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解决的办法及.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8354840 上传时间:2024-01-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解决的办法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解决的办法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解决的办法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解决的办法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解决的办法及.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解决的办法及转化学困生的有效途径 卅铺小学 齐东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目的是培养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呢?下面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与学生实践活动相结合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必须到实践中去运用,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才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例如用比例解决问题中树高与影长的比例应用练习题,带领学生实际测量后,学生明白了,同一时间的树高与影长时一种正比例关系。从而有效的解决了问题。 二、教给学生一些解

2、决问题的策略 例如这样一道题: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3小时行了全程的百分之四十,这时距全程的一半还有42千米,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首先.学生收集条件和问题,题中的问题和所需的条件都已直接给出。其次,来分析数量关系。这是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的开始,也是解题的一个重要步骤。分析数量关系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从条件入手;另一种是从问题入手。前者比较容易掌握,从问话入手稍难一些,但能使学生从整体出发,根据所解的问题想出所需的条件,从而较正确地确定“中间”问题,达到解题目的。此题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理清数量关系,鼓励学生合作学习画线段图,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来想想,教师及时辅导。 再次,理清解题

3、思路这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的继续。就解决一般的问题来说,它是必不可少的步骤。此题从问题入手,要求平均速度就要知道路程与对应的时间,已知走了3小时,就要求出已知走了3小时相对应走了的路程,即可求出速度。 最后,正确解决问题。师生共同解决。总之,在“解决问题”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创设应用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学生如何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充分发挥数学教学的育人功能。但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每个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班级里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学困生。学困生是班级的落伍者,做好他们的工作难度很大,这里我想简单谈谈如何赏识学

4、困生,转化学困生。 一、学困生形成原因情况分析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教师是学生的好朋友,帮助学生找出学习困难的原因,采取一些能够照顾个人特点和个别困难的教育措施,以便着手进行帮扶。与优生比,我们老师要更加尊重学困生的人格,理解他们的苦衷,体谅他们的难处,要用爱去温暖、关怀他们。多激励、少指责批评,更不能以朽木不可雕之类的言词挖苦他们,以免加重对立情绪。积极情绪和情感可以助长动机性行为,也能促动个人产生新的行为。二、降低门槛,激发兴趣。 针对学困生学习困难,接受知识慢,对学习很容易失望。作为教师,我注意做到降低门槛,放宽对他们的要求,让学困生能比较容易地完成学习任务,轻松地掌握符合他们现实状况的基

5、础知识。这样,就容易把学困生引入学习的殿堂,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每次布置作业时,我会让学困生做常规作业(如预习新课,做口算等),让学困生能轻松地完成作业,培养学习兴趣。批改作业时,要想到学困生,后进生的作业要优先批改,要当面批改,要精批细改,不能简单地打“”或“”了事,不但要在错误处打上记号,还要帮助后进生找出原因,加以改正。三、善于赏识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励其进步。 闪光点也就是优点,人人都有优点,学困生也不例外。“赞扬学生极其微小的进步,比嘲笑其显著的劣迹高明。”我班的梁一凡、刘兴文同学刚到我班时,学习跟不上,但他两个从不誊题,对于这一点,我给予肯定,在全班同学前提出了表扬,此后成绩小有进步,令人欣慰。李静上课回答问题积极,也给予表扬,学习也小有进步。我相信:爱是转化后进生的催化剂。只要教师施以爱心,有契而不舍的精神,不断的帮助其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转困一定有收获。但在实施过程中,要视学生的情况变化改变策略,及时调整,一切以学生的变化提高为着眼点。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