物种群,雌雄数量相等,且雌雄之间可以自由交配,若该种群中B的基因频率为40%,b的基因频率为60%,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种群中全部B基因和b基因的总和构成种群的基因库B.若该对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该种群中XBY的基因型频率为20%C.若该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该种群中基因型为BB的雌性个体占16%D.若某个体的精原细胞中B基因突变为b基因,b基因不一定遗传给后代14一个非常大的、进行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要使群体中各基

9、因型的频率从一代到下一代维持不变,下列选项中属于必要条件的是( )A.种群中个体应该是雌雄异体的B.种群中个体间都能随机交配并产生后代C.种群中个体没有迁入和迁出D.自然选择对生物的性状不起作用三、填空题15草原沙鼠的毛色有黑、灰、黄三种颜色,分别由基因A、al、a2控制,在某草原沙鼠长期随机交配形成的种群中,不同个体基因组成与体色的关系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性状表现黄色灰色黑色遗传因子组成Aa1Aa2a1a1a1a2a2a2(1)草原沙鼠的黑、灰、黄三种皮毛颜色可称为_性状,A、al、a2可称为_基因。 (2)两只沙鼠杂交,后代出现三种性状表现,该对亲本基因组成是_,它们再生一只黑

10、色雄鼠的概率是_。(3)随着土地沙漠化,该地黄色个体的比例在逐渐增加,从进化的实质上分析,这是_的结果。(4)由于地质和气候的变化,草原中间地壳下陷形成汹涌的河流,河流的一侧出现了山谷,这样原属于同一种群的草原沙鼠被分隔成两个种群,致使两侧的草原沙鼠基因不能自由交流,这种现象叫作_。在随后漫长的进化历程中,山谷中的草原沙鼠逐步适应了新的环境,适应在生物学中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二是指_。16云南大学人类遗传学研究中心,建成了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基因库,其中采集男性血液样本建立白细胞基因血库,是一种科学、简便、效果较好的方法。为了得到高纯度的少数民族DNA样本

11、,科研人员都是选在边远的大山深处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采集,将样本存放在基因库里。请回答有关问题:(1)选择采集男性血液样本建立白细胞基因血库的原因是_。(2)采样地点选在边远的大山深处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主要原因是_隔离,使不同民族之间的通婚概率变小,从而阻止了各民族之间的_。(3)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_的全部基因;基因库将为少数民族的基因多样性提供最原始的研究材料,它和物种多样性、_共同组成生物多样性。(4)某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发病率为1%。十年后,该人群中致病基因频率为10%。请问在这十年中这个种群有没有发生进化?(假设其他基因频率不变)_。为什么_。全球现存穿山甲有8种,分布

12、于我国的穿山甲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猖獗的非法捕杀是穿山甲濒危的根本原因,牺息地丧失是导致穿山甲野外种群下降的又一重要因素。假若湖南的穿山甲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占40%,aa基因型个体占10%。请回答问题:17下列生物群体中属于种群的是_(填序号)。A.生活在全球的穿山甲B.一个水库中的全部藻类C.某森林中全部的大熊猫与小熊猫D.一片草地的所有车前草18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_。假如三年后,A基因的颜率变为60%,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填“是”或“否”)。19湖南穿山甲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和_提供进化的原材料。20中国的穿山甲与印度的穿山甲是两个物种,它们之间不

13、仅存在着地理隔离,还存在_。_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21野兔的短毛对长毛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且长毛的保暖效果更佳,更适合在低温环境下生存。某草原上生活着一群这种野兔,全为短毛,某年,由人带来了一群同种的长毛野兔,不久后种群基因型频率变为70%AA、20%Aa、10%aa。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野兔种群的基因库是指_。我们判断这两群野兔为同一个物种,因为两群野兔之间没有_。(2)长毛兔迁入不久后,该种群a的基因频率为_。(3)长毛兔迁入不久后,连续几年低温,请判断a的基因频率将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若三年之后长毛兔增加了10%,短毛兔减少了10%,则a的

14、基因频率变为_(保留到整数)%。由此可知,自然选择的实质是_。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A、同一岛屿上的所有地雀和其它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A错误;B、加拉帕戈斯群岛上所有地雀包括多个物种,因此其全部基因不能组成一个种群基因库,B错误;C、不同岛屿上的地雀具有不同的外貌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D、若大风将不同岛屿上的地雀吹到一个岛屿上,由于存在地理隔离,这些地雀彼此之间可能不能交配或产生不可育的后代,D错误。故选C。2答案:D解析: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乙地区家蝇种群抗性基因频率为14%,A错误;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甲地区家蝇种群抗性基因频率最高,说明使用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效果最不明显的是甲,B错误;C、若干年后,甲、乙、丙三地区如果未出现生殖隔离,但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了,说明家蝇发生了生物进化,C错误;D、家蝇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正确。3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连续自交和随机交配的F1的Aa的基因型频率都是1/2,所以I和IV符合,但是连续自交的结果是纯合子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杂合子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所以I是随机交配的结果,IV是自交的结果。曲线II和III在F1杂合子Aa所占的比例相同,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