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工业[2006]1072号.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8319546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改工业[2006]1072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发改工业[2006]1072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发改工业[2006]1072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发改工业[2006]1072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发改工业[2006]1072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改工业[2006]1072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改工业[2006]1072号.doc(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改工业20061072号二六年六月十三日、国家发改委审批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二六年四月目 录前 言1一、 “十五”发展取得的成就1(一) 行业保持快速、稳定增长1(二) 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1(三) 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快速提升2(四) 自主创新能力有所增强2(五)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3(六) 出口保持持续、较快增长4(七) 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5(八) 利用外资成效显著6(九) 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日益突出6二、 当前纺织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7(一) 自主创新能力薄弱8(二) 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尚需进一步提高9(三) 粗放型增长方式依然存在9(四) 自主品牌和营销网

2、络建设滞后10(五) 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能力不足10三、 纺织工业面临的发展趋势11(一) 世界纺织工业发展趋势111、 全球经济增长为纺织工业发展提供更大空间112、 全球纺织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使得竞争愈来愈烈123、 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贸易保护和贸易摩擦难以避免124、 纺织产业高技术、信息化发展趋势加快13(二) 国内纺织工业发展趋势131、 内需增长仍然是纺织工业发展的主要拉动力132、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纺织工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143、 区域产业布局调整继续深化154、 经济体制改革加快纺织工业市场化进程155、 原料对外依存度加大增加纺织工业市场风险16四、 “十一五”发展的指导

3、思想和目标16(一) 指导思想16(二) 发展目标17五、 “十一五”发展的重点任务18(一) 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进产业升级18(二) 坚持自主创新,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221、 大力推进纺织技术和装备创新222、 不断加强企业管理创新24(三) 优化产业区域布局,构筑产业链新体系251、 促进东中西部产业协调发展252、 发展新型产业集群26(四) 培育自主品牌,提高跨国营销水平271、 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272、 积极推进纺织企业国际化经营27(五) 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扩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28(六) 多渠道解决纺织原料供需矛盾,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291、 加快发展市场急需的化纤原

4、料292、 积极推进棉花市场体系建设293、 加大纺织纤维资源的开发力度29(七) 加强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纺织标准的技术支撑作用30(八) 完善行业监测和预警机制,积极应对贸易摩擦31六、 政策措施31(一) 创造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切实引导纺织工业健康发展31(二) 加大技术进步投入,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32(三) 积极推进新型纺织装备国产化,增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32(四)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优化创新环境32(五) 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提高行业人力资源素质33(六) 发挥中介组织作用,加强纺织行业发展自律33I前 言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比较明显的重

5、要产业之一,对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积累资金、出口创汇繁荣市场、提高城镇化水平、带动相关产业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纺织工业在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也日益突出,面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以及国际纺织品贸易体制的新变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的迫切任务。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积极推动纺织工业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转变增长方式,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实现纺织工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委会同有关部门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编制了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纺织工业“

6、十一五”发展纲要在分析和阐述我国纺织工业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国内外环境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基础上,明确了“十一五”期间纺织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方向和重点,对纺织工业主要规模和结构目标进行了预测,对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指标提出了明确要求。主要目的在于按照建设纺织强国的战略目标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认清发展形势,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积极引导市场主体行为,促进纺织工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一、 “十五”发展取得的成就“十五”期间,我国纺织工业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依靠科技进步,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不断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保持了快速、稳

7、定的增长。“十五”时期是我国纺织工业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的五年,纺织工业的市场活力得到充分发挥,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为“十一五”纺织工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 行业保持快速、稳定增长2005年,全国规模以上纺织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达到19794亿元,比2000年增长137.4%,年均增长18.9%;工业增加值4999亿元,增长125.6%,年均增长17.7%;纤维加工量2690万吨,比2000年增长97.8%,年均增长14.6%;规模以上纺织工业企业户数由2000年的1.94万户增长到2005年的3.6万户;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数从738万人增加到978万人,

8、增长32.5%,年均增长5.7%,全行业就业人数达到1960万人;产品产量大幅增长,2005年实现纱产量1440万吨,增长118.2%,年均增长16.9%;化学纤维产量1629万吨,增长134.2%,年均增长18.6%;我国化纤、纱、布、呢绒、丝织品、服装等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纤维加工量占全球比重由2000年的25%提高到2004年的36%,继续保持世界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的地位。(二) 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尽管遭遇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原油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以及加征出口关税等影响,纺织工业经济运行仍保持了良好的态势。2005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利税总额、利润总额分别达到1231亿元、6

9、90亿元,比2000年增长104.6%和133.5%;全行业总资产16015亿元,比2000年增长63.6%,资产负债率60.3%,比2000年下降5.2个百分点;行业供需基本平衡,产品产销率97.8%,比2000年提高0.8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由20.2%下降至16.9%;全员劳动生产率由34412元/人提高到51099元/人;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从1.9次增加到2.5次,显示出纺织工业市场竞争力在不断提高。(三) 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快速提升“十五”期间,纺织工业开展了大规模技术改造,先进技术装备的投资不断增加。通过国内装备制造技术的升级和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装备,行业装备和技术水平大幅提高。五年中

10、,我国共进口国外先进设备189亿美元,占全行业设备投资总额的50%,同期装备的国产成套设备基本达到20世纪90年代国际水平;2004年,棉纺行业中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装备比重已达到50%,比“十五”初期提高20个百分点。精梳纱、无结头纱、无梭布的比重分别从20%、40%、21%提高到2005年的25%、55%和53%;多年制约纺织行业产业升级的印染后整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国产印染面料质量明显改善,纺织面料出口以年均19%的速度增长,五年扩大了1.4倍,出口服装的面料自给率从“九五”期间的50%提高到70%,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大增强。(四) 自主创新能力有所增强“十五”期间,国产纺机技术装备水平和

11、市场份额都有明显提升。纺织机械的新产品产值率由2000年的19.1%提高到2004年的25.3%;纺机行业装备技术实现重大突破,为纺织工艺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自主创新技术的应用大幅降低了投资成本,如年产1520万吨大型聚酯成套装置,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万吨单位投资从“八五”、“九五”期间的8500万元下降至1300万元,单位投资下降85%。“十五”期间新建成的1562万吨聚酯中75%的生产能力使用的是我国自主研发技术,另外25%的能力虽然由国外承建,但其中6070%仍然采用国内技术装置;我国自主研发的涤纶长、短丝生产技术使单位投资比“九五”下降了92%;目前,棉纺设备中先

12、进细纱机基本实现国产化,国产清梳联成套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5%左右,并累计出口30多套;数码印花及制网等一批新技术装备已进入产业化批量生产阶段。纤维材料技术、面料技术以及产品开发设计水平大幅提高,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技术得到推广应用,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2005年,化纤差别化率已达到31%,比2000年提高了9个百分点;自主开发的竹浆纤维、蛋白纤维、超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芳砜纶、碳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纤维、芳纶1313、高性能超细纤维等新型纤维已在航天、军工、特种服用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麻纤维、竹纤维、真丝等多种天然纤维的改性技术及在织造工艺上的突破,极大地促进了纺织

13、面料的开发,提高了纺织上下游产业链整体竞争力。(五)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十五”期间是纺织行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的5年,纺织工业充分利用国家压锭解困政策的良好机遇,淘汰落后装备和技术,加快产业技术进步,一大批以新产品、新纤维、新技术,新装备为主的新型企业迅速崛起,为纺织工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纺织原料结构进一步调整。化学纤维得到快速发展,在纺织原料中的比重已经达到65%,有效地缓解了纺织工业原料紧张状况。家用纺织品行业成为新的增长点。2004年,家用纺织品行业的纤维加工量达到760万吨,比2000年增长194.6%,年均增长31%。服装、家用、产业用三大类终端产品纤维消费量的比重由200

14、0年的68:19:13转变为2004年的54:33:13。资产多元化改革取得明显成效。纺织工业作为竞争性行业,非国有经济得到快速增长。“十五”期间,在规模以上企业中,非国有企业户数的比重从2000年的80.5%上升到2005年的95.9%,销售收入由71.7%上升为90.8%,利润总额从76.6%增至99.0%,出口交货值由81.2%上升到93.8%;从业人数由64.5%增至88.0%,纺织行业的多元化竞争格局已经形成,产业活力不断增强。(六) 出口保持持续、较快增长2005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实现1175亿美元,比2000年的530亿美元增长了121.6%,年均增长17.2%,占全球纺织

15、品服装贸易额的比例从2000年的15%上升到约24%。贸易顺差从392亿美元增长到1004亿美元,年均增速20.7%。从出口产品结构看,纺织品出口比重由2000年的30.8%上升到2005年的37.4%,产业链整体竞争能力提升较快;出口服装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明显提高,中高档服装产品占4050%;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比重由2000年的55.7%,提高到2005年的69.7%,其中纺织品一般贸易比重达72.4%,服装一般贸易达68.1%,显示出“十五”期间我国纺织行业产业链自我配套能力在不断增强;从出口地区看, 2005年对美国、欧盟和日本的出口额比2000年增长了133%,占2005年出口总额的48%,比2000年提高了2.2个百分点。(七) 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十五”期间,由于纺织工业的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明显,对改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产生积极效果,形成向大企业集中、向沿海地区集中和向产业集群集中的格局。2004年,纺织全行业排在前100位企业的销售收入占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的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