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8409244 上传时间:2024-03-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乙烯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乙烯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乙烯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乙烯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乙烯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乙烯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乙烯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乙烯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特别警示极易燃气体,有较强的麻醉作用;火场温度下易发生危险的聚合反应。理 化 特 ,饱和蒸气压8100kPa(15),爆炸极限2.7%36.0%体积比,自燃温度425,最小点火能0.096mJ。 主要用途:主要用于制聚乙烯、聚氯乙烯、醋酸等。危 害 信 息【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或接触氧化剂,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活性反应】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健康危害】 具有较强的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乙烯可马上引起意识丧失,液态乙烯可致皮肤冻伤。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引起头昏、全身不适、乏力、

2、思维不集中。安 全 措 施【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密闭操作,严防泄漏,工作场所全面通风。 生产、使用及贮存场所应设置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操作人员应该穿防静电工作服。 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输入、输出管线等设置紧急切断装置。 避免与氧化剂、卤素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配备

3、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特别要求】 【操作安全】 1乙烯作业场所的乙烯浓度必须定期测定,并及时公布于现场。 2生产区域内,严禁明火和可能产生明火、火花的作业固定动火区必须距离生产区30m以上。生产需要或检修期间需动火时,必须办理动火审批手续。乙烯设备、容器及管道在动火进行大、小修之前应作充氮吹扫。所用氮气的纯度应大于98%,吹扫口化验乙烯含量低于0.5%时,才能动火修理,并应事先得到有关部门批准,设专人监护和采用必要的防火、防爆措施。 3乙烯管道、阀门和水封装置冻结时,只能用热水或蒸汽加热解冻,严禁使用明火烘烤。乙烯系统运行时,不准敲击,不准带压修理和紧固,不得超压,严

4、禁负压。 4充装时使用万向节管道充装系统,严防超装。 【储存安全】 1储存容器应有正确的标识。坚持容器密闭,储存于阴凉、通风的易燃气体专用库房,库房温度不宜超过30。 2远离热源、点火源和酸类、卤素、氧化剂。储存区电路必须接地以避免产生电火花,采纳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3乙烯瓶与盛有易燃、易爆、可燃物质及氧化性气体的容器和气瓶的间距不应小于8m;与空调装置、空气压缩机和通风设备等吸风口的间距不应小于20m;与明火或一般电气设备的间距不应小于10m。 4关于储罐,定期校验安全阀、液位计、压力计等,并按标准要求定期对储罐进行耐压试验,同时对罐壁腐蚀状况进行一次

5、系统测试。 5注意防雷、防静电,厂(车间)内的储罐应按建筑物防雷制定规范GB 50057的规定设置防雷设施。 6储存区应设置气体检测器以便及时发现物料的泄漏并采用措施。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安全】 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2槽车运输时要用专用槽车。槽车安装的阻火器火星熄灭器必须完好。槽车和运输卡车要有导静电拖线;槽车上要备有2只以上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和防爆工具;要有遮阳措施,防止阳光直射。 3车辆运输钢瓶时,瓶口一律朝向车辆行驶方向的右方,堆放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

6、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直立排放时,车厢高度不得低于瓶高的2/3。运输途中远离火种,不准在有明火地点或人多地段停车,停车时要有人看管。发生泄漏或火灾要开到安全地方进行灭火或堵漏。 4乙烯采纳管道输送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输气管道不应通过城市水源地、飞机场、军事设施、车站、码头。因条件限制无法避开时,应采用保护措施并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 输气管道沿线应设置里程桩、转角桩、标志桩和测试桩; 输气管道采纳地上敷设时,应在人员活动较多和易遭车辆、外来物撞击的地段,采用保护措施并设置显然的警示标志;乙烯管道应敷设在非燃烧体的支架或栈桥上。在已敷设的管道下面,不得修建与管道无关的建筑物和堆放易燃物品; 输气管道管理单位应设专人定期对管道进行巡线检查,及时处理输气管道沿线的异常状况。 应 急 处 置 原 则【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坚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如呼吸停止,马上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皮肤接触:如果发生冻伤:将患部浸泡于坚持在3842的温水中复温。不要涂擦。不要使用热水或辐射热。使用清洁、干燥的敷料包扎。如有不适感,就医。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假设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同意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