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古诗文与文言文专题9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docx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8382752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DOCX 页数:151 大小:168.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古诗文与文言文专题9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1页
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古诗文与文言文专题9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1页
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古诗文与文言文专题9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1页
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古诗文与文言文专题9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1页
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古诗文与文言文专题9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古诗文与文言文专题9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古诗文与文言文专题9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docx(1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初中精品教育资料,仅供参考学习!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古诗文与文言文专题9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课内文言文重点篇目训练幼时记趣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选自沈复幼时记趣)乙 余闲居,案头瓶花不绝。芸曰:“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可谓精妙入神。而画中有草虫一法,盍仿而效之?”余曰:“虫踯躅不受制,焉

2、能仿效?”芸曰:“有一法,恐作俑罪过耳。”余曰:“试言之。”曰:“虫死色不变,觅螳螂蝉蝶之属,以针刺死,用细丝扣虫项系花草间,整其足,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不亦善乎?”余喜,如其法行之,见者无不称绝。求之闺中,今恐未必有此会心者矣。(选自沈复闲情记趣)注 芸:陈芸,沈复的妻子。盍(h):何不。踯躅(zh zh):徘徊,文中指虫子不停地跳动。作俑:制造殉葬用的俑像,比喻倡导做不好的事情。1.用“/”给下列句子标明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1)见二虫斗草间(2)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5分)(1)以丛草为林为:(2)鞭数十鞭:(3)案头瓶花不绝绝:(4)觅螳螂蝉

3、蝶之属属:(5)不亦善乎善: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2)今恐未必有此会心者矣。4.甲、乙两文有人都用“闲情记趣”作为它们的标题,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两文中的“情趣”有何异同。(3分)相同之处:。不同之处:甲文写的是;乙文写的是。三峡(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甲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

4、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三峡江水又东,迳西陵峡。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崧言:“常闻峡口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中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有删改)注 崧:姓袁,东晋末人,博学能文,著有后汉书一百篇,今不传。一作“山僧”。临惧相戒:临惧,登临此境令人恐惧。戒,告,劝人注意。践跻:亲自登临。崿

5、:山崖。辞叙:言辞来叙说。萧森:树木高大耸立的样子。离离蔚蔚:繁荣茂盛的样子。霞气之表:霞气,指云气。表,外边。仰瞩俯映:抬头欣赏,俯身观看。弥习:愈熟悉。信宿:两三天。目所履历:亲眼看见亲身经历的。“亦当”句:紧承上文说,山水如果有灵的话,(逢此探索幽胜的人)也该惊喜千古以来终于遇到知己了!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2分)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1)沿溯阻绝溯:(2)不见曦月曦:(3)常闻峡口水疾疾:(4)奇构异形形: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2)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6、4.两文都使用了引用的表现手法,在两文中各有哪些作用?(3分)5.两文各自突出三峡的什么特点?(2分)(二)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甲三峡全文乙浪游记快(节选)甲辰之春,余随侍吾父于吴江明府幕中,与山阴章苹江、武林章映牧、苕溪颐蔼泉诸公同事,恭办南斗圩行宫,得第二次瞻仰天颜。一日,天将晚矣,忽动归兴。有办差小快船,双舻两桨,于太湖飞棹疾驰,吴俗呼为“出水辔头”,转瞬已至吴门桥。即跨鹤腾空,无此神爽。抵家,晚餐未熟也。(选自沈复浮生六记)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2分)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非亭午夜

7、分(正午)B.良多趣味(的确,实在)C.抵家(到)D.天将晚矣(将来)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2)抵家,晚餐未熟也。4.为了表达船行之快,两文运用了什么相同的手法?(2分)5.两文中蕴含的情感有什么不同?(2分)论语十二章原创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题目。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选自论语)乙 王生好学而

8、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选自李生论善学者)注 志:记住。还:同“旋”,掉转身。故:特意。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不亦说乎说:(2)李生说之曰说:(3)莫逾自厌厌:(4)王生益

9、愠愠: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学者之大忌”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学而时习之B.凡师之所言C.择善而从之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学而/不思则罔B.可以为师/矣C.盖/学贵善思D.请铭之坐/右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5.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那么孔子和李生都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这对我们又有怎样的启发?(3分)赵普原创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题目。甲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

10、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选自宋史赵普传)乙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于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

11、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有删改)注 让:责备。露布:公开的文告。1.学习文言文要注意随时积累。请你将下面的积累卡片补充完整。(4分)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编号:111词词义例句为(1)尝奏荐某人为某官(2)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乃(3)太祖乃悟(4)永乃发愤读书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3.甲文“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试发挥想象,说说当时赵普心中的想法。(不少于50字)(3分)4.甲文赵普读书“手不释卷”和乙文傅永“发愤读书”的原因各是什么?(3分)5.甲文中的赵普和乙文中的傅永有哪些共同点?(2分

12、)列子一则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甲伯牙善鼓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乙义海习琴兴国中,琴待诏朱文济鼓琴为天下第一。京师僧慧日大师夷中尽得其法,以授越僧义海,海尽夷中之艺,乃入越州法华山习之,谢绝过从,积十年不下山,昼夜手不释弦,遂穷其妙。天下从海学琴者辐辏,无有臻其奥。海今老矣,指法于此

13、遂绝。海读书,能为文,士大夫多与之游,然独以能琴知名。海之艺不在于声,其意韵萧然,得于声外,此众人所不及也。(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注 兴国:太平兴国,宋太宗年号。琴待诏:乐师,因琴技出色而待诏。朱文济:北宋著名琴师。慧日大师夷中:北宋著名琴师,得朱文济真传,又培养了知白、义海等一批著名琴师。义海:北宋著名琴师,琴艺出众。辐辏(cu):文中指有很多学习琴艺的人会聚于义海身边。1.请用“/”给下面语句断句。(2分)乃入越州法华山习之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志在登高山志:(2)卒逢暴雨卒:(3)积十年不下山积:(4)士大夫多与之游游:3.把下面语句译成现代汉语。(4分)(1)志想

14、象犹吾心也。(2)昼夜手不释弦,遂穷其妙。4.甲文中伯牙“善鼓琴”体现在哪些地方?乙文中义海是怎样苦学琴的?(4分)5.结合甲、乙两文来看,音乐的最高境界是什么?(3分)黔之驴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选自柳宗元黔之驴)乙万历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噉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