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8384461 上传时间:2023-10-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颐和园》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颐和园》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颐和园》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颐和园》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颐和园》教学设计及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颐和园》教学设计及反思.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8 颐和园教学目标: 1、认识和掌握生字新词,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的语言;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 初步掌握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方法:阅读、直观课件欣赏、想象、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有关颐和园的资料、学生课前的预习及查找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新词,回顾全文顺序。 再动手画画旅游示意图。二、精读课文,品析景物特点,感受语

2、言美。 (一)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作者来到长廊,抓住长廊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的?作者又是怎么观察长廊的呢? (2)长廊有什么特点呢?从哪些句子知道?(板书:长、美) (3)出示图片和句子,体会描写方法。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这句从哪些词看出长廊的长?用上了什么说明方法?(列数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提问:观看图片说说画上有哪些内容?“几千幅画没有哪两面三刀幅是相同的”这说明了什么?(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各不相同。体现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

3、的辉煌和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提问:这句写什么?从哪些词看出?(“栽满、谢、开”看出长廊两旁花木众多、鲜花常开、景色宜人的特点,从侧面看出长廊的美。)“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点明了长廊的位置在昆明湖的右边。 2、再读课文,思考各景物的特点,说说它们美在哪里,用上了什么描写方法。 3、体验成功,自主学习。 (二)小组合作,任选一处景点进行合作学习: 1.交流学习“万寿山”部分(第3、4自然段): (1)说说景物特点,找出最能体现景物美的句子。 (2)重点交流: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

4、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可出示填空:找出比喻句,这句把昆明湖比作了() 和( ) ,写出了昆明湖( ) 和( )特点。“几乎”的意思是( )。“滑”字用得( ),因为( ) 。这两句一静一动,更加突出了昆明湖的( )。可让学生讨论:把“滑”字换成“划”字好不好? (3)利用课件带领大家去欣赏万寿山的美景。 2.交流学习“昆明湖”的部分(第5自然段): (1)在昆明湖畔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 (2)作者重点描写了什么景物?十七孔桥是什么样的?(板书:桥洞多 石柱多小狮子多、姿态不一) (3)想象“姿态不一”的小狮子会是怎么样的?说明了什么?(说明

5、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4)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昆明湖上的美景。 (5)课件再次展示昆明湖上的美丽风光。三、小组展示自学结果: 四、总结全文,学以致用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脉络清晰,首尾呼应,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记叙的。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采用了不同的描写方法,为我们再现了三处景点的美丽景色值得我们学习。其实,我们的家乡也有很多的风景名胜,大家也去游一游,用上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用上生动的句子写下来。 五、作业: 1、找出文中优美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观察一处家乡的景物,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下来。 五、板书设计: 18

6、颐和园 长廊 长、美 万寿山 佛香阁 高、雄伟壮丽 排云殿 大、金碧辉煌 昆明湖 静、绿 十七孔桥 桥洞多、石柱多、狮子姿态不一教学反思: 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描绘了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美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作品。课文介绍的景物较多,为了让学生感悟课文中介绍的颐和园的景点美。我运用了多媒体,看图片再现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把学生带入了一幅山水画卷的优美情境之中。对没游览过的孩子,这样的教学方法,形象直观。不足之处: 在学习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时,我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小组喜欢哪部分就认真地读哪部分,并在小组中交流。思路快的同学都能很快地找出喜欢的句子并在小组中得以交流。然而思路慢的同学还没来得及在小组中交流,我就已组织学生汇报交流。给这一部分学生留下了遗憾。 学生读的深度还不够。因为全文比较长,知识点比较多,文中的三大景点都进行了细致全面的讲解和剖析。本节课的教学结束后,我才猛的意识到学生读得不够深。若能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好文章,学生能融情于景,读中体现,那么教学效益会更理想的。 总之,这是本人关于阅读教学的一点粗浅的认识和实践,其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和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