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生物总练习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2)检测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8410237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生物总练习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2)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高考生物总练习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2)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高考生物总练习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2)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高考生物总练习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2)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高考生物总练习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2)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考生物总练习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2)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生物总练习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2)检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 高考生物总练习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2)检测【一】选择题 (每题 5分,共 60分)1、(新题快递)500 万年以前,人类和黑猩猩还是一家,人类经过基因代谢 (即获 得新基因,抛弃旧基因 ) 而与黑猩猩区分开。关于基因代谢的说法,不符合生物 进化事实的是 () 。A、基因代谢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原材料B、人类的基因代谢速率比其他哺乳类快C、500 万年来黑猩猩没有发生基因代谢D人类基因组中,脑基因组的基因代谢速率最快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信息不能判断出人类基因的代谢速率比其他哺乳动物快。答案 B2、(2018 福州调研)以下关于生物进化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自然选择学说认为,长颈鹿的

2、长颈性状的形成是长期采食高处树叶的结果B、超级细菌感染病例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C、人工饲养的公狮和母虎交配,产下的“狮虎兽”不育,说明狮和虎存在生殖 隔离D、19 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使灰色桦尺蛾变成新物种黑色桦尺蛾 解析生物的变异 (如长颈鹿的长颈、 抗药基因和黑色桦尺蛾 )是自发产生的, 具有 不定向性,自然选择对各种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同种个体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即可以自由交配并且交配产生的后代是可育的,而“狮虎兽”不育,说明狮和虎 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答案 C3、(2018 南昌一模)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

3、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 。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种群是进化的单位自然选择是通过生 存斗争实现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 改变隔离导致物种形成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A、B、C、D解析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的继承。 是自然选择学说的 观点。答案 C4、(2018 北京海淀区 )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相符的表述是 () 。A、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都是不定向的B、种群间由于地理障碍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叫生殖隔离C、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生物能够以新的方式适应环境D表现型与环境相适应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而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解

4、析生殖隔离指的是不同物种之间一般不能交配, 即使交配成功, 也不能产生可 育后代。种群间由于地理障碍不能发生基因交流, 是地理隔离,而不是生殖隔离。 答案 B5、(湖南六校联考 )以下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表达正确的选 项是()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B、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C、Aa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D 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解析基因型频率改变,生物未必进化,A错误;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由于男 性个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只要有色

5、盲基因就是患者,而女性个体有两条X染色 体,只有两条X染色体都含有色盲基因时才是患者, 所以人群中色盲患者男性多 于女性,故不能得出B结论,因为有女性携带者,所以 B错误;Aa自交后代基 因频率不变,基因型频率改变,所以 C错误。答案 D6、(汕头测评 )自然界中新物种的形成方式最常见的是通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 到生殖隔离, 这种方式需要通过三个环节的综合作用。 三个环节不包括以下哪个 环节 () 。A、提供进化原材料的突变和基因重组B、使种群基因库中基因定向变异的特殊环境C、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自然选择D阻断不同种群间发生基因交流的隔离 解析基因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因此外界环境条件不可能使

6、基因产生定向变异。答案 B7、以下关于物种和种群的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 () 。A、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中只能含有一个物种B、假设物种乙是由物种甲进化来的,那么物种乙和物种甲之间一定发生了生殖 隔离C、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均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D假设种群1与种群2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那么这两个种群都在进化 解析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能决定进化方向 (定向改变种群 基因频率)的只有自然选择,C项错误。答案 C8、(2018 郑州质检)在某岛屿上相互隔绝的甲、乙两个水潭中,都生活着小型 淡水鱼虹鳉。 研究发现, 甲中的虹鳉 (天敌是狗鱼, 以大而成熟的虹鳉

7、为食 ) 比乙中的虹鳉 (天敌是花鳉, 以幼小的虹鳉为食 ) 常常早熟,即在体重较低时就能 繁殖后代。以下观点不正确的选项是 () 。A、两个虹鳉种群中都有成熟早或晚的变异类型,这是进化的前提条件B、甲中的早熟型个体有更多的机会繁殖后代,因而种群中早熟基因的基因频率 增加C、因为甲、乙中的两个虹鳉种群存在地理隔离,所以它们属于不同的物种D假设将甲中的虹鳉和乙中的花鳉转移到一个新的水潭中共同饲养,多年后虹 鳉成熟个体的平均体重将会增加 解析甲乙两个水潭中的虹鳉种群虽然存在地理隔离, 但不存在生殖隔离, 应属于 同种物种,C错误。答案 C9、(南通二模)下图中的A、B、C表示3个自然条件有差异的地

8、区,地区间的黑 粗线表示存在一定的地理隔离。 A地区的某些个体分布到 B、C地区,并逐渐形 成两个新物种,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三个种群。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c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甲、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进行基因交流C、乙、丙两个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但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D甲、丙两个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两个种群的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解析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据题干信息可推知:甲、乙、丙属于三个不 同的物种,它们之间已形成生殖隔离,而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是基因库存在 较大的差异,从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乙、丙两个种群之间存在地理隔离和生殖 隔

9、离,基因库存在较大的差异,故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不相同;甲、丙两个种群 之间虽然存在生殖隔离,但它们都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 故它们的基因库 组成中有些基因种类相同,有些基因种类不同,基因库组成并非完全不同。答案B10、(2018 太原调研)如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 A和a基因频率 的变化情况,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 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C、该种群中杂合子的比例会越来越高,逐渐取代纯合子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解析某基因出现的频率增加,那么说明该基因控制的性状更能适应

10、环境;A、a的基因频率之和为1,故两曲线相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 A的基因频 率越来越高,并不能得到 Aa的杂合子比例越来越高的结论;生物进化的方向是 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的,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答案C11、 (长春一调)以下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发生在体细胞内的基因突变一般不能传给后代B、经过自然选择的作用一定能形成新物种C、新物种都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形成的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环境导致生物发生变异并与之相互适应解析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生殖隔离,不一定都经过地理隔离。生物进化的实质 是基因频率的改变。答案A12、 (西城测试)以下有关生物多样

11、性和进化的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C、异地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 节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 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三个 基本环节。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细 菌中的抗药性个体本来就存在,青霉素只是起选择作用而非诱变,所以选项 A

12、 错误。答案A【二】非选择题(共40分)之间的来实现的。13、(12分)一块某种甲虫成灾的菜地,先后使用了两种杀虫剂,该甲虫相对数 量变化曲线如下图,请回答以下问题。(1)曲线回升是通过 (2)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来解释以上现象: 甲虫抗药性越来越强是因为杀虫剂对甲虫起了 乍用。在此过程中,能生存下来的个体一般具有一些微小的变异, 即抗药性。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自然选择是(定向或不定向)的。 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使用杀虫剂1的第六年,甲虫适应了具有杀虫剂的环境,这种适应的形成是 的结果。当第七年使用杀虫剂2时,甲虫由于不适应改变了的环境而大量死亡,经过再次积累,新的 新适应环境。(3)如果不使用

13、杀虫剂,在保证该菜地收益的同时降低甲虫的危害,可采取的措 施有:。解析(1)使用杀虫剂后,甲虫与杀虫剂之间存在生存斗争,曲线下降说明大部分 无抗药性的甲虫死亡,曲线上升表示存活下来的具抗药性的甲虫繁衍。(2)甲虫抗药性越来越强是因为杀虫剂的选择作用,杀虫剂的长期使用,对甲虫具有定向选择作用;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甲虫在第六年时适应杀虫剂1的环境,在使用 了新的杀虫剂2以后,甲虫抗药性增强的变异作为有利变异再次被选择并积累, 最终存活下来的甲虫表现出对杀虫剂 2环境的适应。(3)不使用杀虫剂,要降低 甲虫对菜地的危害,可引进甲虫的天敌、栽培能抗甲虫的作物等。答案甲虫与杀虫剂生存斗争 选择定向自然选

14、择有利变异(3)引进甲虫 的天敌、栽培能抗甲虫的作物等得分要诀此题的得分要点是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思想一一甲虫的变异是不定向 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先后使用两种杀虫剂,其实是环境即自然选择的方向发 生了改变,甲虫的数量变化就是优胜劣汰的外在表现。14、(12分)原产某地的某种一年生植物a,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 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开花时期如下图所示。回答以下问题。C(1)将植物a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这样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 a、b 和c之间形成,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受粉,说明已产生了 。 在对b植物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 DD和d

15、d的植株所占的 比例分别为10唏口 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 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箱口 64%在这一年 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 理由是。(3)现代达尔文主义认为: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解析将植物a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这样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 a、b 和c之间形成地理隔离,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受1粉,说明已产生了生殖隔离。原来的基因频率分别是D= 10%2X (20%)= 20%1 1d= 70% 2X (20%) = 80% 第二年种群的基因频率分别是D= 4%+ 2 X (32%)=20% d= 80%由于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所以生物并未发生进化。生物进化 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突变、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 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答案(1)地理隔离生殖隔离(2)没有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3)种群自然 选择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