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语文教育的真谛》读后感.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8470517 上传时间:2023-12-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寻语文教育的真谛》读后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探寻语文教育的真谛》读后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探寻语文教育的真谛》读后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探寻语文教育的真谛》读后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探寻语文教育的真谛》读后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探寻语文教育的真谛》读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寻语文教育的真谛》读后感.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寻语文教育的真谛读后感 探寻语文教育的真谛确实是一本好书,尤其对于在语文教育的天地里迷茫、困惑的我来说,它犹如暗夜中的一盏明灯,指引我们沿着他的足迹前行。正如高林生老师评价的那样:这是一位思想者留下的脚印。它朴实、生动,几乎可以触及。他充满着务实的目的,真实的情感,启人的智慧,不避困难的果敢。阅读这串脚印,可以增长勇气,获取灵感,变得虔诚,品尝欢乐。读完这本书,我感到理想的语文教育似乎离我越来越近,语文教育的理想在我眼前好似越来越清晰。 几年来,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各种教学理念百家争鸣,使得语文课改这棵古老的大树,又重新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各种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这些铺天盖地

2、而来的教育理论专著,由于过于专一,过于艰深,往往只停留在抽象的理性的思辨的层次上,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广阔教育工作者看不懂,或者看懂了也不得要领,不管用。理论的空中楼阁往往只能给人以雾里看花的感觉,带给人的多是思索之后的迷惘与混沌。 在山花烂漫同时又是泥泞坎坷的课改长征中,广阔一线教师急迫地渴望得到一把能够支撑着自己稳步前进的实践拐杖。探索语文教育的真谛应运而生,真正地为我们铺设了一道理论与实践连接的互动的桥梁,为我们提供了有形可依有标可参的实践的拐杖。一线写真,有根基;论文说道,有针对;案例钩沉,有依据-单单从本书的版块设计,我们可以看出著作者的良苦用心。 张敬义老师对语文教育真谛的

3、探寻首先表现在他对本色语文教学的重塑上。语文课终究该怎么上?在层出不穷的教法面前,在花团锦簇的示范课面前,语文老师该如何选择,如何固守自己的底线?这需要我们以足够的勇气撩起重重面纱,重见语文教育的本色。这也是一种理性的回归,与张庆老师提出的八字方针倡简、务本、求实、有度不谋而合。 何谓本色?作者认为天以蓝,地以黄,山以青,水以绿,虎以猛,人以善,为本色。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是语文学科的根本特点,也就是说语文教育要坚持语言训练和人文熏陶的统一。小学阶段是根底的根底,理应抓住工具不放,通过工具渗透人文性。这才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本色。 本色阅读课应该怎么上?作者指出:本色阅读课就是要以读为根本,着

4、力培养四种能力。即实实在在指导学生读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认读、感悟、探究和概括四种能力。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对本色语文的最正确的注释。书中引用于永正老师第一次抱母亲的教学案例对本色阅读作了最好的诠释。豪华落尽见真淳,铅华洗却见本真,张敬义老师用自己对本色语文的追求引领我们走近语文教育的真谛,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语文教育的理想画卷! 在语文教育真谛的探寻过程中,张敬义老师倡导教师与学生开展智慧对话,并认为这是理想的教育境界。他这样解读自己的思想:智慧对话,就是要推翻学生心中自卑的山,知识缺陷的山,阻碍他们进取的山;智慧对话,是平等主体间思想的交流,智慧的碰撞,是心灵的体验和感悟,是感情的激发与

5、敞亮。 智慧对话的提出源自二千五百年前的大教育家孔子对他的启发。张老师深深向往论语中充满诗意的理想的语文课堂: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他欣赏孔子的教育睿智,欣赏孔子平等的教育思想。圣人润物无声地引领弟子们做真君子,张老师引领我们迈进春意盎然的教育王国,他教我们用宽厚仁爱的心与学生智慧对话,做正心启智的大师。现代课堂惟有与学生开展智慧对话,用教师的智慧碰撞学生的智慧,用教师的精彩点燃学生的精彩,方能演绎灵动而充满生命力的课堂。那样,无论圣人还是凡人,都可以享受桃李盛开的春色。 张敬义老师对语文教育真谛的探寻还表达在他提出的精细理念。他的同事李文广老师对

6、他的评价是:他在教改上具有一双敏锐的触角,从不放过一点点在别人看来微缺乏道的教学动态,这也许就是灵气的慧根。那么,精细就是他触角和慧根的最正确注脚。精细理念的提出,表达了他对语文教改的责任,表达了他对孩子们的关爱与尊重,更表达了他小细节透射大智慧的教育理念。 其实这更是张老师对青年教师的殷殷期望,他教我们平时敏于关注教学的每一个细节,细心打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小细胞。作者认为:教学活动是由一个个教学细节构成的,细节虽小,却能透射出教育的大理论、大智慧,所以说成功的教育必定离不开精彩的细节。这种关注和打磨,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末,其中包括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优化课堂构造、厚重反思。只有拥有了一颗

7、精细的心,一个语文老师才可能努力设计灵巧而别出心裁的教案,才可能在课堂中游刃有余,提升教育艺术,才可能在课后回溯课堂细节,丰盈自己的教育之心。诚如张老师所言:细节是厚重的,那是教育的真功;细节是科学的,那是教育的效益;细节是人文的,那是教育的真谛。 再来看他的一些操作策略- 习作教学的五个关键-着眼于早是习作的敲门砖;模仿是激活习作思路的引擎;话题习作是产生语言动机的催化剂;丰富生活是习作的源泉;突出个性是学生尽快进入习作自由王国的绿卡。 教师实践操作原那么:咬定读写不放松,立根原在思维中,人文精神巧渗透,培养习惯益终生。 多么生动朴实的语言!深入浅出,朗朗上口,像一串串闪烁的珍珠,散发出智慧

8、的光芒!这应该是本色语文的最真实的表达吧。只有植根于语文教育本真的沃土,只有身体力行的探究和实践,他的语文研究之树才能绽放出如此清气满乾坤的本色花朵! 合上厚厚的书,我仿佛看到,在一座理想的语文教学王国里,有一位孜孜以求的探索者,正迈着坚实的步履,用他对语文教育的虔诚和热情,执著地引领着我们前行。相信每一位语文老师沿着他的足迹,一定也会寻访到语文教育的真谛! xx年12月 读后感 漫画、卡通、寓言、童话和小人书曾让我百看不厌,此外,我也喜欢看励志方面的书,吃过各种版本的卡耐基、喝过各种各样的鸡汤。眼前这本谁动了我的奶酪似乎综合了它们所有的口味,着实叫人喜欢。 从外表看,谁动了我的奶酪和其他众多

9、装祯精巧的书没大区别,只是薄了些,约4万字,写的是个可爱的寓言故事,每页都配有主人翁滑稽可爱个性鲜明的漫画形象。可就是这本不起眼的小书,在欧美创造了出版业的奇迹:自1998年9月由美国普特南出版公司出版后,两年中销售2000万册,雄踞亚马逊网上书店第一名约80周,同时迅速跃居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商业周刊最畅销图书排行榜第一名。 书中有4个人物-两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和两个小矮人哼哼唧唧。他们生活在一个迷宫里,奶酪是他们要追寻的东西。有一天,他们同时发现了一个储量丰富的奶酪仓库,便在其周围构筑起自己的幸福生活。很久之后的某天,奶酪突然不见了!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使他们的心态暴露无疑:嗅嗅、匆匆随变化

10、而动,立刻穿上始终挂在脖子上的鞋子,开始出去再寻找,并很快就找到了更新鲜更丰富的奶酪;两个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面对变化却犹豫不决,烦恼丛生,始终固守在已经消失的美好幻觉中追忆和抱怨,无法承受奶酪已经消失的残酷现实。经过剧烈的思想斗争,唧唧终于冲破了思想的束缚,穿上久置不用的跑鞋,重新进入漆黑的迷宫,并最终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哼哼却仍在对苍天的追问中郁郁寡欢 奶酪自然是个比喻,代表我们生命中的任何最想得到的东西,它可能是一份工作,也可能是金钱、爱情、幸福、安康或心灵的安宁等等。 生活在这样一个快速、多变和危机的时代,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着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境遇,人们时常会感到自己的奶酪在变化。各种外在

11、的强烈变化和内心的冲突相互作用,使人们在各种变化中茫然无措,先是追问-到底是谁动了我的奶酪?然后对新的生活状况无所适从,不能正确应对并陷入困惑之中难以自拔。如果你在各种突如其来的变化中,总耽于失去的痛苦、决定的两难、失望的无奈那么生活本身就会成为一种障碍。生活的迷宫很大,你会滞留在其中一角安身立命,久了,年纪渐长,就懒得变动,或者是没有勇气和激情再去变动和追寻。 我喜欢这本书,因为它是一个可爱的故事,轻松愉快地便澄明了混沌的生活。当一位被变化所困惑的人坐在一面肮脏的镜子前,希望看清自己的真面目而不得时,谁动了我的奶酪就像一位智者,用一条白毛巾沉着不迫地擦去镜子上的污迹,让困惑者真正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 作者斯宾塞约翰逊博士是美国知名的思想先锋和畅销书作家,此外,他还是一位医生、心理问题专家,也是将深刻问题简单化的高手。在他清晰洞彻当代群众心理后,便在该书中制造了一面社会普遍需要的镜子-怎样处理和面对信息时代的变化和危机。 当代的一位诗人说,今天,全世界都需要抚慰。作者正是迎合了世界性的宏大心理需求,用一个小小的寓言翻开了人们的心扉,给人带来一种内在的勇气,去直面软心理问题(即医学病态心理之外的个人心理问题,又叫正常人的心理问题)这种每个人都肯定存在的心理障碍。 世事变化本无常,谁动了我的奶酪告诉我们一个最简单的应对方法,那就是把跑鞋挂在脖子上,时刻准备穿上它,在千变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