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试题简答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8409354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剂学试题简答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药剂学试题简答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药剂学试题简答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药剂学试题简答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药剂学试题简答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剂学试题简答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剂学试题简答题及答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应用NoyesWhitney方程分析提高固体药物制剂溶出度的方法。 答:NoyesWhitney方程:dC/dt=KS(CS-C) K是溶出速度常数;s为溶出介质的表面积;CS是药物的溶解度,C药物在溶液中的浓度。 溶解包括两个连续的阶段 , 首先是溶质分子从固体表面溶解 , 形成饱和层 , 然后在扩散作用下经过扩散层 , 再在对流作用下进入溶液主体内。 1. 增加固体的表面积 2.提高温度 3. 增加溶出介质的体积 4. 增加扩散系数 5. 减小扩散层的厚度 2.片剂的辅料主要包括哪几类?每类辅料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片剂的辅料主要包括:稀释剂和吸收剂、润湿剂和粘合剂、崩解剂、润滑剂。

2、 (1)稀释剂和吸收剂。稀释剂的主要作用是当主药含量少时增加重量和体积。吸收剂:片剂中若含有较多的挥发油或其它液体成分时,需加入适当的辅料将其吸收后,再加入其它成分压片,此种辅料称为吸收剂。 (2)润湿剂和粘合剂。润湿剂的作用主要是诱发原料本身的粘性,使能聚合成软材并制成颗粒。主要是水和乙醇两种。粘合剂是指能使无粘性或粘性较小的物料聚结成颗粒或压缩成型的具有粘性的固体粉末或粘稠液体。 (3)崩解剂。崩解剂是指加入片剂中能促进片剂在胃肠液中快速崩解成细小粒子的辅料。 (4)润滑剂。润滑剂主要具有三个方面的作用助流性 减少颗粒与颗粒之间的摩擦力,增加颗粒流动性,使其能顺利流入模孔,片重准确。抗粘着

3、性 主要用于减轻物料对冲模的黏附性。润滑性 减少颗粒与颗粒之间及片剂和模孔之间的摩擦 3.缓、控释制剂(一天给药2次)体外释放度试验至少取几个时间点?为什么? 答:至少测三个取样点:第一个取样点:通常是0.52h,控制释放量在30%以下。此点主要考察制剂有无突释现象(效应);第二个取样点:46h,释放量控制在约50%左右;第三个取样点:710h,释放量控制在75%以上。说明释药基本完全。 4.根据stokes定律,说明提高混悬液稳定性的措施有哪些? h 2)g / 9r 1- r答:Stocks定律:V = 2 r2( 是分散介质的粘度h 2为介质的密度;r 1为粒子的密度;rr为粒子的半径,

4、 粒子越大,粒子和分散介质的密度越大,分散介质的粘度越小,粒子沉降速度越快,混悬剂的动力学稳定性就越差。方法:1.减小粒度,加入助悬剂;2微粒的荷电、水化;.絮凝、反絮凝;.结晶增长、转型;.降低分散相的浓度、温度。 5.影响滤过的因素是什么? 答:随着滤过的进行,固体颗粒沉积在滤材表面和深层,由于架桥作用而形成滤渣层,液体由间隙滤过。将滤渣层中的间隙假定为均匀的毛细管束,则液体的流动符合Poiseuile公式: pr4t V = 8l 式中,V 液体的滤过容量;p 滤过压力差;r 毛细管半径;l 滤渣层厚度; 滤液粘度; t 滤过时间。由此可知影响滤过的因素有: 操作压力越大,滤速越快,因此

5、常采用加压或减压滤过法; 滤液的粘度越大滤速越慢,为此可采用趁热过滤; 滤材中毛细管越细,阻力越大,不易滤过;可使用助滤剂。助滤剂是具有多孔性、不可压缩性的滤过介质,阻止沉淀物接触和堵塞介质孔眼,保持一定空隙率,减少阻力,从而起到助滤作用。常用的助滤剂有纸浆、硅藻土、滑石粉、活性炭等; 滤速与毛细管长度成反比,故沉积滤饼量越多,阻力越大,滤速越慢;常采用预滤。 7.写出10%Vc注射液(抗坏血酸)的处方组成并分析? 答:抗坏血酸 10g 主药 碳酸氢钠 适量 pH调节剂 NAHSO4 0.4g 抗氧剂 依地酸二钠 适量 金属离子螯合剂 注射用水 加至100ml 溶剂 使用CO2排除安瓿中氧气

6、8.为什么要在维生素C注射液的处方中加入依地酸二钠、碳酸氢钠和亚硫酸氢钠?而且在制备过程中要充CO2气体? 答:依地酸二钠:金属离子螯合剂,防止金属离子对维C的影响; 碳酸氢钠:调节溶液pH值,保持维C的性质稳定 亚硫酸氢钠:抗氧剂,阻止氧气的氧化作用; 在制备过程中要充CO2气体:排除氧气,阻止氧气的氧化作用。 9.何谓脂质体?脂质体的组成、结构与表面活性剂胶团有何不同? 答:脂质体系指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厚度约4nm)内而形成的微型囊泡,也有人称脂质体为类脂小球或液晶微囊。 脂质体的组成、结构与表面活性剂构成的胶束不同,后者是由单分子层组成,而脂质体是双分子层组成。磷脂是脂质体的膜

7、材,是脂质体的主要组成部分。 10.写出注射剂(针剂)的制备工艺? 答:主药+附加剂+注射用溶剂 配液 滤过 灌封 灭菌 安瓿 洗涤 干燥(灭菌) 检漏 质量检查 印字 包装 成品 11.举例说明单凝聚法制备微囊的原理是什么? 答:单凝聚法(simple coacervation)是相分离法中较常用的一种,它是在高分子囊材(如明胶)溶液中加入凝聚剂以降低高分子溶解度使之凝聚成囊的方基本原理 凝聚剂是强亲水性物质,可以是电解质硫酸钠或硫酸铵的水溶液,或强亲水性的非电解质如乙醇或丙酮。明胶溶液中加入凝聚剂时,由于水分子与凝聚剂结合,明胶的溶解度降低,分子间形成氢键,最后从溶液中析出而凝聚成明胶微囊

8、。但这种凝聚是可逆的,一旦解除促进凝聚的条件(如加水稀释),就可发生解凝聚,使微囊很快消失。这种可逆性在制备过程中可反复利用,直到凝聚微囊形状满意为止(可用显微镜观察)。最后再交联固化,使之成为不凝结、不粘连、不可逆的球形微囊。 12.何谓药物的分配系数?测定药物的分配系数对药物制剂研究有何意义? 答:分配系数(partition coefficient)是指药物在两个不相混溶的溶剂中溶解并达到平衡时浓度的比值。 油/水分配系数的意义 药物在体内的溶解、吸收、分布、转运与药物的水溶性和脂溶性有关。也即和油水分配系数有关。药物要有适当的脂溶性,才能扩散并透过生物膜,而水溶性才有利于药物在体液内转

9、运,达到作用部位与受体结合,从而产生药物效应,所以药物需要有适当的油水分配系数。 14.什么是热原?简述热原的性质、热原的污染途径及除去热原的方法。 答:热原是微生物产生的内毒素,是由磷脂、脂多糖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其中脂多糖是活性中心。 热原的性质:耐热性;水溶性;不挥发性;滤过性;吸附性;可被化学试剂破坏;超声波等也能破坏热原。 污染热原的途径:经溶剂带入;从原辅料中带入;经容器、用具、管道和装置等带入;经制备过程带入;灭菌后带入;经输液器带入。 除去热原的方法:容器上热原的除去,可用高温法或酸碱法;水中热原的除去,可用离子交换法、凝胶过滤法、蒸馏法、反渗透法等;溶液中热原的除去,可用吸

10、附法和超滤法。 15.简述酒剂和酊剂的主要区别(溶剂、制法、浓度等方面)。 答:酒剂(medicinal liquor)又名药酒,系指药材用蒸馏药酒提取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溶剂为蒸馏药酒。一般用浸渍法、滲辘法制备,多供口服,少数做外用。 酊剂(tincture)系指药材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提取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亦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溶剂为规定浓度的乙醇。一般用稀释法、溶解法、浸渍法和滲辘法制备,供口服或外用。酊剂每100ml相当于原药物20g。含有剧毒药的酊剂每100ml相当于原药物10g。 16.简述植物性药材的浸出原理。 答:浸出过程包括浸润、溶解、扩散、置换四个阶段。 Ficks扩散定律及

11、其影响因素 dM =-DS(dC/dX)dt D = (RT/N)(1/6r) 其中,M-扩散物质的量 R-气体常数 S -扩散面积 T-温度 dC/dt-浓度梯度 N-阿佛加德罗常数 t-扩散时间 r-扩散分子半径 D-扩散系数-粘度,负号表示药物扩散方向与浓度梯度方向相反 影响因素: 粉碎度 浓度梯度 温度 分子大小与浸出时间 其它 溶剂的种类、性质、用量、浸出压力 17.注射剂常用的辅料主要包括哪几类?每类辅料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注射剂中除药物和溶剂外,所加的其他物质均称为附加剂。常用的附加剂有: (1)pH调节剂 盐酸、氢氧化钠、碳酸氢钠、枸橼酸缓冲液、酒石酸缓冲液和磷酸盐缓冲液等

12、。 (2)表面活性剂 聚山梨酯类(常用聚山梨酯80)、聚氧乙烯蓖麻油、泊洛沙姆188、卵磷脂等,作为增溶、润湿、乳化剂使用。 (3)助悬剂 PVP、明胶、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等,用于混悬型注射剂。 (4)延缓氧化的附加剂 抗氧剂常用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螯合剂常用EDTA钠盐;惰性气体常用二氧化碳或氮气。 (5)等渗调节剂 常用氯化钠、葡萄糖。 (6)局部止痛剂 苯甲醇、三氯叔丁醇、盐酸普鲁卡因、利多卡因。 (7)抑菌剂 用于多剂量注射剂及不经灭菌的无菌操作制剂,静脉和脊椎注射的产品不得加抑菌剂。一次用量超过5ml的注射液应慎加。常用苯酚、甲酚、氯甲酚、苯甲醇、三

13、氯叔丁醇、硫柳汞等。 (8)填充剂 冷冻干燥制品中,根据具体产品的需要可加入特定的稳定剂、填充剂,如葡萄糖、乳糖、蔗糖、甘露醇。 (9)蛋白类药物保护剂 乳糖、蔗糖、麦芽糖、甘氨酸、人血清白蛋白。 18.对于可形成低共溶物的散剂,在制备时应采取什么措施? 答:1共熔后,药理作用较单独应用增强者,则宜采用共熔法; 2共熔后,如药理作用几无变化,且处分中固体成分较多时,可将共熔成分先共熔,再以其他组分吸收混合,使分散均匀; 3处方中如含有挥发油或其他足以溶解共熔组分的液体时,可先将共熔组分溶解,然后,再借喷雾法或一般混合法与其他固体成分混匀; 4共融后,药理作用减弱者,应分别用其他成分稀释,避免出

14、现低共融。 19.简述表面活性剂在药剂中的主要应用 答:(1)、增溶剂。在药剂中,许多难容性的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达不到治疗所需的浓度,此时经常应用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提高药物的溶解度。 (2)、乳化剂。许多表面活性剂具备乳化剂的性质,是优良的乳化剂。 (3)、润湿剂。表面活性剂具有促进液体在固体表面铺展或渗透的润湿作用,作为润湿剂。 (4)、起泡剂或消泡剂。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稳定,具有起泡剂和稳泡剂的作用。而一些表面张力小而且水溶性也小的的表面活性剂,可以使泡沫破坏。 (5)、去污剂。一些表面活性剂能够用于除去污垢。 (6)、消毒剂和杀菌剂。大多数阳离子和两性离子表

15、面活性剂可用做消毒剂。 20.简述微孔滤膜的特点 答:1孔径小、均匀、截留能力强,不受流体流速、压力影响;2质地轻而薄(0.1-0.15mm)而且空隙率大,因此药液通过薄膜时阻力小、虑速快,与同样截留指标的其他薄膜总体积介质相比,虑速快20倍;3滤膜是一个连续的整体,滤过时无介质脱落;4不影响药液的pH值;5滤膜吸附性小,不滞留药液;6滤膜用后弃去,广泛应用于注射剂生产中。 21.什么是热原?简述热原的性质、热原的污染途径及除去热原的方法。 答:热原是微生物产生的内毒素,是由磷脂、脂多糖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其中脂多糖是活性中心。 热原的性质:耐热性;水溶性;不挥发性;滤过性;吸附性;可被化学试剂破坏;超声波等也能破坏热原。 污染热原的途径:经溶剂带入;从原辅料中带入;经容器、用具、管道和装置等带入;经制备过程带入;灭菌后带入;经输液器带入。 除去热原的方法:容器上热原的除去,可用高温法或酸碱法;水中热原的除去,可用离子交换法、凝胶过滤法、蒸馏法、反渗透法等;溶液中热原的除去,可用吸附法和超滤法。 22.举例说明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有哪些? 答:(1)制成可溶性盐。将含碱性的基团的药物如生物碱、奎宁、可卡因、普鲁卡因等,加酸制成盐类,以增加在水中的溶解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QC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