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现代文阅读方法和技巧总结1.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8426581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现代文阅读方法和技巧总结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完整word版)现代文阅读方法和技巧总结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完整word版)现代文阅读方法和技巧总结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完整word版)现代文阅读方法和技巧总结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现代文阅读方法和技巧总结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现代文阅读方法和技巧总结1.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文阅读方法和技巧总结 一、文学常识(语文试题中常用的名词术语)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按对象:景物描写人物描写 八、景物描写细分:景物描写场景描写环境描写 九、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十、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感

2、觉十、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一、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二、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二、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三步走 第一步,通读全文,把握主旨 一是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即文章的构建)。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往往行之有效。 二要找寻、读懂文章中核心词句,关键的词句。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的句子。很多段落或文章都是围绕的一些核心词句或一个意思而展开。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

3、、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平时阅读时,养成边读文,边勾画核心字词句, 或者根据核心词句概括) 不要急着去做题。做题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第一遍速读,从题目入手,思考题目主要想记叙什么,说明什么物,议论什么等,然后进入正文作浏览,了解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 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勾画、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 弄懂文意。要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

4、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每段内容,各段联系,思路,结构层次。第二步,认真审问题,定向定位,有针对性阅读扫描 第三步,筛选组合,定向表述三、现代文阅读回答问题时注意事项(六点) 答题核心词关键词、结构、内容、主旨(论点)、情感、作用、联系上下文、全文1、回答问题要围绕“中心意思 ”作答,这也是归纳中心意思的意义所在。2、针对文章的问题,回答时能用原文整合作答的不用自己的话答,这是一条黄金法则。因为主观阅读题考查的是学生有没有看懂文章,不是对文章的看法,原文是最接近作者写作意图的内容, 用原文或者将原文词、句变化调整后作答可以避免出现错误观点。 3、联系上下文作答,答案要尽量与文章具体

5、内容结合,这样的答案才能做到充分准确。例如题目问某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仅答“承上启下”是远远不够的,答案中要概括出,承上面什么内容,启下面什么内容,为什么需要这样写等等。5、 要依照作者的思路来理解作品,多从原文中寻找答案。但有些并不是直接摘抄,有时以文章中的词或句为基础略作改写来答,有时要综观全文,从各段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整合。四、现代文阅读中常见的作用题答题的一般语言方法和格式 A、题目、句子,修辞类作用 (一)、按文章句子的结构分:标题的作用、文中句子(句首、句中、句尾)的作用、开头的作用、结尾的作用。 1.题目的作用:从分析关键字词、修辞、特点、内容、主旨等着手具体分析答题套用格式:

6、答题规律:标题风格(修辞)+标题特点+标题作用一般答题语言:点明主旨;引领全文;贯穿全文;是文眼;题目的作用: 解题规律:标题风格+标题特点+标题作用题目的一般作用可以从这些角度入手 1.与文章主旨的关系2.与线索的关系(有时候可能是人)3.与情节的关系(小说) 4.与环境的关系5.内容上(题目本身关涉的内容)6.手法上(有些题目有寓意或指代作用的,那就要点出表面和暗含的意思等)7.带来的效果(对读者而言)归结起来,标题的一般作用可能如下: 1.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时间.)2.表达(要具体点出)的思想感情/突出的主旨3.表明作者的观点态度(议论说明文一般适用)4. 与照应5.充当线索,贯穿

7、全文(好像不大常用-)6.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7.效果(给读者):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有好几种作用,关键还是要具体分析,一般作用有: 第一,作为全文的线索第二,点明主旨第三,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第四,借物喻人,或象征手法(这一般标题是物)第五,含蓄委婉,或引起读者注意还有的标题是有多层含义,字面的和深层的2.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一般从句意+结构+内容+情感上分析 、文首(开头的段):一般答题语言:开篇点题(议论文,记叙文等);渲染气氛(记叙文和小说的环境描写),设置悬念、埋下伏笔( 记叙文、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文中句子:一般答题语言:有承上启下/总结上文,总领下

8、文,并为故事情节(可概括写清楚什么情节)的发展作铺垫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文末句子或段的作用:一般答题语言:总结全文,呼应开头,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升华感情,或兼而有之;另外末段如果用问句结尾,不仅含蓄地点明全文主旨,升华作者的感情,还有引发读者思考的作用。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总结全文,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按修辞手法的作用分:(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3)内容和情感常用语言表现了。突(写)出了。强调了。抒发了。赞美了。表达了。增强了。具体分析答题套用格式:修辞方法+修辞内容+作用+(情感) 1、比喻、拟人:形象生动;答题格

9、式:生动形象地写出(表现)了对象特性+(情感)。2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增强了等;答题格式: 强调了对象特性+内容/情感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 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内容/情感;反问:强调, 加强语气等; (结合上下文内容和情感)4、对比:答题格式:强调了突出了(结合上下文内容和情感)5、反复:答题格式强调了加强语气(结合上下文内容和情感)6、象征:答题格式:以(物)。写人,都是通过。赋予意象某种人格化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某种(情感)。让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三)句子含义的解答:字词(修辞)分析+句意的理解+内容+主旨(情感)个人 收

10、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和意义揭示出来,在文章中的作用,再疏通句子;还可联系修辞手法来谈理解(但这里一定要联系内容和情感)。(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或许、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不能把。表现出来。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分析:字面义语境义去除后的语境义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

11、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六)段意的归纳 抓住几个核心词概括 找关键句浓缩 1 记叙文段意: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 B、文体问题类记叙文常见答题及技巧 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 结果。2、文章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4文章内容(中心)?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内容+情感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3、记叙线索及作用?人事线索+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

12、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4、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5、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6、写作手法及作用?(1)拟人手法作

13、用: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2)比喻手法作用: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3)夸张手法作用: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象征手法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5)对比手法作用: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作用: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作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10)设悬念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

14、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7、修辞方法及作用 修辞+它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内容+情感。A、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B、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C、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D、对比:强调了突出了E、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8、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1)承接上文(2)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为后文作铺垫、打伏笔(5)照应前文(开头) 9、记叙文中议论作用: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0、记叙文中抒情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11、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描写+内容+作用+情感不能泛泛而谈, 要联系该描写的特点+ 上下文针对内容和表达情感来表述。如: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语言: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背景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心情突出,深化主题。人物描写: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突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等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