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教学设计[1100].docx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8310957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咏柳》教学设计[110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咏柳》教学设计[110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咏柳》教学设计[110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咏柳》教学设计[110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咏柳》教学设计[110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咏柳》教学设计[1100].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咏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咏柳这首诗,通过描写在春风吹拂下,柳树迷人的姿态,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碧玉妆成一树高”写柳树的全貌,突出了柳树绿的特点。整棵树枝叶翠绿,好像是用碧玉装扮起来一样。“万条垂下绿丝绦”,写柳枝,突出了它们柔美而细长的特点。无数柳条如同一根根柔软的丝带,纷纷下垂。“不知细叶谁裁出”,写柳叶,突出它们细巧的特点。“谁裁出”是诗人对柳叶发出的赞叹。那一片片细小精致的新叶,是哪个心灵手巧的人剪裁出来的呢?“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对上一句的回答。原来是二月的春风,像剪刀一样,把这细巧的叶子裁剪出来的。这一问一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使我们感到强烈的春天气息,抒发了作者赞美柳树春

2、风、讴歌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习咏柳,理解诗句的意思;2.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会学习古诗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结合注释,学会自主学习;通过品析,学会欣赏古诗;2. 通过背诵,积累语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品词析句,提高阅读能力;2.通过读、背,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教学难点】品味诗歌的意境,了解这首诗的写作特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就是苏醒,就是温暖,就是繁荣,就是希望。春是花的世界,是鸟的

3、天堂,是诗的故乡。春天如此美好,有许多诗人都用优美的诗句赞美春天的美丽,可爱。你能背诵几首和春天有关的诗吗?(指名背)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描写春天景物的诗。板书题目,齐读。师朗读引入课文古诗,了解作者。1.教师范读古诗咏柳。2.解题。咏,用诗词的形式描述。这里是歌颂、赞美的意思。同学们观察过春天的柳树吗?师出示图片,生观察。3.介绍作者。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他少年时期就以文辞尤佳而出名,晚年与李白交友,善酒后作诗文。二、自读自学,师生交流:1.出示自学要求:a、借助拼音读这首诗,把诗读通顺,把字音读准,有能力的同学读出诗的节奏来。b、认读生字,不理解的字词要多读读,想想是什么是

4、意思。c、边读边思考:这首诗主要讲的是什么。2、交流汇报。a、出示生字,认读生字。(咏、碧、妆、裁、剪)b、学生练习读诗,教师抽查并示范朗读节奏。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3.学习理解重点词语。碧玉:绿色的玉。这里用来比喻嫩绿的柳树枝叶。妆:打扮。一树:满树。“一”不表示数量,表示满、全。绦:用丝编成的带子。细叶:柳树新萌发出的又细又嫩的叶子。裁:裁剪。似:好像。三、理解古诗,体会意境。1.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从树上垂下来无

5、数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b、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2.全诗中,哪些句子写的是作者看到的实景呢?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写?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读一读,再回答)。(前两行是作者看到的。作者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样写表现了整棵柳树的颜色、形状及树上的柳条之多,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3.诗的后两行写的是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抽人读完后回答)(写的是作者的想象。这样写使我们感受到柳树的美和它生命力强的样子,同时诗人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了对春天的赞美,表达出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4.有感情的朗读全诗(注意把握节奏,停顿,读出诗的韵律)。四、课堂小结,总结方法:1.咏柳这首诗描写了柳树迷人的姿态,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抒发了作者的喜悦之情。2.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五、布置作业:1.背诵咏柳。2.在诗人贺知章的眼中,春天最美的是柳树,在你的眼中,春天最美的是什么?请写一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