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8413692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完整word)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完整word)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完整word)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完整word)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整word)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完整word)世界现代史 名词解释朴茨茅斯和约是由日本和俄国在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调停下,于1905年9月5日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朴茨茅斯海军基地签署的和约,结束了日俄战争。朴茨茅斯和约规定:俄国承认朝鲜是日本的独立势力范围;双方同时从中国东北撤军,但被租借的辽东半岛地区除外;俄国将包括旅顺、大连在内的辽东半岛的租借权,以及由长春至旅顺的南满铁路的租借权一并转让 给日本;以北纬50 度为线界,俄国将萨哈林岛南部和邻近该岛的岛屿全部割让给日本.朴茨茅斯和约的签订标志着日本和俄国对中国东北的重新瓜分。布列斯特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苏俄政府与德国及其同盟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今布列斯特)签订的和约

2、。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由于原来俄国属于协约国一方而与同盟国处于交战状态,为了退出战争,苏俄在提出的和平建议被协约国拒绝后,便与同盟国的德国进行和平谈判.1917年12月3日,谈判开始,德国提出了把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的局部和拉脱维亚、白俄罗斯的全部割让给德国并赔款30亿卢布的苛刻条件,这引起了布尔什维克党内严重的分歧。列宁主张接受德国的条件,签订和约,为新生政权争得喘息机会;布哈林为代表的“左派共产主义者”反对签订和约,主张对帝国主义宣战;托洛茨基则主张停战,但不与德国签约。1918年3月3日,布列斯特和约正式签订。按照合约,苏俄割让上百万平方公里领土,赔款60亿马克。但苏俄成

3、功地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刚刚诞生的苏维埃政权争取了喘息的时间。德国战败后,于11月11日同协约国签订了停战协定,苏俄政府立即于11月12日宣布废除此条约,使得该条约的内容实际上成了一纸空文。一般认为,这是苏俄以空间换时间的成功外交。它充分地利用了国际间的矛盾,使新生的苏俄有了的巩固政权时间,为此后维护政权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由于此一外交策略的成功,列宁的个人声望也达到了顶峰。十月革命(又称布尔什维克革命、俄国共产革命等),是1917年俄国革命经历了二月革命后的第二个阶段。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11月7日(儒略历10月25日).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及组织普遍认为,十月革命是经列宁和托洛

4、茨基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领导的武装起义,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三个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政权和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一个是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政权,第二个是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革命推翻了以克伦斯基为领导的资产阶级俄国临时政府,为1918-1920的俄国内战和1922年苏联成立奠定了基础。七月流血事件1917年4月列宁回国后,布尔什维克党积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7月1日临时政府在前线向德奥方面发动军事进攻,企图用军事胜利来加强临时政府的地位,这次冒险遭到了惨败。消息传到彼得格勒以后,工人和士兵再次抑制不住满腔怒火,7月16日,他们走上街头,举行示威,要求政权转归苏维埃。临时政府纠集了一批

5、反革命武装,对示威群众进行血腥镇压,当场打死打伤四百余人。彼得格勒的街道上洒满了工人和士兵的鲜血。七月流血事件以后,布尔什维克党转入地下。这次屠杀使得人民进一步认识到,除了以暴力反对反革命的暴力以外,别无出路。七月事件表明,革命和平发展的道路已被堵塞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宣告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逐步推行的.主要措施包括:1919年1月11日,人民委员会发布法令,实行余粮收集制,涉及到各种农产品。除大工业外,国家对中小工业也宣布实行国有化 。在交换方面,政府实行最小限度的商品交易和最大限度的国家分配。实行普及于一切阶级的成年人劳动义务制,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战时共产主

6、义政策是在战争条件下被迫采取的.1921年,苏俄政府用新经济政策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在一九二一年由国内战争转变到和平经济建设时所实行的经济政策。主要内容是: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缴税后的剩余粮食,可以自由出卖;发展商业,在一定限度内允许自由贸易和私商存在;在国营企业中实行经济核算制,并以租让、租赁等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把某些国营企业租给外国资本家或私人经营.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探索.列宁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即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斯大林模式是指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按照斯大林的规划所确立的国家政治经济体制,这种体

7、制是俄国和苏联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社会主义模式.由于苏联是在斯大林取得领导权后开始全面执行计划经济,斯大林从理论上对计划经济进行了概括,并使其成为苏联乃至于其他一些苏式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工业化的指导思想,所以,通常人们把计划经济体制称为斯大林模式。大清洗运动斯大林的最高领袖地位确立以后,1936年1939年,在党、政、军内开展了大清洗运动。一大批苏联党政军的最高级领导人被处决,法制和民主遭到严重破坏,许多无辜百姓也受到迫害。大清洗运动给苏联的社会主义事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造成了难以估计的损失,致使苏联在二战初期节节败退.大清洗运动强化了斯大林模式。苏联卫国战争卫国战争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

8、与纳粹德国及其欧洲盟国的战争,时间从1941年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开始到1945年5月德国投降为止.1941-1945年 ,苏联人民为反对法西斯德国及其欧洲、亚洲盟国侵略而进行的战争被称为卫国战争。1939年9月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0年6月法国投降。同年7月21日阿道夫希特勒下令秘密制定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其主要内容以闪电战战略为基础,包括进攻、占领和肢解苏联的一切计划和细节。东方战线指欧战爆发后一年内即1939-1940年苏联为抵抗未来法西斯的侵略而将国界线向西推移所建立的战线。二战初期,德国法西斯侵略气焰嚣张.为了在强敌压境时保卫本国安全,苏联决定将国界西移,即建立“东

9、方战线,以形成战略纵深地带。东方战线的建立共分四个步骤:(1)1939年9月苏军进入波兰,占领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并于11月将两地并入苏联;(2)1939年11月30日挑起苏芬战争,击败芬兰并割得领土,控制芬兰湾;(3)为封闭德军入侵苏联的“波罗的海门户”,于1940年6月派红军进驻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并于8月初将三国强行并入苏联;(4)1940年6月苏军开进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并在8月将两地并入苏联。东方战线的建立,使苏联国境线向西推移100300公里,客观上扩大了防御德军的战略空间,对延缓德国对苏联腹地的进攻起了一定作用。但苏联在建立战线过程中采取的武力威胁等手段,损

10、害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形象,是大国沙文主义的表现,使芬兰、罗马尼亚加入法西斯阵营,对反法西斯战争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和后果。莫斯科保卫战二战著名战役。1941年6月22日凌晨4点30分,德国发动了侵苏战争。10月2日,德军向莫斯科发动全面进攻,但是雨雪暂时阻止了德军的进攻.11月中旬,德军发动的进攻,又遭到苏军顽强抵抗。不久,严冬阻止了德军军事行动,斯大林下令反攻.1942年1月7日,德军被击退,莫斯科保卫战取得伟大胜利。德军闪击战宣告破产。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即1942年夏季到1943年早春,苏联红军为了粉碎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德军,牵制入侵伏尔加河流域和入侵高加索地区的德军而进行的防

11、御和进攻战役。战役的结局是,德国第六集团军被全歼,保卢斯元帅被俘虏.斯大林格勒即今天的伏尔加格勒。共产国际即“第三国际”。1919-1943年各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组织的国际联合组织。1919年1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成立大会,世界39个共产党和左派组织出席大会。1919年3月26日举行了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关于资产阶级民主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提纲的报告.共产国际的共举行过七次代表大会,1943年6月10日,共产国际正式宣告解散.光荣孤立光荣孤立是19世纪晚期英国追求的外交政策,由本杰明迪斯雷利与罗伯特盖斯科因-塞西尔担当首相时所主导。基本目标就是保持欧洲均势,不容任何力量破坏这和谐局

12、面.而第二个目标就是保护英国在海外的殖民地与自治领。施里芬计划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所确立的军事进攻的作战方案。1905年由德军参谋长施里芬确立,其核心是强调速决战。该计划假设德军在东西两线同时作战,西线为作战重点.德军将集中优势兵力用于西线作战,而且拟在西线右翼集中全力,突破西欧低地国家,突破法国北部,直取巴黎,最终与左翼部队合围法军主力。在西线用4到6周的时间结束作战,然后全力攻击东线.在东线用3到4个月时间击溃俄军,结束战争.该计划完全建立在军事冒险的基础之上,忽视了战争的规律以及可变因素。而且在一战前被一再调整,最终由于德军在马恩河战役失败,计划宣告破产.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帝国主

13、义国家矛盾空前激化,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为了对塞尔维亚进行军事恫吓,奥匈选定塞被土耳其征服的国耻日”(1386年6月28日)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举行军事演习,以示其侵略野心。塞尔维亚民族主义组织决定派人去暗杀指挥这次演习的好战分子奥匈皇储斐迪南大公。6月28日上午,斐迪南夫妇检阅军事演习后,对萨拉热窝市区进行巡视。加普林西波冲上前去用枪打死斐迪南大公夫妇. “德奥集团在暗杀事件发生后,欣喜若狂的叫嚣道:“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经过“七月危机,由此而引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于8月初全面展开了。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与同盟国军队在西线的

14、一次重大战役。1916年2月,西线德军在马恩河战役与索姆河战役后,纠结重兵向法国军事重镇-凡尔登发动进攻,试图击败法军重兵集团主力,直取巴黎.但是由于法军的英勇抵抗,德军始终未能突破法军的凡尔登战线,双方损失了大量的兵力。9月,德军开始转入战略防御,10月,法军开始大规模进攻,并于12月收复了几乎全部失地。凡尔登战役最终以德军的失败而宣告结束。日德兰海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德海军进行的决定性军事战役。1916年5月一6月,英德海军主力在丹麦日德兰半岛西北斯卡格拉克海峡发生遭遇作战。双方出动了上百艘军舰,战况惨烈。战役的结果是英德双方都损失惨重,英国的损失大于德国,但是,德国海军试图进入北海以及

15、大西洋作战的军事企图没有实现,英国仍然控制着波罗的海与北海的控制权。德国十一月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爆发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1918年11月3日基尔军港水兵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十一月革命爆发,德皇威廉二世被迫退位并逃往荷兰。这时各地都成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但由于工人缺乏经验,政权被以社会民主党右派艾伯特为首的临时政府篡夺。社会民主党左派李卡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领导的斯巴达克团继续斗争,要求成立社会主义共和国,并领导成立了德国共产党,准备组织柏林工人大罢工。右派勾结国内外反动势力对工人运动进行了残酷镇压,柏林工人罢工失败,李卡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也被杀害,十一月革命失败。魏玛宪法1919年2

16、月德国资产阶级在魏玛城召开的制宪会议上通过的宪法。主要内容有:宣布废除君主政体,实行共和政体,国家权力属于人民:规定人民享有言论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等,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当德国公共秩序受到威胁时,总统有权使用武力,这位统治阶级剥夺公民的自由权利提供了宪法依据:总统每七年一任,由直接选举产生,拥有相当大的权力,有权任免总理:总理必须得到议会多数支持,否则就要请总统解散议会,进行重新选举:议会由各选区按比例选出代表,年满20岁的男女均有选举权,等等.魏玛宪法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缺陷,者为日后法西斯的上台提供了便利。柯立芝繁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一时期,恰巧在总统柯立芝任期之内(19231929年),所以美国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