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有配图).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8365825 上传时间:2024-02-13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4.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有配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有配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有配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有配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有配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有配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有配图).doc(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茶叶主要病虫害及防治一、茶叶有哪些主要虫害?如何科学防治?1、茶小绿叶蝉:该虫主要以成虫、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雌成虫产卵于嫩梢茎内,致使茶树生长受阻,被害芽叶卷曲、硬化,叶尖、叶缘红褐焦枯。在低山茶区该虫年发生123代,危害盛期5月及 10月;高山茶区该虫年发生9代,危害盛期7-9月。以成虫在茶树、豆科植物及杂草上越冬成虫多产卵于新梢第二、三叶间嫩茎内.防治方法:(1)加强茶园管理,清除园间杂草,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可减少虫卵并恶化营养和繁殖条件,减轻危害。(2)发生严重茶园,越冬虫口基数大,抓紧于11月下旬至次年3月中旬,喷洒 50辛硫磷或马拉硫磷1000倍,以消灭越冬虫源.()采摘季节根据

2、虫情预报于若虫高峰前选用生物农药天霸1000倍或80敌敌畏2000倍或9巴丹1000-1500倍。2、茶叶螨类:茶叶螨类是茶树上为害性仅次于叶蝉的一类重要虫害,因体微小,一般肉眼难以察觉,需在1倍扩大镜下才能观察清楚.在我市发生种类主要有茶橙瘿螨、茶叶瘿螨、茶短须螨、咖啡小爪螨和侧多食跗线螨。3、茶橙瘿螨:在我市发生较为普遍,主要以成、若螨吸食成叶及嫩叶汁液,致使被害叶片呈黄绿色,主脉变红褐色,失去光泽,叶背出现褐色细斑纹,芽叶萎缩。成螨体黄色或橙红色,似胡萝卜形,体前端有足两对,幼、若螨淡黄色至浅橙黄色。该虫年发生20多代,虫口主要分布在上层成叶及嫩芽叶上。高温、干旱、雨量大、雨期长的环境,

3、茶园虫数少,危害轻全年有两次明显高峰,第一次在-月,第二次一般在高温干旱期后发生.防治方法:秋茶结束后,于1月下旬前抓紧喷施波美05度石硫合剂,减少越冬虫口基数。实行分批多次采摘,可减少虫口数.在发生高峰前喷施0%哒螨酮或15%灭螨灵200一300倍或5扑虱灵80000倍。4、茶跗线螨:又名侧多食跗线螨、茶半跗线螨.成、若螨栖息于茶树嫩芽叶背面吸汁危害,被害叶背出现铁锈色,硬化增厚,叶尖扭曲畸形。芽叶萎缩。该螨年发生23代,以雌成螨在残留芽叶、鳞片、叶柄。缝穴及杂草上越冬。高温干旱的气候环境有利其发生。一般夏秋茶发生较危严重。防治方法:参照茶橙瘿螨。、茶叶瘿螨:主要为害成叶和老叶,被害叶片失去

4、光泽呈古铜色,叶面沿叶脉密布白色尘埃状蜡质蜕皮壳,叶脆易裂,严重时大量落叶。该螨年发生10多代,以成螨在茶树叶背越冬。高温干旱季节有利发生,全年以-10月发生最盛.防治方法:参考茶橙瘿螨,但分批多次采摘对其无效。6、茶短须螨:以成、若螨刺吸成叶或老叶汁液,致使叶片失去光泽,叶背常有紫色斑块,主脉及叶柄变褐,后期霉烂,引起大量落叶。该螨年发生10代左右,主要以雌成螨群集在土下16厘米茶树根颈部越冬,少数在叶背、腋芽及落叶中越冬.茶园中多数为雌螨,行孤雌生殖,主要栖息叶背危害。全年以7月份高温干旱季节危害严重。防治方法:(1)做好茶园抗旱工作,清除茶园落叶及杂草,加强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逆力(2

5、)秋茶结束后,害螨越冬前喷施波美0.4度石硫合剂进行防治。(3)在害螨发生高峰前喷 20哒螨酮或1灭螨灵200000倍或73%克螨特200倍或25喹硫磷1000-1500倍液进行防治.7、咖啡小爪螨:该螨以成若螨吸食危害成叶,被害叶局部变红,后呈暗红色斑,失去光泽。露水未干时叶面上可见一层细蛛丝,手捏螨数多处叶片即见指染血迹小红点,细看叶上有红色虫体爬动,螨体附近有许多白色蜕皮壳和卵壳。年发生10-20代,世代重叠。多栖息叶面危害。卵散产于叶正面且以主、侧脉两侧及凹陷处为多.早期、秋冬季危害严重。防治方法:参照茶短须螨。8、茶蚜:我市茶园常见但易防治害虫。茶蚜多聚于新梢叶背且常以芽下一、二叶最

6、多,以口针刺进嫩叶组织内不时尽力吸食危害,致芽叶萎缩,伸长停止,甚至芽梢枯死,其排泄物“蜜露”不仅污染嫩梢且能诱发煤病。一年发生代以上,全部以卵或无翅蚜在叶背越冬,早春虫口多在茶丛中下部嫩叶上,春暖后渐向中上部芽梢转移,炎夏虫口较少,且以下部为多,秋季又以上中部芽梢为多。防治方法:(1)及时分批多次采摘。(2)药剂通常选用40乐果、50%辛硫磷、80敌敌畏2000倍液喷施,尤要喷湿叶背。9、黑刺粉虱:在我市局部茶区危害严重。以幼虫聚集叶背,固定吸食汁液,并排泄“蜜露”,诱发煤烟病发生。被害枝叶发黑,严重时大量落叶,致使树势衰弱,影响茶叶产质量该虫年发生四代,以老熟幼虫在叶背越冬,次年3月化蛹,

7、4月上、中旬羽化。各代幼虫发生期分别为4月下旬至6月下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7月中旬至月上旬和10月上旬至1月。成虫产卵于叶背,初孵若虫爬后,即固定吸汁危害。防治方法:(1)加强茶园管理:结合修剪、台刈、中耕除草,改善茶园通风透光条件,抑制其发生。(2)生物防治:应用韦伯虫座孢菌菌粉051.0公斤/亩喷施或用挂菌枝法即用韦伯虫座孢菌枝分别挂放茶丛四周,每平方米5-10技。(3)化学防治:根据虫情预报于卵孵化盛期喷25扑虱灵800倍或25%天王星00倍或%辛硫磷100倍,注意务必喷湿叶背。1、茶丽纹象甲:又名茶小黑象鼻虫。我市局部茶区危害严重.幼虫在土中食须根,主要以成虫咬食叶片,致使叶片边缘

8、呈弧形缺刻。严重时全园残叶秃脉,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茶丛树冠下土中越冬,次年3月下旬陆续化蛹,4月上旬开始陆续羽化、出土,5-6月间为成虫为害盛期。成虫有假死性,遇惊动即缩足落地。防治方法:(1)耕翻松土,可杀除幼虫和蛹。(2)利用成虫假死性,地面铺塑料薄膜,然后用力振落集中消灭。(3)于成虫出土前撒施白僵菌871菌粉,亩用菌粉1-2公斤拌细土施土上面.(4)成虫出土高峰前喷施2.5%天王星80倍或98巴丹800倍或与 87菌粉0.5-1.公斤/亩混用。11、茶卷叶蛾:群众俗称“包叶虫”、“卷心虫”,幼虫卷结嫩梢新叶或将数张叶片粘结成苞,多达41叶,幼虫潜伏其中取食

9、危害.严重时大大降低茶叶品质和产量.该虫年发生6代,以老熟幼虫在虫苞中越冬.各代幼虫始见期常在3月下旬、月下旬、7月下旬、8月上旬、9月上旬、1月上旬,世代重叠发生,幼虫共六龄。成虫有趋光性,卵呈块多产在叶面。防治方法:(1)随手摘除卵块、虫苞,并注意保护寄生蜂。(2)灯光诱杀成虫.(3)掌握1、2龄幼虫期喷药防治可选用0敌敌畏000倍或.天王星或25喹硫磷80倍。12、茶枝蠊蛾:又名蛀梗虫,分布我市各茶区。幼虫蛀食枝条常蛀枝干,初期枝上芽叶停止伸长,后蛀枝中空部位以上枝叶全部枯死。该虫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蛀枝中越冬。次年月下旬开始化蛹,4月下旬化蛹盛期,月中下旬为成虫盛期。成虫产卵于嫩梢二、

10、三叶节间。幼虫蛀人嫩梢数天后,上方芽叶枯萎,三龄后至入枝干内,终蛀近地处。蛀道较直,每隔一定距离向荫面咬穿近圆形排泄孔,孔内下方积絮状残屑,附近叶或地面散积暗黄色短柱形粪粒。防治方法:(1)在成虫羽化盛期,灯光诱杀成虫。(2)秋茶结束后,从最下一个排泄孔下方5寸处,剪除虫枝并杀死枝内幼虫3、苔藓和地衣:苔藓是高等绿色植物,生活在阴湿之地,地衣是菌和藻的共生体,据外形分为叶状、壳状、枝状地衣,它们都能自茶树根茎部向上蔓延,致使茶树树皮褐腐,长势逐渐衰弱,严重影响正常生长和发育。在春季阴雨连绵或梅雨季节,生长最快,在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停止生长防治方法:(1)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农闲季

11、节,可在雨后用竹片等工具刮除并随手将其清除出园。保持茶园清洁,合理施肥,培养旺盛树势。()用1石灰等量式波尔多液喷射,效果可达90,冬季用草木灰浸出液加以煮沸浓缩涂上,也有很好效果。二、茶树主要有哪些病害?如何科学防治?1、茶白星病:(1)症状:主要危害嫩叶和新梢初生针头大的褐色小点,后渐扩大成圆形小病斑,直径小于毫米,中央凹陷,呈灰白色,周围有褐色隆起线.后期病斑散生黑色小粒点,一张嫩叶上多达百多个病斑()发病规律:该病属低温高湿型病害。以菌丝体在病枝叶上越冬,次年春季,当气温升至l0以上时,在高湿条件下,病斑上形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害幼嫩芽梢低温多雨春茶季节,最适于孢子形成,引起病害

12、流行。高山及幼龄茶园容易发病。土壤瘠薄,偏施肥,管理不当都易发病。(3)防治方法:加强管理,增施磷钾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在春茶萌芽期喷药保护,可用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100倍,隔7天左右再喷一次。、茶饼病又名茶叶肿病,常发生在高海拔茶区,危害嫩叶、嫩梢、叶柄,病叶制成茶味苦易碎。(1)症状:初期叶上出现淡黄色水渍状小斑,后渐扩大成淡黄褐色斑,边缘明显,正面凹陷,背面突起成饼状,上生灰白色粉状物,后转为暗褐色溃疡状斑。()发病规律:以菌丝体在病叶中越冬或越夏。温度15- 20,相对湿度8%以上环境容易发病。一般月和910月间危害严重。坡地茶园阴面较阳面易发病,管理粗放、杂草丛生、施

13、肥不当、遮荫茶园也易发病。(3)防治方法:茶饼病可通过茶苗调运时传播,应加强检疫。勤除杂草,茶园间适当修剪,促进通风透光,可减轻发病.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冬季或早春结合茶园管理摘除病叶,可有效减少病菌基数。采摘茶园于发病初期喷用7甲基托布津或2%粉锈宁1000倍,0-15天再喷一次。3、茶炭疽病症状:主要危害成叶或老叶,病斑多从叶缘或叶尖产生,初为水渍状;暗绿色圆形,后渐扩大或呈不规则形大病斑,色泽黄褐色或淡褐色,最后变灰白色,上面散生黑色小粒点。病斑上无轮纹,边缘有黄褐色隆起线,与健部分界明显.(2)发病规律:以菌丝体在病叶中越冬,次年当气温升至 20,相对湿度80%以上时形成孢子,借雨

14、水传播。湿度25- 27,高湿条件下最有利于发病.全年以梅雨季节和秋雨季节发生最盛。扦插茶园、台刈茶园,叶片幼嫩,水分含量高,有利于发病。偏施N肥茶园发病也重.(3)防治方法:加强茶园管理,增施、肥,提高茶树抗病力。发病初期喷施7%甲基托布津1000-150倍或百菌清 500-00倍。4、茶云纹叶枯病主要危害老叶,嫩叶、果实、枝条上也可发生.病斑多发生在叶尖、叶缘,呈半圆形或不规则形,初为黄褐色,水渍状,后转褐色,其上有波状轮纹,形似云纹状.最后病斑由中央向外变灰白色,上生灰黑色小粒点:沿轮纹排列该病在高温(2以上)高湿(相对湿度8以上)条件下发病最盛。树势衰弱、管理不善,遭受冻害、虫害的茶园发病也重防治方法:参照茶炭疽病。5、茶轮斑病以成叶和老叶上发生较多,先从叶尖、叶缘产生黄绿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呈圆形、半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褐色,有明显的同心圆状轮纹,后期中央变灰白色,上生浓黑色较粗的小粒点,沿轮纹排成环状,病斑边缘常有褐色隆起线,该病菌从伤口侵入茶树组织产生新病斑,高温高湿的夏秋季发病较多。修剪或机采茶园,虫害多发茶园发病较重。树势衰弱、排水不良茶园发病也重.防治方法:参照茶炭疽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