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外科.docx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8302600 上传时间:2023-08-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1.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颌面外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颌面外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颌面外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颌面外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颌面外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颌面外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颌面外科.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口腔颌面外科整理资料第一章 绪论1、口腔颌面外科学是一门以外科治疗为主,研究口腔器官(牙、牙槽骨、唇、颊、舌、腭、咽等)、面部软组织、颌面诸骨(上颌骨、下颌骨、颧骨等)、颞下颌关节、唾液腺以及颈部某些疾病防治为主要内容的学科。2、国内口腔史:内经记录第一例唇裂手术;备急千金要方已有口腔脓肿切开引流的记述;圣济总录中已有牙再植术的记载。第二章1、门诊病例书写要求:口腔门诊病历书写要简单扼要,重点要突出。除了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就诊时间等常规记录外,应重点记述患者的主诉和现病史及相关的鉴别诊断的情况。2、住院病史书写要求:住院病历:姓名 性别 年龄 婚姻 民族 职业 籍贯 现住址 入院日

2、期 记录日期 病史叙述者 可靠程度 主诉 现病史 既往史 系统回顾 个人史 婚姻史 月经及生育史 家族史 体格检查:体温 脉搏 呼吸 血压3、检查张口受限以上下中切牙的切缘之间的距离为标准,正常人张口度3.75cm大小约相当于食、中、无名指三指合拢时三指末节的宽度; 张口受限分四度:轻度张口受限:上下中切牙切缘间距仅可置入二横指,约22.5cm左右;中度张口受限:上下中切牙切缘间距仅可置入一横指,约12cm左右;重度张口受限:上下中切牙切缘间距不到一横指,约1cm以内。完全张口受限:完全不能张口,也称牙关紧闭。4、颞下颌关节检查可有外耳道指诊法和耳屏前扪诊法;外耳道指诊法:以两手小指末端深入两

3、侧外耳道内贴外耳道前壁触诊,嘱患者作开闭口运动及侧向运动,对比检查髁突的活动度及冲击感;耳屏前门诊法:以双手食指分置与两侧耳屏前,髁突的外侧面,请患者作开闭口运动,感触髁突的动度,有无弹响及摩擦感。5、消毒:杀灭消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处理; 灭菌:杀灭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处理;6、手术区常用消毒药物碘酊:杀菌力强,但刺激性大。颌面、颈部为2%,口腔内为1%,头皮部为3%。氯己定液:广谱消毒剂,刺激性小。皮肤消毒浓度为0.5%,口腔内及创口消毒浓度为0.1%。碘伏:0.5%碘伏水溶液用于皮肤和手的消毒,也可用于口腔黏膜消毒。7、止血的方法:钳夹止血、结扎

4、止血、阻断止血、压迫止血、药物止血。8、放置引流条的适应症:感染及污染的创口、渗液较多的创口、留有死腔的创口、止血不全的创口。9、引流的方法:片状引流、纱条引流、管状引流、负压引流。10、创口的分类:无菌创口、污染创口、感染创口。11、换药:在创口周围或创口内更换药物或敷料都称为换药。目的:保证和促进创口的愈合。第三章1、常用的局麻药物 脂类:代表药普鲁卡因,罗哌卡因,酰胺类利多卡因,阿替卡因。2、利多卡因(赛洛卡因):局麻起效较普鲁卡因快而强,维持时间亦较长;组织穿透性强,故亦可用于表面麻醉;无明显扩张血管作用,毒性亦较普鲁卡因强;抗室性心律失常首选药;最大剂量:成人0.3-0.4g,小儿7

5、-10mg,使用浓度软组织0.5-1%,表面麻醉4%,牙槽骨2%。严重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禁用利多卡因。3、浸润麻醉:是将局麻药液注入手术区局部组织内,麻醉其神经末梢,而达到无痛的目的。阻滞麻醉:是将局麻药液注射到神经干或其主要分支附近,以阻断神经末梢传入的刺激,使被阻滞的神经分布区域产生麻醉效果。4、下牙槽、舌、颊神经一次阻滞麻醉 本法亦称为下颌支内侧隆突阻滞麻醉。下颌支内侧隆突位于下颌小舌的前下方,是由髁突向前下和冠突向后下汇合成的骨嵴。当大张口时,下颌支内侧隆突可随下颌骨的运动移向下前,不致被上颌骨后缘所遮挡。在此区域内由前向后有颊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经通过。方法:患者大张口,注射器置于对

6、侧口角处,并尽量后推,使针体与患侧颊粘膜面接近垂直,在翼下颌皱襞外侧,相当于上颌第三磨牙平面下0.5cm处为针刺点;若上颌无牙,则在相当于第三磨牙牙槽嵴下1.5cm处作为刺入点。于刺入点进针深约1.5cm左右,针尖触及骨面,回抽无血时,注入麻药1.52.0ml;然后,将注射针退回少许,再注入麻药0.5ml;应用本法,至注射一针,可同时麻醉下牙槽、舌、颊三天神经。5、各牙拔除的麻醉选择牙位唇(颊)侧舌(腭)侧麻醉神经方法麻醉神经方法上12上牙槽前神经浸润麻醉或眶下注射鼻腭神经浸润麻醉或切牙孔麻醉上3上牙槽前神经浸润麻醉或眶下注射鼻腭神经、腭前神经浸润麻醉上45上牙槽中神经浸润麻醉或眶下注射腭前神

7、经浸润麻醉或腭大孔注射上6上牙槽中、后神经浸润麻醉和上颌结节注射腭前神经浸润麻醉或腭大孔注射上78上牙槽后神经上颌结节注射或浸润麻醉腭前神经浸润麻醉或腭大孔注射下12下牙槽神经浸润麻醉或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舌神经浸润麻醉或舌神经阻滞麻醉下34下牙槽神经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舌神经舌神经阻滞麻醉下5678下牙槽神经、颊神经下牙槽神经、颊神经阻滞麻醉舌神经舌神经阻滞麻醉6、局麻的并发症:晕厥、过敏反应、中毒、注射区疼痛和水肿、血肿、感染、注射针折断、暂时性面瘫,神经损伤、暂时性牙关紧闭、暂时性复视或失明,7、非麻醉性镇痛药:阿司匹林每次0.30.6g,3次/日,口服;布洛芬每次0.20.4g,3次/日,

8、口服。麻醉性镇痛药:吗啡,昏迷患者禁用(抑制呼吸);度冷丁(派替啶)。第四章1、拔牙的适应症:牙体病 根尖周病 牙周病 牙外伤 移位、错位牙 埋伏牙、阻生牙 额外牙 融合牙及双生牙 滞留乳牙 治疗需要 病灶牙 骨折累及的牙禁忌症:高血压 心脏病 血液病 肝病 肾病 糖尿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 月经期 妊娠 口腔恶性肿瘤 急性炎症期 长期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长期抗凝药物治疗者 神经精神疾患2、牙挺使用的基本原理:是力学中的杠杆、轮轴与楔原理3、牙钳夹紧牙体后,使患牙脱位的运动力包括摇动、旋转、牵引。4、拔牙的基本步骤:分离牙龈 挺松病牙 安放牙钳 拔除病牙 拔除牙的检查 创口处理 术后医嘱5、拔牙的

9、基本方法:钳拔法挺拔法分牙法增隙法冲击法翻瓣去骨法6、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拔出的适应症: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反复引起冠周炎者;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本身有龋坏,或引起第二磨牙龋坏;引起第二磨牙与第三磨牙之间食物嵌塞;因压迫导致第二磨牙牙根或远中骨吸收;已引起牙源性囊肿或肿瘤;因正畸需要保证正畸治疗的效果;可能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诱因的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因完全骨阻生而被疑为某些原因不明的神经痛病因者,或可疑为病灶牙者。7、拔牙创的愈合:拔牙创出血和血凝块形成 血块机化、肉芽组织形成 结缔组织和上皮组织替代肉芽组织 原始的纤维样骨替代结缔组织 成熟的骨组织替代不成熟骨质、牙槽突功能性改建。8、术中并发症:晕厥、

10、牙及牙根折断、邻牙或对颌牙损伤、软组织损伤、骨组织损伤、上颌窦损伤、神经损伤、术中出血、颞下颌关节损伤、牙推入周间隙。9、术后并发症:出血、拔牙后反应性疼痛、感染、干槽症、术后肿胀反应、术后开口困难、皮下气肿。10、干槽症 临床表现:术后2-3天起,创口持续性剧烈疼痛,可呈放射性,检查可见牙槽窝内残留腐败变性的血凝块或血凝块脱落,骨壁有明显探痛,可有灰白色假膜覆盖,治疗不奏效时,可持续1-2周;治疗:原则是消炎止痛,隔离外界对牙槽的刺激,可填入碘伏纱条。第六章1、上颌骨骨折临床分类:Le fort型骨折 又称上颌骨低位骨折或水平骨折,骨折线至梨状孔下部平行于牙槽突底部经上颌结节上方至翼突;Le

11、 fort型骨折 又称上颌骨中位骨折或锥形骨折,骨折线通过鼻骨、泪骨、眶底、颧骨下方至蝶骨翼状突;Le fort型骨折 又称上颌骨高位骨折或颧弓上骨折,骨折线通过鼻骨、泪骨上方横过眶底,眶外侧缘及颧骨上方,到颧弓及蝶骨翼突,形成“颅面分离”,此类骨折常伴颅底骨折和颅眶损伤,表现为面中部凹陷及变长,眼球下移,结膜下出血,耳鼻出血,脑脊液鼻漏、耳漏等。临床表现:咬合关系错乱,面型改变,眼周、眼的变化,口鼻腔出血,脑脊液漏。2、下颌骨骨折临床分类:下颌骨骨折按其好发部位顺序依次是下颌颏孔区、颏正中区、髁突颈部区、下颌角区。下颌骨骨折突出的表现为骨折段移位。移位的程度受骨折线方向、骨折段上有无牙齿、软

12、组织损伤范围、外力方向与强度及骨的重力影响。第七章1、口腔颌面部感染病原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等。2、感染来源:牙源性、腺源性、损伤性、血源性、医源性。3、第三磨牙冠周炎:急性期临床表现:局部自发性跳痛,放射至耳颞区 肿胀加重,伴张口受限,吞咽困难 冠周牙龈红肿明显,触痛,龈瓣下脓液溢出 患侧下、深上淋巴结肿大压痛白细胞计数上升可并发相邻间隙感染有全身症状,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慢性期临床表现:多无明显自觉症状;多次冠周脓肿,可由咬肌前缘和颊肌后缘间形成皮下脓肿,可有龈袋溢脓;颊部粘膜或皮肤可有瘘管。扩散途径及并发症:感染常向磨牙后区扩散,形成骨膜下脓肿,形成

13、面颊部皮下脓肿时,破溃后可形成经久不愈的面颊瘘;感染沿外斜线向前,在第一磨牙颊侧转折处形成骨膜下脓肿或破溃成瘘管;感染沿下颌支外侧面向后扩散,可引起咬肌间隙蜂窝织炎或脓肿,并可引起下颌支外侧面边缘性骨髓炎;感染沿下颌支内侧向后扩散,可引起翼颌间隙感染或下颌支内侧面边缘性骨髓炎,以及咽旁间隙感染或扁桃体周围脓肿;感染沿下颌体内侧、向下方扩散,可引起舌下间隙、颌下间隙感染甚至口底蜂窝织炎。治疗:急性期主要以抗感染、镇痛、切开引流及增强机体抵抗力的治疗为主;慢性期应以去除病因为主,即使消除盲袋,及早拔除阻生牙。消炎时常用生理盐水、1%-3%过氧化氢、1:5000高锰酸钾溶液。4、咬肌间隙感染应用解剖

14、:咬肌间隙位于咬肌与下颌支外侧面骨壁之间。其上界为颧弓下缘,下界为咬肌在下颌支的附着,前界为咬肌前缘,后界为下颌支后缘。感染来源:感染多由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下颌磨牙根尖周炎、牙槽脓肿及下颌神经组织感染蔓延至该间隙所致。临床表现:以下颌支及下颌角为中心的咬肌区肿胀、压痛,并伴有明显的张口受限及开口疼痛。压痛点有局限或有凹陷性水肿,经穿刺有脓液时,应积极切开引流。(咬肌间隙感染易向前至颊间隙、向下至翼颌间隙扩散,引起多间隙感染,波及腮腺时可导致腮腺化脓性感染。)治疗:一旦脓肿形成,应及时引流。口外切口从下颌支后缘绕过下颌角,距下颌骨下缘2cm处切开,长约3-5cm。边缘性骨髓炎形成时,应在脓肿减

15、少后早期行病灶刮除术,否则伤口长期迁延不愈。5、疖:单个毛囊及其附件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称为疖;痈:相邻多数毛囊极其附件同时发生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称痈;第八章1、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鉴别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发病年龄可发于任何年龄癌多见于老年;肉瘤多见于青壮年生长方式膨胀性生长浸润性生长生长速度一般慢一般快与周围组织关系有包膜,不侵犯周围组织,界限较清,可移动侵犯、破坏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活动受限症状一般无症状常有局部疼痛、麻木、头痛、张口受限、面瘫、出血等转移无常发生转移对机体的影响一般无影响,如生长在要害部位或发生并发症,也可危及生命影响大,常因发展迅速转移和侵及重要脏器及发生恶病而死亡组织学结构细胞分化良好,细胞形态和结构与正常组织相似细胞分化差,细胞形态和结构呈异型性,有异常核分类治疗效果及预后切除后一般不复发早期根治,疗效较好,晚期易复发,治愈率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