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8327389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 颍东区老庙镇马楼小学 李家锋2013年10 月浅谈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内容摘要:受不同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影响,人们对教材的认识,理解全然不同;教材的使用则更有天壤之别,传统做法是“教教材”,现代课程论主张“用教材教”关键词:范本、载体、例子、材料教材是“金科玉律”,是“范本”,是“载体”,是“例子”,是“材料”受不同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影响,人们对教材的认识,理解全然不同;教材的使用则更有天壤之别,传统做法是“教教材”,现代课程论主张“用教材教”。本文试图对新理念下教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谈一些浅见。一、 变“复习铺垫”为“创设情境”现行教材(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为例,以下

2、同)在新课教学前,大多安排了复习铺垫这一环节,其内容一般是与本课新知密切相关的旧知,其作用是激活处于“休眠”状态的旧知,形成思维定向,使学生顺利理解新授内容,并以些缩短新授时间,“保证”练习时间,提高课堂目标(多限于“认知目标”)的“达成度”。习以为常且具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这种得以铺垫从新的教学教育理念看,其问题是十分明显的:它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大大缩小了学生探索的空间;新授前检索相关旧知的任务由老师“全权负责”,影响了学生自己选择信息,检索旧知能力的培养我们认为,课堂教学应更多地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去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例如,“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材

3、对复习是这样安排的:1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如8+4=。2复习百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如46+31=。接着学习例题37+25=。教学时我们改为:多媒体出示学生喜欢的下列玩具:汽车25元,熊猫32元,房子7元,飞机45元,布娃娃17元,小火车37元。接着,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经历下列过程:1选两件你最喜欢的玩具买,怎么办?需多少钱?请列式(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高涨);2独立尝试着算算看(学生主动利用“已有经验”);3请同学们对这些算式进行分类(分类方法多样且充满“童趣”,也有按是否进位分);4抽取其中进位加法一例作重点讨论,思考到底有多少种算法,哪种算法更简便。以课始创设的问题情境为起点,让学生在活

4、动中学习,学生觉得积极主动、生动活泼。二、 变“静态呈现”为“动态生成”现行教材中知识和呈现一般是叙述性的,静态的,又由于在学习材料的选择与提供上,学生虽作为学习的主人却常常“无主可作”,所以常见的的往往是由教师直接采用课本上条件完备、结论明确的封闭的例、习题作为学习材料,既影响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又不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现代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要把静态的知识内容、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必须有一个积极主动有效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学习材料的选择与提供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应变学习材料提供上的静态封闭呈现为由师生共同探究,在动态中生成。例如:“两步计算的归一应用题”,教学时我们可先给学

5、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现在要求很快测算出全班40位同学一分钟内大约一共能口算多少道题,怎么来没算呢?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先后得了多种“方案”(每种方案一经“出台”还及时得到“论证”)。方案一:先测算出每位学生一分钟的口算题数,再把全班数相加(论证准备但费时麻烦)。方案二:先测出一位同学一分钟口算题数,再乘以全班人数(论证简捷但偶然性太大)。方案三:先测出一排同学(5人,口算速度有快有慢)口算的题数,计算出他们的平均数后再乘以全班人数(论证合理且可行)。之后,师生一起对有代表性的一排同学进行口算测试,统计出一分钟内5位同学共口算75道题。于是师生共同得出下面这道例题:某小组5位同学一分钟共

6、口算75道题,照这样计算,全班40位同学一分钟能口算多少题?三、 变“一课一例”为“整体组合”现行教材中,许多教学内容因采用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往往把一些本来很有探究价值的知识分拆得既细又碎,一点点“喂”给学生,并强化训练,让学生“稳步”前进。这样教学,学生的“双基”扎实了,但比双基更重要的学生的创新潜能、探究能力等开发和培养却落空了。鉴于此,教学中,我们必须运用“整体原理”,灵活驾驭教材,把分散在不同章节的相同或相近内容的几个知识点,根据创新教育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组合,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自主创新。同时,把节省下来的时间让学生研究、探讨更有价值的问题,开展有意义的实

7、践活动。例如,“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材先后安排了“破十法”、“平十法”、“想算加减法”三节新课及四节练习课。教学时,我们没有按部就班,而是对其进行了“整体组合”:先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先想办法算一算(例题13-9=?),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想出了许多算法:1用小棒摆,先摆13根小棒再一根一根地减去9根,得出13-9=4;2把13分成10和3。10-9=1,1+3=4;3把9分成3和6,13-3=10,10-6=4;4想9+()=13,因为9+4=13,所以13-9=4。由于教师尽量多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这些原先分散在每堂课本作为重点去“教”的方法,先

8、后都由学生自己“发现”和“创造”出来,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了升发和培养,感受到学习教学的无穷乐趣。四、 变“以本为本”为“学生为本”“以本为本”作为处理教材的基本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有些教师过分迷信这一原则,过分忠于教材,以至出现教材上有的不敢不教,教材上没有的不作补充,按教材的设计程序严格执行。再加上现行教材例题的编排在提供答案的同时,也提供了思考过程,更使得教师会强行去统一学生的思考方法,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教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教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所以,变“以本为本”为“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应是处

9、理教材的新的原则和要求。例如:“能被3整除的数”一课,教材呈现一幅3的倍数图,并指出这些数都能被3整除的数中各位上的数加起来所得的和有什么特征?教材虽没有把结论直接“奉送”给学生,但学生却被牵着鼻子走的,因而教学时,我们没有“以本为本”而是从“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是个发展者、研究者、探索者”的角度对教材内容作了重新处理:1复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2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数可能会有什么特征?(大多数学生认为个位上是3、6、9的数都能被3整除)举例论证正确吗?3提出问题(能被3整除的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合作探究()0到9十个数字中选3个,组成一个能被3整除的三位数,思考讨论:A与数字排列的顺序有无关系?B与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差、积、商”有无关系?)4初得结论,推广验证。5形成结论,体验成功。这样设计,重在“探索”,更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促进了学生的发展。现代课程论认为,教师即课程,教师不应只是被动的课程执行者,而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决策者、创造者。因而,对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资源教材进行创造性使用已是时代的要求,每位教师必须摒弃“教教材”和“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确立“用教材教”和“以人为本”的新理念,通过创造性使用教材,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新的发展。参考文献: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