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15篇)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8377196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1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1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1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1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1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1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15篇)(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15篇)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11、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蚯蚓的外形特征,学习简单的记录。2、初步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及用途。3、培养幼儿细致观察的习惯,体验发现的乐趣,产生探究的欲望,萌发爱护蚯蚓的情感。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1、多媒体(有关于蚯蚓的生活习性的介绍)2、两、三条蚯蚓放置在大盘中,放大镜、镊子、小刀、筷子若干。3、有关蚯蚓的图片若干布置在墙面上。4、记录用的纸和笔。事先学习观察记录表格。一、导入,激发幼儿观察蚯蚓的兴趣。1、师:今天老师带来的一个弯弯曲曲的动物朋友,你们猜一猜是谁?引起兴趣。教师在

2、白板上倒序地画出蚯蚓、再画泥土、最后画泥土上种植的树。2、引导幼儿细致观察、想象、并互相质疑。(它像蛇,但没有眼睛;它像毛毛虫,但没有脚。)二、通过观察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师:那我们来看一看蚯蚓到底长得什么样子。请小朋友观察桌上的蚯蚓你能来说说它长的是什么样子?请大家把观察蚯蚓的样子请小组长在记录纸上记录好吗?1、每组记录(教师注意巡回观察,并注意引导、帮助引导一些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的,鼓励幼儿互相交流。)2、代表性的孩子讲解自己的记录。(教师引导幼儿认真倾听,并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问题、质疑别人的观点。)3、将幼儿记录的表格以视频形式展示给幼儿。4、小结:蚯蚓的身体是细长的、一节一节的、弯弯曲

3、曲的,头部有点尖,便于钻土,最在最前面,没有眼睛、鼻子、耳朵、脚。他靠皮肤来感觉,靠“蠕动”来“行走”。三、初步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以及用途。师:那蚯蚓生活在哪里呢?(泥土里)它吃什么呢?看让我们来看一看蚯蚓是怎样在泥土里生活的。看PPT(图一),让幼儿讲述。你们知道蚯蚓有一个什么特殊的本领?(松土)蚯蚓有用吗?观察PPT(图二)(引发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你喜欢蚯蚓吗?为什么?小结蚯蚓的用处。四、拓展知识经验。1、什么时候会出现许多蚯蚓呢?(下雨过后)。为什么下雨天会有这么多蚯蚓。观察PPT(图三)拓展幼儿的知识经验。2、激发幼儿扮演小蚯蚓的兴趣,模仿蚯蚓爬以及松土的游戏!带

4、着工具到户外去挖蚯蚓。最后让幼儿看着大哥哥姐姐手拿小工具外出挖蚯蚓的情景图,再次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的欲望。纲要中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今天的科学活动中我的教学挂图一出示出来,孩子们就开始大声嚷嚷起来:“蛇!快来看呀!好大的蛇啊!”“不对,是蚯蚓呢!”“是蚯蚓,蚯蚓比蛇小好多的。”由此可见,孩子们的生活经验还是挺多的。这个活动不仅使孩子们观察到了蚯蚓的外形特征,了解了蚯蚓的生活习性,使他们掌握了蚯蚓的作用,还知道了蚯蚓的一个神奇的本领。相信孩子们对蚯蚓还只是表面上的了解了一些相关知识,所以今天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项任务,就是周末和爸爸妈妈

5、一起到户外去找一找蚯蚓,在做进一步的观察,并要求他们亲自操作通过自己的观察去了解蚯蚓的再生本领,希望能得到家长们的配合。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2活动目标1.了解几种熟悉的小动物过冬的方式。2.懂得关心小动物,萌发关爱动物的美好情感。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活动准备1.请家长协助搜集有关冬天里动物生存方式的知识。2.小动物图片课件。3.冬天里的动物教学挂图。4.动物过冬方式教学资源。活动过程(一)导入:谈话导入。师: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感觉怎样?(冬季,天气很冷)师:这么冷的天,人们是怎样过冬的?(幼儿各抒己见)小结

6、:人们穿上厚厚的棉衣、棉鞋;用暖气、开空调;做运动,比如跳绳、跑步、拍球等。表扬小朋友想出的这么多的过冬方法。(二)过程1.播放小动物课件,请幼儿介绍小动物的过冬方式。师:人们有这么多好的过冬办法,那你们知道小动物们在这样冷的天气里是怎样过冬的吗?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许多小动物,你们来介绍一下你认识的小动物们是怎样过冬的吧。(播放课件,幼儿根据日常观察和搜集的知识进行自由回答)2.出示教学挂图,教师讲述故事动物怎样过冬,让幼儿了解动物们其他的过冬方式。师:说一说故事中的集中小动物是怎样度过寒冷的冬天的?师:青蛙怎样过冬?还有谁也采用这种冬眠的方法过冬?小燕子怎样过冬?兔子呢?松鼠呢?螳螂

7、呢?蚊子、苍蝇呢?还有哪些动物的过冬方式和它们一样?3.点播教学资源动物的过冬方式,总结小动物过冬的方法,萌发关爱动物的美好情感。冬眠:蛇、青蛙、乌龟等。迁移住的地方:大雁、燕子等。加厚自己身上的皮毛或羽毛:兔子、鹿、狐狸、麻雀、乌鸦等。储存食物:松鼠、蜜蜂、蚂蚁等。让卵过冬:螳螂、蝗虫等。躲在安全的地方过冬:蚊子、苍蝇等。4.游戏:小动物过冬。介绍玩法:把6种过冬方式的图片贴在6位幼儿身上。幼儿每人挑选一张自己喜欢的动物图片,然后和贴有相应过冬方式的幼儿拉手,看谁做得又快又对。互换图片,继续游戏。5.结束部分:动物们还有不同的过冬方式吗?让我们一起去阅览室找找吧。(播放小动物怎样过冬音乐,带

8、幼儿离开)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3设计意图:水结冰、融化、水蒸气变成水珠的经验、溶解的秘密,沉与浮1:提供不同材料,建议幼儿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于水面,或使浮于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将小铁钉放在积木上等。沉与浮2(立起来的木棍):将小木棍放入水中,发现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块橡皮泥,或钉上一根大铁钉,都能使它立起来。活动目标:使用多种材料,玩水的过程充满和有趣。活动材料:饮料管、纸、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积木、塑料、菜叶、小瓷器、竹片、铁钉、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活动过程:下午天气热,小朋友都在玩水。今天材料很丰富,但给出一个条件,每人只给一盆

9、水,要节约用水,用完就没有了。用水管连接水的有3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组、用矿泉水瓶盖扎洞来射水有3组、做水帘洞1组、沉浮和自定义玩法有几组。“水流到别的杯子去”组;佘馨蕊、张俊骞、覃芷珊、卢艺文、班学佳某这几个小朋友,把2根管子把3个杯子连接起来,慢慢地将一杯红色的水倒在水杯里玩,发现杯里的红水通过连接饮料管子流到另一个水杯,3杯水慢慢变红了,孩子们高兴极了,饮料管子传送水耶,3杯红水第一次出现流动成水平,水不流动了。某又观察,张俊骞提出,加水才行,边说边给其中一个杯加水,佘馨蕊:水从管子流过去了,3杯红水又第二次流动成水平,水又不流动了。某老师提醒小朋友想办法让一杯水高一点,观察会怎样。

10、卢艺文从旁边小菜园里取两块土,和班学佳一起把一个杯子垫高起来,红色的水又流动了。某就这样反复做做学学。覃芷珊用手指搅拌水,红水没有原来这样红了,变淡了。某老师说:为什么水会流过去呢?卢艺文说:水要斜坡才行。比较水位高度与流的快慢之间的关系,体会水由高处往低处流的特性。体会水的多少和颜色深浅变化的关系。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4活动目标:1、通过尝试活动,让幼儿感知空气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2、培养幼儿学习探索事物的简单方法和细致观察的能力,提高动手动脑能力。3、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活动重点:通过尝试活动,让幼儿感知空气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活动

11、难点:通过科学小实验,让幼儿总结出空气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活动准备:蜡烛、每桌一盆清水、;每人一份操作材料:气球、玻璃杯、塑料袋、吸管等。活动过程:一、引起兴趣1、教师做深呼吸,幼儿也模仿着做深呼吸。提问:我们用鼻子吸到了什么?空气在哪儿?你能用眼睛看到吗?用手能摸着吗?闻一闻空气是什么味?2、出示一个吹好气的气球。师问:这是什么?里面有什么?你能看到吗?是什么颜色的?揭示课题空气在哪里。二、尝试活动寻找空气、感受空气1、幼儿每人拿一塑料袋在活动室任何地方自由地抓空气。(告诉幼儿先张开塑料袋口,然后再捏紧袋口)2、提问:你们在什么地方抓到了空气?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空气在我们

12、周围,到处都有。三、尝试活动:找一找哪里还有空气1、教师拿一玻璃杯,让他们看看杯子里有东西吗?(杯子里没有东西,杯子是空的)然后把杯子倒扣着压入水下,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接着将水杯稍稍倾斜,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2、请幼儿把杯子倒扣着压入水下,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教师个别指导幼儿按要求进行操作,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3、请幼儿将水杯稍稍倾斜,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4、讨论:水为什么进不了杯子?杯子里有什么东西不让水进去呢?水杯倾斜以后水进去了吗?四、活动延伸1、请小朋友说一说我们的肚子里有空气吗?指导幼儿做实验:把吸管放到水杯或水盆里,用嘴吹吸管,看看会发生什么?2、播放课件:被污染的空气图

13、片我们的空气就是被这些东西给污染了!小朋友们想一想:地球上的人、动物还有许多的植物如果都吸入了被污染的空气,会造成什么危害呢?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3、小实验:(1)闭住嘴巴一手捏鼻子。(2)蜡烛会熄灭吗?五、小结我们从现在起就要保护我们的空气,花草树木是净化空气的能手,小朋友们以后要做到不摘花、不摇树、不踩踏小草、不乱扔垃圾,还要提醒爸爸、爷爷少吸烟。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5活动目标:1了解纸的演变过程,知道纸是如何做出来的。2通过造纸的制作过程,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观察能力,发展创造力。3知道纸的原材料是树木,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爱护森林的情感。准备材料:(一)教师材料:皱纹纸、电光纸、

14、报纸、PPT。(二)幼儿材料:纸巾、透明杯、木棒、纱网、纱网架。活动过程:一、提问导入,引导幼儿梳理、总结纸的演变过程。1小朋友们好,今天上课前,老师先让大家看一件东西,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呢?(纸张,可以用来写字,印书)?2教师提问:,现在我们有了纸,在纸上写字,用纸印刷书本,可是很久以前,还没有发明纸的时候,古代人把字写哪里呢?(让幼儿议一议,然后逐出龟壳、竹简、布)结合PPT进行讲述。介绍龟壳。我们的祖先为了记事,就把字刻在动物的骨头或者外壳上。但是。这样方便吗?为什么?小结:骨头和龟壳很硬,要用刀刻,不方便。介绍竹简。后来古代的人想办法,把字写在竹片上,然后用绳子把竹片一片

15、片连接起来,变成一本书。哪种书好?好在哪里?介绍布。后来古代人又动脑筋,把字写在布上。布与甲骨、竹简比较,哪种好?好在哪里?布跟纸比,哪种更好?为什么?小结:比较龟壳、竹简、布当书写品的优缺点,让幼儿知道中国古代人勤劳聪明,想出的办法一个比一个好。二、介绍蔡伦及造纸术,引导幼儿萌发动手做纸的兴趣。1出示蔡伦画像,提问:你们认识他吗?知道他是谁吗?师:蔡伦是古代的一位科学家,他就是纸的发明者。2结合视频,讲述制作纸的过程。看,这位小朋友正在做造纸实验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做的吧。小结:将废旧纸张撕碎,越小越好,然后放在适量的水中浸泡;加入胶水并用木棒搅拌均匀;把做好的纸浆放在沙网上脱水,然后均匀的平摊在塑料板上压平,最后晒干即可。三、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纸,体验动手做纸的乐趣。1师:看了视频里的小朋友做造纸小实验,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试一试啊?2请小朋友们到后面的桌子上进行操作,操作之前,听好规则。规则1:6个人一桌,相互合作进行。规则2:纸浆不要弄到外面。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4组织幼儿交流展示。四、讲述纸张的主要原料是树,激发幼儿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