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素音作品《瑰宝》中离家归家模式.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8459936 上传时间:2022-09-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韩素音作品《瑰宝》中离家归家模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韩素音作品《瑰宝》中离家归家模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韩素音作品《瑰宝》中离家归家模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韩素音作品《瑰宝》中离家归家模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韩素音作品《瑰宝》中离家归家模式.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离开爱,奔向爱从韩素音的瑰宝看海外华人的“回归”模式我的一生将永远在两个相反的方向之间跑来跑去离开爱,奔向爱离开中国,奔向中国韩素音海外华人作家张翎曾借用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说过一句话,她说,离去和流浪都是归家的一种方式。一个人无论离母语的环境、童年的记忆有多远,写作的过程,就是回家的一种方式。 出行和迁移能改变什么?是对生养自己的土地山林的割舍,是对乡音故土联系的隔断,是对陈旧的传统的价值观念的抛弃,接受不断更新的思想和视野的洗礼。无论是近现代的出过留学,还是华人移民,无论是在国内本土的迁徙,还是学子“远行”求学,往往带来的都是新旧价值观念的冲击,在“出行”发生后,“回归”必

2、将是一种最为痛苦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回归”视乎已不再是一种可能性,当“回归”具备不可能性时,写作变成为了唯一的渠道。 韩素音,韩素音,又是英籍华人女作家伊丽莎白柯默的笔名,原名周光瑚,1韩素音,又是英籍华人女作家伊丽莎白柯默的笔名,原名周光瑚,1917年9月12日生于河南信阳。韩素音是“汉属英”的音译,意思是她这位汉人已入籍英国。20世纪40年代,韩素音的长篇小说爱情至上出版后,被好莱坞拍摄成电影生死恋,轰动世界文坛,韩素音因此一举成名。她在文学创作上成绩卓著,先后出版了约40部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传记周恩来与他的世纪,自传伤残的树、无鸟的夏天等在海内外流传很广。其中1952年写成的自传

3、体小说瑰宝奠定了韩素音在国际文坛上的地位,据小说改编的电影Love Is A Many Splendoured Thing1956年获得了三项奥斯卡奖。在瑰宝的封面上,她写道:“我的一生永远在,两个相反的方向之间跑来跑去,离开爱,奔向爱;离开中国,奔向中国。” 来开爱,奔向爱 韩素音的感情经历与她所挚爱的祖国有着密切关系,她的“回归”历程与爱情交织在一起,在奔向中国的过程中,她也不断地奔向了爱情。1938年,抗战爆发后,韩素音觉得祖国现在需要她,她回归的目的地是当时被称为“抗日堡垒“的武汉。在轮船上,她认识了从欧洲归来的一名军官学校的毕业生唐保黄。两人在旅途中一见如故。唐的慷慨男儿气息深深吸引

4、了韩素音,但因为两人在婚前缺乏真正了解,婚后不久两人的感情就出了问题,唐反对她去做救护工作,要她做一个本分的家庭妇女。1947年,唐死于东北战场,结束了这段痛苦的10年婚姻生活。而后,韩素音还嫁给了一个英国出版商人,英国出版商人去世后,她嫁给了一个印度军官。在经历第一段痛苦的恋情和婚姻生活后,韩素音对爱情失去了信心,她坚定地认为自己只能做个“中性”的人,她虽学医,但怎么都无法医治自己内心对不幸婚姻的恐惧。正如瑰宝中的写自己与马克的恋情如何开始的一样。在经历了第一段感情的痛苦后,韩素音变得理性,她最终在马克坚定的情谊里找到了爱情的可能性。她对马克说“让我们看看究竟会发生什么事情,或许在这个世界上

5、真有一个我们共同拥有的地方。”韩素音和马克的恋情体现了当时困扰着人们的各种情感、思绪、变化和意识,所有对于往昔的留恋都伴随着这种在历史中诞生的爱情。在依恋与痛苦同时难舍的情调中,小说呈现着香港的人们、香港的生活和香港的风情。在一个历史重大转折的动荡时代,韩素音与其叔叔在重庆相处的情景以及香港的中国社会情景,都很能说明滋润与阻扼这种爱情的复杂因素,这种环境变换视乎也注定了这段情感的发生的必然性。韩素音对中国的依恋显然高于她对马克的情恋,她的情恋被她的中国之爱所压制,甚至可以说,她的爱情幸福被她的中华情结所毁灭,因为她若早和马克一起远走他乡就不会有后来马克的死亡,但她却决不为此而后悔,因为正是这种

6、情感和心灵的真挚与顽强才滋润生成了她的爱情。虽然中华之恋高于个人情恋,这种情恋却并不生硬抽象,而是极为个人化、人性化地生动丰润,就因为中国之爱与情人之爱一样深沉。 离开中国,奔向中国韩素音的一生视乎都一直在围绕着“回归”中国的主题,不论是她的作品,还是他的人生经历,包括后来,她对周恩来的访谈和她写周恩来的传记等等这一切,她内心是一直有一种“回归”的欲望。甚至包括她的个人精神情感,始终围绕着“回归”祖国的精神意志周围。而此时的香港在这一时期视乎承载了所有的可能性,承载了整个“出行”与“回归”的故事。在大陆复杂的形式变换下,国民政府的不断败退,共产党的军队不断南下,大陆内的富产阶层不断南迁。无论社

7、会形势如何变化,韩素音始终一直坚信,她属于中国,她求学就是为祖国做贡献的,这与政治无关。但事实上,当大陆的文化符号只剩下“脚步,尘土,尘土,脚步,脚步,气魄,口号,龙,鞭炮,旗帜和标语,腰鼓,演说,发言”时;当城市被这些东西埋没时;当孩子,妇女水手,战士,商人,工匠,裁缝所有的人都举着标语游行,在星空下喊着口号时;“当我的名字变成是集体时”;当“新兴爱情”主题会议要求重新梳理我们的感情时。韩素音感觉到了痛苦,她可以在自己的脖子上或者是脑袋上贴上“集体”的标签,因为她深爱着这个国家,但是马克呢?在瑰宝第三部小城这一节里,孙先生说:“你的人格还完全是封建性的,只知道随波逐流。你已经落伍了,韩代夫。

8、”韩素音说:“可是,孙先生,另一方面,在香港,许多人还叫我共产党,就因为我爱我的祖国。”韩素音选择了再次离开中国。她对祖国的爱是深沉的,她对马克的爱也是深沉的,这两份爱都是;来至内心深处最人性的爱。只是,此时她再也找不到兼顾这两种真爱的方式、韩素音说“我们的灵魂裂变了分成了两个层面。下层是无法解释的、暗昧的激情,禁忌和冲动,憎恶和爱恋;上面一层是巧舌如簧的话语、意义空洞的理论,很有道理但缺乏感情力量的观念,以及虽然合理但等到大海开始咆哮时却突然被忘记到脑后的行为。”韩素音的身体和灵魂只能穿梭在大陆和香港之间、马克和大陆之间。徐志摩在爱情诗雪花的快乐中说“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20世纪20年代回归到祖国的徐志摩在饱受西方先进自由民主思想熏陶后,面对社会的现实,他的“回归”不可能是贴近尘土,也不可能是乞附高层,只能在空中完成自己最美的姿态。从某种程度上看,无论如何寻找自己原来的位置,“回归”仍是不可能的事实,唯一的可能性是用文字寻找回归的可能性。如果这样,想“回归”时,那么就让这朵半空中的雪花贴近地表去看看,或者是上升到高空去看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