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育的当下特点及其对高校的影响.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8305077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教育的当下特点及其对高校的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网络教育的当下特点及其对高校的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网络教育的当下特点及其对高校的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网络教育的当下特点及其对高校的影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教育的当下特点及其对高校的影响.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网络教育的当下特点及其对高校的影响4综合性的冲淡与缺失首先,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分支学科的不断涌现,出现了各分支学科不断交融和浸透的趋势。为了加强学科的穿插交融和学生的通识教育,由单科性学院过渡为综合性大学的趋势成为当代大学开展的一大特征。但是,这一特征将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化在教育领域的开发而不断减弱,或者说,网络化将解决因地域的局限所带来的单纯综合性问题。网络化将把无数的学校、研究和学术机构以及企业、商店、医院、办公室和家庭等都联络起来,以解决知识和技术共享,以及科学探究和发现所涉及到的综合性问题。人们不再需要在同一个校园内设置所有的学科,以呈现出综合型功能。其次,将来大学为满足社会成员

2、终身教育的多种需求和社会可持续开展的需要,所承当的功能将不断泛化,逐步向多样和分散化开展,即由原来少数单元所承当的功能改由多个子单元去承当,这些子单元之间的学科综合将主要依赖网络。当这些子单元经网络半游分开原有大学的组织系统时,便具有了自己相对独立的内部组织系统和原那么。从组织系统的宏观角度看,这些子单元呈现出一种分散化的状态,而且将是一种高度分化的状态。因为这些子单元可能将以跨校际、省际、国际的形式存在,这将导致大学组织构造和管理形式上的重大打破。最后,将来大学的高度分化使得大学之间的学术观念和思想交流更加迅速、更加开放,也更为充分,同时也使得那些分化的子单元或其之间的教学人员有更多的精力从

3、事知识的更新、交融和传授工作。这将意味着大学将来的组织构造需要一种不同于现有的科层构造和教授自治构造,它将表达出一种高度的整合功能。这种功能表达为一种灵敏高效的运作机制,它不仅将形成有利于激活各个子单元的创新潜能,而且持续不断地鼓励各个子单元在国际大学间保持独特优势的学术竞争实力。四、老师在网络教育中的角色转变进入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21世纪,人们对教育需求日益增加。在这样的形势下,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1学习进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在网络教育中,要使学习者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老师必须为学习者的自主化学习、个性化学习、多元化学习、“会话学习提供多媒体形成的信息资源。特别是网上资源,要让网上学习

4、者都能局部或全部地享受这些资源,充分发挥网络中资源的效用。同时老师还应结合学习内容根据学生的详细情况,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概念、根本原理、根本方法和根本过程,组织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展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究和主动发现,更多更好地获取关于客观事物规律与内在联络的知识,开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概念之间的联络意义的建构的方向开展。在远间隔 协作学习过程中,老师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因此,老师要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导学生的考虑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使学生感到课堂教学轻松,从而主动观察、主动考虑、积极参与、发表意见、交流信息、互相启发、畅所欲言,学习者群体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

5、群体所共享,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2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协作者在网络技术支持下的现代远程教育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习者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通过计算机网络,使身处各地的学习者可以互相听得清、看得见,实行异地同步辅导、讨论和交流,学习之间互相支持、互相帮助、营造创新思维的形成条件,培养协作精神,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在这样的群体中进展协商和辨论。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学习者群体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的共享,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几位学生完成意义建构。因此,学习者用自己的活动对人类已有的知识建起自己的正确理解,而不是去仔细地

6、汲取课本上的或老师讲述的现成结论,所以这种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活的概念或思维活动的组织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习的知识的意义,并且在尽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展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开展。3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和开发者在一个基于多媒体计算机、Internet网络和通讯技术的远程教育中考虑、积极参与、发表意见、交流信息、互相启发、畅所欲言,学习者群体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建立师生平等交流的气氛,要求老师要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发言和争论。老师要搜集学生学

7、习的反应信息,认真分析学生思维的差异、特点、方法和过程,以实现有效的教学指导。通过在设定的友好的人机界面上,师生双方共同传播、承受信息,使学习者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进展积极主动的学习,学习者的自主才能就会不断进步。五、我们的启示及对策从各国政府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影响这一事实,可以得出两点重要启示:(1)现代信息技术刮起的这股飓风不是区域性的,而是全球化的,任何国家、任何地区都不可小视。(2)计算机通讯技术是20世纪人类思维才能得以飞跃和升华的最重要的一项创造,它启动的将是全新的世界经济与社会的变革运动。这两点启示告诉我们网络教育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我们要抓住时代转折的契机,把网络教育作为战略

8、关节点,保持前瞻性的共识,施行教育领先与顶尖人才领先的战略,加大国家投资力度。投资建立信息高速公路,谁投入最早,投得最多,谁就会受益多多。总之,网络教育是一种文化范式,有着自己的突出特点,对高校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要重视对差异性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建立一种开放的、丰富的、多元性的网络教育。这种教育对于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才能、批判才能及创造才能具有积极的意义。参考文献:1网络网得住生活吗.北京晚报,1998-12-10.2祝智庭.信息技术与创新教育:技术哲学观的透视.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3美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78.4超大规模企业未必具有竞争优势.参考消息,1999-9-13.5美奥蒂斯波特.21世纪21种设想机器比人更聪明.参考消息,1999-9-12.转贴于论文联盟.l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