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讲-细胞呼吸-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名师精讲练(新高考地区专用)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8373405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9讲-细胞呼吸-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名师精讲练(新高考地区专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9讲-细胞呼吸-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名师精讲练(新高考地区专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9讲-细胞呼吸-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名师精讲练(新高考地区专用)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9讲-细胞呼吸-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名师精讲练(新高考地区专用)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9讲-细胞呼吸-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名师精讲练(新高考地区专用)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9讲-细胞呼吸-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名师精讲练(新高考地区专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9讲-细胞呼吸-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名师精讲练(新高考地区专用)(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9讲 细胞呼吸【基础梳理】一、细胞呼吸的类型及过程1.有氧呼吸(1)概念: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2)过程(3)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可利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细胞呼吸过程中元素的转移过程,如设两组,分别用18O标记氧气(18O2)和葡萄糖(C6HO6),从而研究物质变化。(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O2参与了第三阶段,H和O2结合生成水,所以细胞呼吸产生的水中的氧来自O2,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CO2是在第二阶段产生的,是由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有氧呼吸过程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

2、都有水,反应物中的水在第二阶段参与反应,生成物中的水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由H和O2结合生成的。(4)放能:1 mol葡萄糖释放的能量中有1161 kJ左右的能量转移至ATP中,其余能量则以热能形式散失。(5)与有机物在生物体外燃烧相比,有氧呼吸是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有机物中的能量是逐步释放的;一部分能量储存在ATP中。2.无氧呼吸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叫发酵。(1)场所:全过程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2)总反应方程式生成乳酸:C6H12O6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生成少量ATP生成酒精:C6H12O6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注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无氧呼吸只

3、在第一阶段产生ATP。(3)放能:1 mol葡萄糖释放196.65 kJ(生成乳酸)或225.94 kJ(生成酒精)的能量,其中均有61.08 kJ左右转移至ATP中。(4)不同生物的无氧呼吸产物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项目有氧呼吸(真核生物)无氧呼吸不同点条件需氧不需氧场所细胞质基质(第一阶段),线粒体(第二、三阶段)细胞质基质分解程度葡萄糖被彻底分解葡萄糖分解不彻底产物CO2、H2O乳酸或酒精和CO2能量释放大量能量少量能量相同点反应条件酶和适宜温度本质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生成ATP供生命活动所需过程第一阶段从葡萄糖到丙酮酸完全相同意义为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4细胞呼吸中能

4、量的释放与去向5.呼吸中H和ATP的来源与去向项目来源去向H有氧呼吸:C6H12O6和H2O;无氧呼吸:C6H12O6有氧呼吸:与O2结合生成水;无氧呼吸:还原丙酮酸ATP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产生;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用于各项生命活动(除光合作用的暗反应)6.有氧呼吸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各物质间的关系比(以葡萄糖为呼吸底物)(1)有氧呼吸中葡萄糖O2CO2166。(2)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中葡萄糖CO2酒精122。(3)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摩尔数之比为13。(4)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有氧呼吸消耗的O2摩尔数与有氧呼吸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产生CO2摩尔

5、数之和的比为34。7.“三看法”判断细胞呼吸的类型(1) “一看”反应物和产物(2) “二看”物质的量的关系 不消耗O2,释放CO2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无CO2释放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CO2释放量等于O2的吸收量只进行有氧呼吸或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CO2释放量大于O2的吸收量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多余的CO2来自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 酒精产生量等于CO2释放量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酒精产生量小于CO2释放量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多余的CO2来自有氧呼吸。(3) “三看”反应场所例1:细胞呼吸是细胞内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6、、产生ATP等一系列代谢活动的总称。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外的葡萄糖分子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过程,至少要穿过3层生物膜B用14C葡萄糖研究肝细胞的糖代谢,可在线粒体等结构中检测到放射性C进行无氧呼吸的细胞一定不含线粒体D人体细胞能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因此人属于兼性厌氧型生物例2:下图表示人体内主要能源物质氧化分解的部分途径示意图,其中X、Y、M、N代表物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的糖原是肌糖原B.X分解产生Y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C.M、N分别代表乳酸和酒精D.图示能量中,转移到ATP的是少部分例3: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

7、的C2H5OH和CO2的量如表所示。通过对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氧浓度/%abcd产生CO2的量9 mol12.5 mol15 mol30 mol产生酒精的量9 mol6.5 mol6 mol0 molA.a浓度时酵母菌有氧呼吸速率等于无氧呼吸速率B.b浓度时酵母菌有氧呼吸速率大于无氧呼吸速率C.c浓度时有50%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的酒精发酵D.d浓度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未进行无氧呼吸例4:细胞呼吸过程中,线粒体内膜上的质子泵能将NADH(即H)分解产生的H转运到膜间隙,使膜间隙中H浓度增大,大部分H通过结构回流至线粒体基质,同时驱动ATP的合成,主要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

8、的是()A乳酸菌不可能发生上述过程B该过程发生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C图中是具有ATP合成酶活性的通道蛋白DH由膜间隙向线粒体基质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二、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及应用1.内部因素2.外部因素(1)温度原理:细胞呼吸是一系列酶促反应,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细胞呼吸速率。曲线模型(如下图)应用(2)O2浓度原理:O2是有氧呼吸所必需的,且O2对无氧呼吸过程有抑制作用。曲线模型(如下图) O2浓度低时,无氧呼吸占优势。 随着O2浓度增大,无氧呼吸逐渐被抑制,有氧呼吸不断加强。 当O2浓度达到一定值后,随着O2浓度增大,有氧呼吸不再加强(受呼吸酶数量等因素的影响)。应用 选用透气消毒纱

9、布包扎伤口,抑制破伤风杆菌等厌氧细菌的无氧呼吸。 作物栽培中及时松土,保证根的正常细胞呼吸。 提倡慢跑,防止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稻田定期排水,抑制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防止酒精中毒,烂根死亡。(3)CO2浓度原理:CO2是细胞呼吸的最终产物,积累过多会抑制(填“促进”或“抑制”)细胞呼吸的进行。曲线模型(如图)应用:在蔬菜和水果保鲜中,增加CO2浓度可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4)含水量原理:一定范围内,细胞中自由水含量越多,代谢越旺盛,细胞呼吸越强。曲线模型(如图)应用例5:为了探究植物呼吸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者在遮光状态下,测得了相同的新鲜菠菜叶在不同温度和O2含量条件下的CO2

10、释放量,结果如下表(表中数据为相对值)。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O2含量温度()0.1%1.0%3.0%10.0%20.0%40.0%36.23.61.24.45.45.31031.253.75.921.533.332.92046.435.26.438.965.556.23059.841.48.856.6100.0101.6A.根据变化规律,表中10 、O2含量为1.0%条件下的数据很可能是错误的B温度为3 、O2含量为3.0%是储藏菠菜叶的最佳环境条件组合CO2含量从20.0%上升至40.0%时,O2含量限制了呼吸强度的继续升高D在20 条件下,O2含量从0.1%升高到3.0%的过程中,细胞

11、无氧呼吸逐渐减弱例6: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原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降低温度和氧浓度并保持干燥,有利于果蔬的储藏保鲜B给含有酵母菌的发酵液连续通气,可提高产酒量C大棚栽培蔬菜,遇到阴雨天气时,可适当降低温度D给稻田定期排水、晒田的主要目的是抑制水稻的生长三、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1.实验原理(1)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选填“细”或“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2) CO2和酒精的检测2.实验步骤(1)配制酵母菌培养液(酵母菌葡萄糖溶液)。(2)检测CO2的产生,装置如图所示。注澄清石灰水也可以换为溴麝香草酚蓝

12、水溶液。(3)检测酒精的产生:从A、B中各取2 mL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分别注入编号为1、2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0.5 mL 溶有0.1 g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振荡并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3.实验现象条件澄清石灰水的变化/出现变化的时间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甲组(有氧)变混浊/快无变化乙组(无氧)变混浊/慢出现灰绿色4.实验结论(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2)在有氧条件下产生CO2多而快,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细胞呼吸产生酒精和CO2。5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装置甲组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乙组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甲、乙两组为对照实验,设置的是有氧、无氧条件。(2)无关变量控制通入A

13、瓶的空气中不能含有CO2,以保证第三个锥形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混浊是由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所致。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待酵母菌将B瓶中的氧气消耗完,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CO2是由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6液滴移动法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1)探究装置:欲确认某生物的细胞呼吸方式,应设置两套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以发芽种子为例):(2)结果结论实验结果结论装置一液滴装置二液滴不动不动只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不动右移只进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左移右移进行有氧呼吸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左移不动只进行有氧呼吸或进行有氧呼吸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3)误差校正:为使实验结果精确,

14、除减少无关变量的干扰外,还应设置对照装置三。装置三与装置二相比,不同点是用“煮熟的种子”代替“发芽种子”,其余均相同。例7:如图为某生物小组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设计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氧气,因变量是甲、丁两试管中产生CO2的多少B乙、丙两试管中的液体应先煮沸,冷却后再加入酵母菌,以便消除其他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C该实验装置的设计不够严谨,通入乙试管中的空气必须除去CO2D甲、丁两试管中的Ca(OH)2溶液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替代例8:下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类型的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装置一中液滴左移,装置二中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B. 装置一中液滴不移,装置二中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C. 装置一中液滴左移,装置二中液滴不移动,说明酵母菌死亡D. 装置一中液滴左移,装置二中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要点点拨】1.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最大区别是有氧呼吸有氧气参与无氧呼吸无氧气参与。2.线粒体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