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再别康桥》中的美意(何英老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8426012 上传时间:2023-10-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触摸《再别康桥》中的美意(何英老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触摸《再别康桥》中的美意(何英老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触摸《再别康桥》中的美意(何英老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触摸《再别康桥》中的美意(何英老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触摸再别康桥中的美意南宁外国语学校 何英【内容提要】以康桥为放射原点,触摸以康桥为中心重心的绘画美、建筑美及音乐美,跟随徐志摩这首洋溢着至真至善美意的再别康桥,尽情地在康河的柔波里去触摸动人心魂的生命恋歌。【关键词】绘画美 建筑美 音乐美曾有言:真实的艺术是真善美的结晶,美的创造是人类对于自身生活的美化,并不是可以凭着人们的主观意愿任意为之,无所依傍的。再别康桥这首像首肖邦小夜曲一般的诗,尽情挥洒着诗之“三美”。 诗人以康桥的自然景致为抒情对象的,情景交融,可谓是写尽了康桥的柔媚与秀丽,亦写透了诗人与康桥难舍难分的依依之恋情。一、绘画美再别康桥这一首缠绵悱恻,艳丽动人的抒情诗。不必说那哀而不伤

2、的离情别绪,令人荡气回肠;也不必说那起伏跌宕的韵律节奏,让人琅琅上口;单就那清新明艳的康河晚景,足以使人心驰神往,亦足够彰显自古以来 “情景交融”美学原则的绘画美。他在词藻美和意象美的选用深深烙印了中国的传统美学。取点“金柳”,就是“柳”“留”谐音相通之美,状依依惜别之情,自古亦然。“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的用喻虽新奇,但也有“翠柳将斜阳,偏照晚妆鲜”(阴铿侯司空宅咏妓)的影子。甚至“满载一船星辉”还从宋代词人张孝祥的“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西江月阻风三峰下)衍化而来。夕阳西沉,余辉给河畔的柳枝镀上了一层媚人的金黄,垂柳依依,仿佛是美艳温柔的新娘娇羞地立在那里,粼粼的波光中荡起了绯红的笑

3、意,“我”似乎就是幸福的新郎了。不禁心头也荡漾起来。清清的河水滋润着软泥上的青荇,绿油油的,在康河的柔波里欢快地舞蹈,骄傲地招呼着行人,似乎在宣告它沐浴康河的自由与舒畅。以至于“我”都“甘心做一条水草”!在康桥的夕阳中、榆荫下、青草更青处,在康河的波光里、浮藻间,到处飘洒着诗人的情,到处沉淀着诗人的梦。但康桥并不只是抒情客体,在诗中,在诗人心中,康桥的山山水水已经成为一种化身,一种象征,诗人的情和意都已融化在康桥的山光水色之中“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康桥的一草一木都显现着诗人的性灵。康桥自然景物的人情化,诗人主观感受的自然化,贴切柔合得就象飘动在康河柔波里的那条水草一样,已经分不

4、出哪儿是自然景物,哪儿是人情人性了。整首诗无处不明示:徐志摩是一个才华横溢、个性飘逸的少有的出色诗人!美,是徐志摩的人生理想,同时更是他至爱的艺术追求。故而在诗中他尽情为我们表现一种隽永的古典之美诗歌的“绘画美”。总之,诗人笔下的康桥是有生命的、有灵性的,有着诗人的柔和、飘逸与缠绵,诗人的感情已经完全与康桥融为了一体。构成了诗的深邃意境,给读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二、建筑美建筑美,就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其实也就是诗歌的结构美。飘逸可人的潇洒,兴奋热烈的眷恋,清新如画的别离,旖旎迷人的风光,是再别康桥传递给读者的“建筑”美感。这首诗结构上最大的特点就是第一节与最后一节的“同构”关系,造成了往

5、复回环的语言结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与“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形式基本上一致,放在首尾两节,不只是前后呼应和反复手法的运用,更由于诗歌本身比较短,给人整首诗是回环的,有一种缠绵的节奏美。这样的形式对于诗人“剪不断,理还乱”离情愁绪的表达可以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第二节与第四节“那是什么”的结构,也在变化中体现着对称与整齐。第六节的一个“但”字使整个诗歌更富于变化,写得有起伏,有波澜,层次明晰地揭示出它的微妙变化,读起来不至于像一池死水,毫无波澜。但这个“但”字又没有破坏原先的和谐与优美,却承合了上文的

6、韵律和节奏,是字面意义上的转折,却不是情感上的转折,只是程度上有所加深。这一环三扣的回复诗歌结构,使得那挥手作别云彩的轻柔,蕴涵了多少至真的情丝。静谧的康桥满载丝丝离情是这般的动人,轻轻的,悄悄的,脉脉的,不许一点儿尘世声响破坏此刻的佳境。充满生机的“金柳”“青荇”已将康桥装点得情意绵绵,诗人又超越眼前的景致,将天上虹星辉斑斓也融入了康河,幻化出天上人间为一体的妩媚,为我们展开了更为广阔的想像空间:秀美的风光,浓浓的情趣融会在一起,在“轻轻的招手”中定格为永恒。三、音乐美从诗经开始,诗歌的音乐美节奏美为历代诗人所追求。音乐美节奏美,源于劳动生活,高于劳动生活。所以“节奏感、旋律美、弹跳性”就是

7、新诗音乐美的特性。音乐美是徐志摩最强调的。有如诗歌的第一节,便三次用了“轻轻的”,这个形容词显得节奏轻快、旋律柔和,带着细微的弹跳性,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诗的第2节在音乐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满弓奏出的欢乐的曲子;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气度。可以说,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其中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是反复的,加强节奏感,且其中的词是重叠的,例如“悄悄”、“轻轻”、“沉默”,再者每句诗换韵

8、,因为感情是变化的,所以不是一韵到底的。再是音尺,“轻轻的我走了”,三字尺,一字尺,二字尺,符合徐志摩活泼好动的性格。纵观全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洋溢着至真至善的美意。再别康桥自问世以来,之所以受到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喜爱,就因为它具有至真至纯的诗情美,是一曲唱给生命极致美的恋歌。在文学的长河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伟大的灵魂都以不同的形式表达过对生命极致美的追求和眷恋。如含冤放逐的屈原“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仰头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大诗人李白被权贵排挤出京,他把对生命自由壮美的渴求演化成了一场梦游天姥,地动山崩,日月同辉的仙人盛会。苏东坡在黄州赤壁对人生极致的“多情”化作了惊涛拍案的滚滚长江,幻作了雄姿英发的一代英豪周郎。同样,徐志摩笔下康桥的夕阳,金柳、青荇、清泉、彩虹似的梦,都是融合了他的青春,他的梦想他的爱和美的精魂的景物,诗人爱他们就如同热爱自己的青春与生命。在康河的柔波里他“甘心作一条水草”,与自然融合为一,对生命极致的追求赞美和眷恋已经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这唱给生命极致美的恋歌多么动人心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