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_信息技术《在WORD_插入图片》.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8425412 上传时间:2024-02-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课稿_信息技术《在WORD_插入图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说课稿_信息技术《在WORD_插入图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说课稿_信息技术《在WORD_插入图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说课稿_信息技术《在WORD_插入图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说课稿_信息技术《在WORD_插入图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课稿_信息技术《在WORD_插入图片》.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安阳县曲沟镇武旺小学 郭晶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教材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针,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本课所学的是“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是Word排版和页面美化的重点知识之一,是图文混合排版的延伸和拓展。通过本课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到Word作为一个优秀的办公软件,不仅可对文字进行处理、还能实现对图像的处理。学习Word的灵活应用,是对学生掌握文字排版后的能力训练与提高,激发学生自主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二)教学目标分析教师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我根据本节

2、课教学内容制定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通过在Word中插入图片操作练习,让学生熟悉插入图片的各种方法;(2)通过练习操作调整图片、编辑图片,使学生熟练掌握在Word中调整图片、编辑图片的技巧。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动脑思考、交流与实践操作的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2)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鼓励和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情感。(三)教学重、难点分析这节课的教学内容

3、是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因此让学生掌握插入图片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对图片的调整和编辑的操作中学生容易出错,掌握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把图片的调整与编辑作为本节课的难点。重点:通过本节课学习,熟练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的方法。难点:学生通过交流与实践操作,熟悉插入图片的方法,掌握对图片的调整和编辑的技巧。二、说教法根据教学内容,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创设情境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分层教学法”。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为此在授课时,我先通过展示乌什县美丽的风景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的主题任务为乌什县旅游发展制作

4、宣传画单,在完成这个主题任务过程中,再给出一个个小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自已动手,自主探究,以任务的方式再次激发学生兴趣,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三、说学法在这节课中学生主要用到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尝试操作自主创造作品展示。学生在完成每个任务的过程中,总是从思考讨论完成任务的办法开始,在对讨论的结果进行探究验证的基础上,完成任务,最后通过作品展示,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四、说教学准备1、带多媒体教学系统的网络教室;2、多媒体教学课件;3、学生预先分组,并选一个计算机水平较好,又比较负责任的学生担当小组长;4、准备好的素材提前发给打家。五、说教学过程根据

5、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我设计了如下四个教学环节:(一)明确目标,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通过比较两篇内容相同当一篇出入与内容相符的图片,一篇则没有,让学生发现不同之处进而引出课题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二)分组合作,讨论解疑本环节分成两个任务,任务一插入图片,先让学生自己讨论淘酒如何操作,接着请探讨出来的同学演示并说方法,再让学生记录方法,尝试,请学生演示,老师再示范、讲解,给学生时间联系巩固。任务二:图片大小设置。采用的方法跟任务一的一样(1)双击图片,或利用“格式”菜单里的“图片”进行设置(三)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图片除了设置大小还可以设置什么?围绕这个问题在进行讲解(四)当堂检测,清理过关 让学生利用提供的素材加以练习,老师巡视指导(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七、评价分析本节课以任务为主线,有意识地留给学生适度的思维空间,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容为一体。鼓励学生大胆演示,让学生暴露思维过程,教师将从多方面给予评价,同时,通过作品展示,让学生自评,互评,从而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