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管换热器传热系数的测定.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8390146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套管换热器传热系数的测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套管换热器传热系数的测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套管换热器传热系数的测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套管换热器传热系数的测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套管换热器传热系数的测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套管换热器传热系数的测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套管换热器传热系数的测定.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六 套管换热器传热系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测定套管换热器中用水蒸汽加热空气的总传热系数并确定传热准数方程式中的系数C和指数m。二、基本原理根据传热速率方程式,确定总传热系数:或式中:Q传热速率,W;K总传热系数,W/(m2K);A传热面积,m2;对数平均温差,。传热速率由冷流体带走的热量求出:式中:mS2冷流体的质量流量,kg/s;CP-冷流体比热,J/(kgK);t1、t2冷流体进出口温度,。对数平均温差可按下式计算:式中:,T蒸汽温度,。气体在圆形直管内流动时传热系数的准数关联式可写成下列函数关系:对一定种类的气体来说,在很大的温度和压强范围内Pr数值实际保持不变,气体在管内强制流动下G

2、r也可忽略不计,因此上式可简化为:本实验目的之一,即学习用实验方法测定空气在圆形直管内作强制流动时的对流传热系数,通过对数据的处理,确定上式中的系数C和指数m。本实验设备不能测定管壁温度,因此不能直接确定空气的传热膜系数,由下式可知:当管壁外侧热阻和管壁热阻都很小(oI)时,总传热系数KI与管内冷流体的传热膜系数可近似相等,即,由此即可确定()。三、实验装置实验装置流程如附图所示,空气由 一台小型离心式鼓风机供应,经孔板流量计送入内管,套管环隙空间通入水蒸汽由电热式蒸汽发生器供应。设备材质及尺寸:内管:铜管1#、3#设备为光滑管,2#、4#设备为螺旋管;两种管内径均为17.8mm,内管有效长度

3、为1.224m;外管:Dg50有缝钢管;孔板流量计孔径20.32mm,孔流系数C=0.855;空气流量可由下式计算:式中:R流量计压差,mmH2O;S孔板孔口截面面积,m2;o压差计指示液密度,kg/m3;1压差计指示液上部介质密度,kg/m3。四、实验步骤首先熟悉实验设备、流程、测量仪表的使用方法,在此基础上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蒸汽发生器提前加水至规定液面,实验前半小时左右给电加热(三支4kW电热棒同时加热);待蒸汽发生器压力升至0.2Mpa时,关掉一支电热棒,实验过程中保持发生器压力稳定在0.150.2Mpa之间;先全开阀,启动鼓风机,然后缓缓打开阀,控制加热蒸汽压力为0.1Mpa不变,打

4、开阀(放空考克)排除不凝气,视蒸汽冒出立即管壁阀,实验过程中不再排不凝气;保持空气最大流量(阀全开状态),观察各处温度变化情况,待T、t1、t2保持稳定不再变化,即可开始记录数据;从大到小调节空气流量(关小阀),共测取56个不同空气流量下的数据;注意:每调节一次空气流量要等35分钟,待各处温度稳定后,方可记录数据;实验完毕,先关闭阀,然后停鼓风机,待各组实验完毕,蒸汽发生器停止加热,拉开电源总闸。五、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将实测数据记入表1,计算结果记入表2;由计算数据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标绘NuRe关系曲线以确定系数C与指数m;按附录4要求编写实验报告原始数据记录表:班级: 姓名: 实验时间:加热蒸

5、汽汽压力MPa空气流量计压差RmmH2O流量计前压强PmmHg蒸汽温度T空气进口温度t1空气出口温度t2计算数据表:名称符号单位234567定性温度tm进出口温差t温差1t1温差2t2对数平均温差tm空气体积流量Vm3/h空气质量流量mS2kg/h管内空气体积流量Vm3/h空气流速um/s空气密度kg/m3空气比热CPJ/(kg)空气粘度Pas导热系数W/(mK)传热量QW总传热系数KiW/(m2K)雷诺数Re努塞尔准数Nu备注六、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开蒸汽发生器前应首先观察其中液面是否达到规定液位;开电源时,应注意:所有管线上的阀门全关;实验之前应打开放空考克排放不凝气;单管压差计应首先调零或记录初始值(孔板,计前);每组数据读取前,应确保各处温度已经稳定;实验过程中一定确保加热蒸汽压力恒定;实验停止前约10分钟,蒸汽发生器停止加热,所有实验停止时,应使其压力小于1at;全关电源,实验过程中冷凝水要回收;流量调节过程中应注意所取数据在整个范围内的均匀分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