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与对话分析论文.docx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8431646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翻译与对话分析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翻译与对话分析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翻译与对话分析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翻译与对话分析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翻译与对话分析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翻译与对话分析论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翻译与对话分析论文一、对话:主体间的问答辩证法辩证法是揭示真理的方法。“辩证法这一用语来自希腊文,意指谈话或演讲。”2苏格拉底的辩证法通常被认为是古希腊辩证法的典范。当别人说出一个见解时,苏格拉底假装困惑,迫使对方进行解释,然后从对方的解释中引出矛盾,令其陷入窘态或否认刚才说出的话。通过这种方法,矛盾不断被克服,真理自身不断显现出来。伽达默尔对苏格拉底柏拉图的辩证法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兴趣:“作为柏拉图的学生,我特别喜欢有关苏格拉底同智者们争论、用他的使他们限于绝望的描写。”3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中的那个“真理”(Wahrheit)即是古希腊意义上的“真理”(aletheia),是一种“显现”,或按

2、海德格尔的话来说是“解蔽”(Unverborgenheit),是“存在者之为存在者的无蔽状态。”4在“作品的本源”的讲演中,海德格尔描述了一个人沉浸在伟大艺术作品中的审美经验:在某个时刻,这个人会突然感觉到作品显现出了它所描绘的器具的真实本质,从而说出了关于存在的真理。“伽达默尔是从海德格尔那里获得如同在视野中呈现出来的真理观念”,“这种存在之显现的感觉,这种显露事件的感觉,正是伽达默尔使用Wahrheit这个术语时脑海中所想的”。5真理的显现除了有赖于事物的敞开状态,还有赖于语言这个媒介。海德格尔指出,语言是经验发生的场所,是存在的家。追随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对理解的语言性质给予了特别的强调,

3、认为“我们的整个世界经验以及特别是诠释学经验都是从语言这个中心出开的”。6在他看来,语言包容了人类世界的一切经验。一方面,人只有通过语言才能理解存在并获得世界,另一方面,世界只有进入语言才能成为我们的世界。在此意义上,“能被理解的存在就是语言。”7早在海德格尔以前,洪堡就表达了语言本体论的思想:世界在语言中获得表述,人通过语言拥有世界。拥有共同的语言,人们也就拥有共同的世界。拥有不同的语言,人们也就拥有不同的世界。他的名言是:“每一语言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8伽达默尔非常欣赏这句话,认为它很好地说明了语言与思维的统一性,即每种语言都以自己独特的形式规定了思维的内容。伽达默尔从洪堡那里至少

4、获得了这样的启示:翻译是两种不同世界观的对话,在这种对话中,译者不可避免地将自己的世界观带入,并与文本的世界观相融合。对话双方正是通过语言,在问和答、给予和取得、相互争论和达成一致的过程中实现一种意义交往,“这一点正构成谈话的特征”。9“事物究竟怎样,只有在我们谈论它时才呈现出来。我们所谓真理的意思,诸如公开性、事物的去蔽等等都有其本身的时间性和性。我们在追求真理的努力中惊异地所提供的只是以下事实:不通过谈话、回答和由此获得的理解的共同性我们就不能说出真理。”10语言典型地生存于对话之中,或者说,“对话”是语言的本质。通过语言揭示真理,与通过对话揭示真理,对于伽达默尔来说是一回事。“语言只有在

5、谈话中,也就是在相互理解的实行中才有其根本的存在。”11“语言只存在于交谈中。语言自己进行着,只在你来我往的言说中它才真正实现自己。”12文本通过“语言的奇迹”在历史中流传,从而与译者具有“同时性”。文本提出的问题在历史中的不同时刻得到了不同回答,它继续敞开,继续要求得到回答。过去的回答构成了我们的知识的一部分,并对我们的回答产生。同样,在任何,我们也总是能够就文本提出新的问题,让文本来回答。不管问题和答案是什么,这种对话永远不会中止。“当我写句子能够被理解的存在是语言时,其隐含的意义是能够被理解之物从不可能完全被理解”13在伽达默尔眼里,文本只是一个“半成品”。“我们将文本重新翻译,重新开始

6、,重新阅读,发现意义的新的方面。最后我们得到的不是明确地感到对事物已经理解,可以把文本扔在一边,而是恰恰相反。文本中意义与声音进入意识越多,人们进入文本就越深。”14解释学对话的“无限”不是“有限中的无限”,而是“无限中的无限”,也就是黑格尔所说的“恶的无限”。“艺术经验确实自己承认,它不能以某个终极的认识对它所经验的东西给出完满的真理。这里既不存在任何绝对的进步,也不存在对艺术作品中事物的任何最终的把握。”15对话需要对其伙伴的尊重,并承认他或许是正确的,这便是伽达默尔所欣赏的苏格拉底的“争论中的善意”原则。“谈话中的相互了解既包括使谈话伙伴对自己的观点有所准备,同时又要试图让陌生的、相反的

7、观点对自己产生作用。如果在谈话中这种情况对谈话双方都发生,而且参加谈话的每一方都能在坚持自己理由的同时也考虑对方的根据,这样我们就能在一种不引人注意的、但并非任意的观点交换中(我们称之为意见交换)达到一种共同语言和共同意见。”16这条原则提醒我们,原文中那些看起来自相矛盾的地方,首先应该相信它们是一致的,原文中那些看起来模棱两可的地方,首先应该相信它们是明晰的,直到找出充分的证据证明它们不是这样为止。二、对话何以可能?伽达默尔认为,自己所做的工作与康德有些类似。“康德确实并未想过为科学规定它必须怎样做,以便使它能经受理性的审判。他曾提出一个哲学问题,即他曾经追问,使近代科学成为可能的认识条件是

8、什么,它的界限是什么。”19翻译的条件先于一切翻译行为,先于翻译的任何方法论,所以关于“翻译何以可能”的追问是有关本体论的,是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我本人的真正主张过去是、现在仍然是一种哲学的主张:问题不是我们做什么,而是什么东西超越我们的愿望和行动与我们一起发生。”20偏见、权威、传统、效果历史等构成了翻译可能的条件,超越了我们的愿望和行动与我们一起发生。“偏见”(praeiudicium/prjudice/Vorurteil/prejudice)这个词,在拉丁语、法语、德语和中,总的来说具有否定的意义。培根的“假相说”,笛卡尔的“普遍怀疑原则”,都把偏见当作批判的对象。鉴于启蒙运动对“偏见

9、”形成了很深的偏见,伽达默尔选择了这个词作为对历史意识批判的开始。所以,为了完成理解和翻译,我们必须把前人的理解和翻译成果纳入到我们的世界中来。“如果我们想正确地对待人类的有限的历史的存在方式,我们就必须为前见概念根本恢复名誉,并承认有合理的前见存在。”25伽达默尔把偏见提到了人类理解真正条件的高度,无偏见则无理解。但是,不应当随意地从关于某物的一个特殊的先入之见开始,也不应当让我们的先入之见不受检验,某些偏见常常使我们听不到传统向我们言说的东西。在伽达默尔眼中,偏见实际上是一种前判断(prejudgement),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他把偏见分为两类,一类是“生产性的”偏见(“合理的”偏见、“真”偏见),这是一种使理解容易进行的偏见;一类是“有问题的”偏见(“不合理的”偏见、“假”偏见),这是一种导致误解的偏见。主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