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陈式太极拳熬炼的三层功夫-浑圆功的三层功夫.docx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8469203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陈式太极拳熬炼的三层功夫-浑圆功的三层功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谈陈式太极拳熬炼的三层功夫-浑圆功的三层功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谈陈式太极拳熬炼的三层功夫-浑圆功的三层功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谈陈式太极拳熬炼的三层功夫-浑圆功的三层功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陈式太极拳熬炼的三层功夫-浑圆功的三层功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陈式太极拳熬炼的三层功夫-浑圆功的三层功夫.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陈式太极拳熬炼的三层功夫|浑圆功的三层功夫 陈式太极拳是一个独特的太极拳派系,向以意气鼓荡,身架饱满,螺旋弹抖,蓄发相兼等特点而著名遐迩。但也正由于陈式太极拳所表露的诸多特点,而使众多的学拳者不能正确熟悉陈式太极拳熬炼的根本方法,以至铺张完阴,无有所得;或者流弊于硬拳,难成妙手。 先哲有语:物有本末,身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明白一点说,陈式太极拳的刚柔相济,快慢相间等等皆为末,是其功成后的效应;而慢、松、柔等才是根本,才是练拳的首要方法。这不仅是有理论依据的,而且还有详细的实施步骤。陈氏第十六世-陈复元,在其太极拳论步骤一章中说:练太极拳术之步骤有三层功夫:第一步,学时宜慢,慢不宜痴呆

2、;其次步,习而后快,快不行错乱;第三步,快后复缓,是为柔,柔久刚自在其中,是为刚柔相济。我们只要遵循前人通过练拳实践所总结出的练拳方法,才能够一步有一步的验证。在初学拳架子的时候,因动作不熟而出现的断续,这是浅显的慢,是必定的。可是,当我们能够娴熟的走完一趟拳架后,能否向慢去做,却是相当重要的。由于我们大部分人在生活当中,受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心身都得不到很好的放松,这样,在练拳时就无法做到松柔的要求,不能够多用意少用力。太极拳是反常道的运动,假如用一颗外求、烦乱的心,去支配太极拳的形体运动,那么,势必不会出现一个平和、宁远、缠绵的太极拳。因此,只有用慢去冶炼内心的急躁,才有可能真正练的是太极

3、拳。在太极拳中,它就像浪里淘沙、沙尽余金的机理一样,慢练,可以使长期的做功习惯转变,使意识向内进展,使意气充分地作用于形体的缠丝当中。慢练,还可以对下肢的支撑力和弹力进行熬炼,有利于上体的松沉。加之又可以留意到每一个动作哪里有了缺陷,长时期的慢运动,是能达到用意不用力、周身一家等太极拳的功夫境界的。可是我们还要记住一点,第一步虽强调慢,但却不行落入痴呆。而要不落入痴呆,就得以精神意气行之于运动之中。如此的慢,才是陈复元所要求的慢不宜痴呆,练拳才好玩味,才有盼望达到其次步功夫。其次步,习而后快,快不行错乱。依据我的练拳体会,以及参考一些拳论的要求,我觉得,这里所讲的快不是肯定的,而是相对慢来说的

4、。由于,太极拳是反对快的,而这里提到的快,也就不行能是通常意义上的迅捷、人为的概念。从阴阳理论上看,物极必反是不行逾越的规律,慢之久必定而快。从生理运动规律上看,长时间的重复同一种运动,就会形成一个固定的做功形式,像太极拳就是以心使身,渐渐形成松沉圆转的运动。当身体的运动没有了,或者磨小了棱角的时候,其运行的路途必定就短,动作必定就比原来的快。这也正是由开展而渐紧凑的含义之一,这就是太极拳的快概念。从太极拳自身的整体观来看,通过慢而实现的周身一家,也就是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的功夫。在快动当中能否仍旧做到,却很重要。假如练快拳时,身体不能松沉,不能做到整体的动,那就说明这种快不是慢到非常的

5、自然反应。快是对慢的相应检验-这就是陈式太极拳的其次步功夫。能够快而不乱,自然会快后复缓,达到第三步功夫。缓是慢的一种,但它的运动又与慢不同。前面的慢,是为了做到诸多要求而有意的去做;这时的缓,是已做到了诸多要求而不受人为的慢。此刻,才是真正的体柔、气柔,不再是人为的、有目的的柔弱,而是经过千锤百炼,表现出的自然而然的柔韧、柔和。这种柔韧柔和的内在,才是真正的坚刚。此时,才是陈式太极拳的刚柔相济的原来面目。也正如拳谱所说:极松软,然后能极坚刚。总而言之,不经过前两步的百炼杂钢,是无法使第三步的纯钢出炉的。因此,我们要在思想上无条件的接受它,要用耐烦长期的坚持它,能够在练身的同时而炼心,练拳才能事半功倍,才是太极拳的全体大用。练习任何太极拳,都要明白这不争的道理。这从三层功夫中是可以看到的-练陈式太极拳不行性急,能本自能末。练时如此,用时亦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