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8304082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案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短文两篇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学习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2.掌握一些文言词语。3.理解两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重难点:重点:(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2)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难点:(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陋室铭(刘禹锡)一、预习朗读课文,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二、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2.关于“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三、正课1.朗读课文。可采取多种方法朗读,如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学生个别读、集体读等。2.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词语。3.提问:“山

2、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讨论并归纳: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4.提问:“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讨论并归纳:“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5.提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讨论并归纳: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6.提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讨论并归纳: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7.提问:“可以调素琴,

3、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讨论并归纳:写室中事。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8.提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写什么讨论并归纳: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9.提问:“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四、小结第二课时爱莲说(周敦颐)一、预习朗读课文,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二、导人1.作家作品简介2.题解“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三、正课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轮读均可。读时注意节奏、重音,正确、流利、有感情。2.学生翻译课文,补充课文注释。3.请再

4、次朗读课文。讨论并归纳:两个“独”字,都表现出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但“我”爱莲又与陶渊明的爱菊又有所不同。6.提问:“我”爱莲花什么呢讨论并归纳: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1)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灌清涟而不妖的质朴;(2)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远益清”的芳香;(3)从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这些描写,是将莲人格化了,是把她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四、小结这篇短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

5、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短文运用比喻、象征、衬托手法,突出了莲的美好形象。将记叙、抒情、议论结合起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句式骄散交错运用,读起来控骼悦耳,顿挫有致。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短文两篇教案范文二【教学目标】1、抓住两个对比,学习行道树的自我牺牲精神;2、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3、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教学重点】1、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2、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教学难点】1、抓住两个对比,学习行道树的自我牺牲精神;2、培养独立质疑和

6、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行道树。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看导语,默读行道树。2、借助注释、词典,读一读,写一写:堕落点缀自豪冉冉苦熬贪婪繁弦急管红灯绿酒多姿多彩二、朗读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习方法:行道树这样的文章中有精辟的议论,是点睛之笔。初读要抓住这种文眼,再读,要从文眼入手,回味思考,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且引出应有的结论,从而获得教益。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然后分组讨论下列问题:为什么行道树认定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事业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既然痛苦,为什么“自己选择”这种命运怎样理解“惟有这种痛

7、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为什么说是“深沉”语句上几处疑难:“堕落”“悲凉的点缀”“忧愁”的含义。找出课文中的一个哲理性语句,三个关键词。老师点拨: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居民需要新鲜空气,行人需要绿阴,城市需要迎接太阳,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从事神圣的事业。为神圣的事业而承受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他们为自己的奉献而自豪快乐。一切神圣的事业都是这样,需要你为此承受牺牲,但是为人们的幸福而牺牲个人幸福的人,他们是神圣的,他们也是幸福的,这种幸福是更深沉的幸福。堕落是沦落、流落的意思。行道树离开了家,离开原始森林,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是大大跌落了。在行道树看来,城市充满烟尘,实在令人悲凉,一行绿树只是点缀,改变不了悲凉的局面,所以说“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关键词是“神圣”“痛苦”“深沉”。四、第二课时学习内容学习第一次真好。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看导语,默读第一次真好。2、借助注释、词典,读一读,写一写:雏形丰硕稀疏珍重累累低回沉甸甸眼巴巴玲珑剔透具体而微回味无穷不可磨灭二、朗读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三、内容研讨1、学习方法引导:探究的收获,首先取决于探究什么问题,问题有价值,探究才有价值。你认为阅读这篇短文,提出什么问题最有价值2、合作研讨。文章的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