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认识我自己5国际交往中的规则教学设计3未来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8294708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认识我自己5国际交往中的规则教学设计3未来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认识我自己5国际交往中的规则教学设计3未来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认识我自己5国际交往中的规则教学设计3未来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认识我自己5国际交往中的规则教学设计3未来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认识我自己5国际交往中的规则教学设计3未来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认识我自己5国际交往中的规则教学设计3未来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认识我自己5国际交往中的规则教学设计3未来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认识我自己5国际交往中的规则教学设计3未来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懂得什么是民俗,理解世界每一种民俗文化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2学会尊重其他民族和文化,掌握基本的国际交往礼仪,促进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3学会从报刊图书、电脑网络上收集、处理各种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体会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2养成平等、尊重地对待其他民族与文化的态度。3以包容的心态和开放的胸襟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教学重点:学会尊重其他民族和文化,掌握基本的国际交往礼仪,促进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教学难点:学会尊重其他民族和文化,掌握基本的国际交往礼仪,促进同世界各

2、国人民的友好交往。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活动教学法、阅读讨论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组织学生欣赏生活在线的图片“爸爸的相册”,引出世界文化习俗多样性的话题。学生讨论发言:同学们能说出这些照片拍自哪些地方吗?对照片里反映的异国风情大家知道多少?教师小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同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日益加强。中国人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各地,各国人民也从五大洲来到中国。作为一个“地球村”的小公民,我们应该处理好与其他民族和国家人民之间的相互交往。二、文化习俗多姿多彩(板书)(一)民俗风情知多少(板书)1阅读信息点击(教材P87),使学生了解民俗是怎样形成的。2教学活动:请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所知道的不

3、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可以从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上获得的信息,也可以是从亲朋好友处听到的有趣珍闻。)使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二)差异在哪里(板书)不同民族、国家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许多事情的处理都不尽相同。教学活动:请学生说出中国人和西方人在下列事情上的不同习俗和做法,各有什么理由和文化背景,然后分别用汉语、英语进行小品表演,体会一下差异到底在哪里。1接受礼物2见面招呼3表示感谢4请客吃饭5拜访客人教师小结:造成不同民族、国家的人民在处理、解决问题时态度和方法不同的原因是由于生活习俗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三)交往的障碍请学生阅读教材故事“摇头和点头”(

4、教材P89)教师小结:人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反映了本民族的习惯,这种文化习惯方面的差异对我们的交往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影响。如果不了解或不尊重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往往就容易造成我们交往的障碍和困难,甚至导致误解,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第二课时三、相互尊重促进交往(一)入乡随俗1请学生阅读教材故事周恩来尊重外国朋友风俗习惯的故事,使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对待不同文化习俗的应有态度是相互尊重、相互学习。2我们在同各国交往中,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各国、各民族的风俗差异?作为21世纪“地球村”的小公民,我们对待各国、各民族不同的文化习俗,要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平等相待,既不要只认可本国本民族的文化习俗

5、,并把自己的文化习俗强加于人,也不能对别国别民族的文化习俗一概排斥,一无所知。只要大家在同世界各国各民族各人民的交往中相互尊重、相互学习,我们就能和谐地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二)交往礼仪ABC1我们应该怎样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我们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必须掌握文明社会普遍认可和适应的基本礼仪和礼节。2在现代社交场合,握手是最常见的礼节。那么,握手在方法和礼仪上有哪些要注意的呢?请学生阅读教材材料(教材P91)3教学活动:请学生写出在衣食住行方面所知道的基本礼仪和应注意的问题。比一比,看谁知道的最多。衣()食()住()行()(四)让世界手拉手1教学活动:请学生阅读教材材料(教材P92),并让

6、学生思考、讨论、交流下列问题第一:出席APEC会议的领导人为什么要穿东道主国家的民族服装?问题提示:穿东道主国家的民族服装说明各国领导人尊重东道主国家的风俗习惯,表示对东道主国家的友好和热爱。第二:上海APEC会议上我国为什么设计了红、黄、绿、蓝等多种唐装供各国领导人选择?问题提示: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颜色,一个国家和民族也一样,对不同颜色的喜好从整体上反映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审美情趣与好恶倾向。我国设计多种颜色的唐装是为了照顾各国人民的审美情趣和风俗习惯。第三:为什么亚洲领导人大多选择穿红色的,而西方领导人一般都选择了蓝色?难道这仅仅是巧合?问题提示:亚洲国家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红色在中国文化里

7、,也可能在整个亚洲文化中都代表着幸运、财富和喜事,所以亚洲领导人都不约而同地选了红色。红色在西方人的观念里是血的颜色,表示冲动和动乱,而蓝色则代表冷静和沉着,所以西方领导人一般都选择了蓝色。所以这不是巧合。第四:在和外国人友好交往中,我们应该怎么做?问题提示: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彬彬有礼,热情友善。2青少年学生对于外国的文化与习俗应该注意的两个问题:(1)对于外国的文化与习俗,我们不能不加分析地简单模仿,全盘照搬。(2)和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存在糟粕一样,外来文化同样存在有毒有害的东西。因此,我们应该坚持原则,明辨是非,坚决抵制。教师小结:作为“地球村”的小公民,我们要懂得世界

8、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认识和尊重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与习俗,以平等的态度、包容的心态和开放的胸襟,促进同世界各国人们的友好交往,让世界手拉手,共同迎接美好的明天。四、总结新课: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应该懂得什么是民俗,理解世界每一种民俗文化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学会尊重其他民族和文化,掌握基本的国际交往礼仪,养成平等、尊重地对待其他民族与文化的态度,以包容的心态和开放的胸襟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板书设计:国际交往中的规则相互尊重,促进交流附送:2019年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的班集体1爱惜自己的名誉教案未来版 爱惜自己的名誉教学目标 1敬佩爱惜自己尊严的人。 2让学生知道注

9、意分清是非有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不注意分清是非,就可能犯错误,就会做有损自己名誉的事。 3有自尊心,能够明辨是非。正确的事,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对的事,再小也不铰。能够结合实际例子区分自尊与不自尊的行为。 4知道一些自尊自爱的人物的事迹和格言。教学活动及过程 活动一:引入新课 引入导言时可结合其中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的“好名声”一词,问一问学生是怎样做来给别人留下好印象的。 活动二:讲故事,知名誉 教师可以借助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名誉”,为什么要爱惜自己的名誉? 活动三:讨论 借助仪表与名誉的三幅图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评价: 1谁的仪表美?为什么? 2为什么仪表美是自尊自爱的体现

10、?仪表和名誉之间有什么关系? 3自己的仪表美不美? 就讨论的结果来填写表格。 活动五:组织辨析 在课文提供范例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扩展。引导学生辨这样做好不好,他们应该怎样做? 教师小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不知羞耻的人,决不会有美德。 活动六:选一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场景进行行为的选择练习。 活动七:读一读 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读名人名言,帮助学生提高认识。11 维护自己的名誉教学目标 1敬佩敢于维护自己尊严的人。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 2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允许别人歧视、嘲笑和侮辱自己。 3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彬彬有礼、热情帮助、不卑不亢。 4知道一些

11、懂得维护自己名誉的人物的事迹。教学活动及过程 活动一:谈话 结合教材第47页图画中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 1你赞同谁的做法?理由是什么? 2请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然后将小组的意见和其他小组的同学交流。 3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有失尊严的人和事? 4怎样的人才是“堂堂正正的人”? 5为什么要时时维护自己的尊严? 活动二:阅读 阅读古人自尊的故事,还可以拓展阅读朱自清拒领救济粮。 1谈一谈你对故事中人物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2你还知道哪些自尊的故事?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活动三:辨析选择 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 如果你遇到了这种情况,你会: 1立刻掏出所有的钱给他,免得找麻烦。 2谎称自己没钱,痛哭流涕地央求大哥哥放过自己。 3先给他钱,记住他的长相,回头告诉老师。 4诚恳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兜里有钱,但不能给他,因为这是自己辛苦攒下的钱。如果他有困难自己可以帮助他。 5不知所措地号啕大哭,希望能够引来路人帮助自己。 6拒绝给他钱,并义正辞言地指责他。 学生要在选择后说出自己的理由,大家共同讨论哪种选择最好。 活动四:说一说,演一演 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谈一谈你的感受: 演一演上面的“故事”。说一说如果你是当事人,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伤害你尊严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