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听力测试教案.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8283740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 听力测试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六章 听力测试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六章 听力测试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六章 听力测试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六章 听力测试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 听力测试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 听力测试教案.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沈 阳 大 学 教 案 课程名称: 英语语言测试技巧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授课章节第五章 试题编写目的要求掌握听力理解的实质重点难点1. 听说的交际过程2. 听力理解的实质3. 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4. 口语与书面语的差别5. 问题的编写教案内容:I.教学方法: 交际式教学法II. 教学过程复习与导入 讨论题: 如何编写多项选择题、听写、完形填空? 本章导读听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很多教师认为听力考核只要找些文章,编几个题目就行。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要提高听力测试的质量,必须了解听力理解的实质,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及书面语与口语的区别。这些内容就是本章的重点。听力理解最终要借

2、助于试题进行测试。从表面上看如何编写试题应是本章的重点,而本课程并没有将它作为重点,因为对听力理解的实质的不同理解决定了不同的考法,也决定测试的质量。因此本章的学的重点应放在对听力实质的理解上。听力题的编写包括两部分,一是材料的选择,二是题目的编写。材料的选择着重掌握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题目的编写原则与第5章中的要求一致,但更强调选项要短。在学习听力题的编写的方法时,可通过分析市场上出版的练习册,找出问题加以修改,以加深理解。此外,每次听力测试后,可以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解题,以此可以知道,各种测试题所测试的实际能力是什么。第六章 讲授新课本章应掌握的内容(一)1. 听说的交际过程听与说是一

3、个完整交际过程的两个方面,或者说是同一系统中的两个方面。尽管在教学中或在测试中我们把听单列为一种技能,但在实际的交际活动中两者是无法分离的。下图是罗丝 (R.S.Ross,1989) 提出的一种交际模式,它清楚地显示了交际的过程与多种要素。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交际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即听与说是不可分离的。交际不是将一个人的思想传递给另一个人,而是两个人的相互作用。因此,菲希尔(A.Fisher,1982) 认为把交际 (Communication) 看作相互作用 (interaction) 的同义词”是极其恰当的。从交际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听力理解的心理活动中至少需要两方面的知识:语言知识

4、和其他知识 (如社会知识、经历、背景知识等)。语言知识使听者有可能进行解码,了解说话人的字面意思,而其他知识才使听者能真正理解说话人的意图。罗丝的交际模型吸收了其他模式的成果,使交际过程更加全面。在这个模型中值得注意的有五点:1)交际是双向的,信息传出后会得到反馈(feedback); 2)交际的内容是由几方面因素决定的,例如知识(knowledge),经验(past experience),情感(feelings),态度(attitudes),情绪(emotions); 3)交际的过程主要是编码(encoding)和解码(decoding),而且带有选择性和概括性;4)信息的载体是多种多样的

5、,如语言(language),符号(signs),排列(arrangement),声音(voice), 动作 (action);5) 交际是在一定环境中进行的,外部环境包括心理气氛、(psychological climate),语境(context)、情景 (situation) 和当时的心境 (momentary mood)。听力作为口语交际的一个方面受上述因素的影响。2. 听力理解的实质听力理解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过程。认知心理学认为,语言理解就是借助语言材料建构意义的过程。那么听力理解就是借助语音材料建构意义的过程。它是由外界语音输入信息与人们已有的内部认知结构相互作用的结果。听力理解

6、并不是想象中被动接受语言刺激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加工的过程。在听力理解中,听话者常常要对说话者的愿望和意图进行“猜测”,也就是将说话人的愿望或意图经编码后成为一个主题结构,在语言交流中构建意义。听力理解可以分成三个不同的层次或阶段,一个人的外语听力水平的提高基本上都经历过这样三个阶段。(1)语音识别。处于这一层次的人主要通过知觉加工对以听觉形式呈现的语言刺激进行初步的编码加工。这是听力理解的初级阶段。(2)句子理解。句子的理解过程是多种相互联系的心理活动的复杂结合。句子理解以语音识别为基础,通过对字词的语音进行编码以达到对字义的确切把握。在语音识别的基础上,要达到句子理解还必须进行句法分析和语

7、义分析。句法分析依靠的是语言知识。听者依据一定的句法关系,建立句子的结构,构造相应的命题,从而找到句子的意义。(3)语段理解。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听到的不是单个孤立的句子,而是由一系列的句子组成的语段。语段理解的基础是单句理解,但又高于句子理解。由于语段理解比较复杂,所以目前的研究对语段理解的过程了解得还不多。本章应掌握的内容(二)3. 听力理解的模式1).里弗斯 (W. Rivers) 模式里弗斯(1968)认为外语的听力理解包括两个层次的言语活动:辨认 (Identification) 和选择 (Selection)。听力的初级层次是“辨认”。它包括确认词和词组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时序、逻辑

8、关系与修饰关系以及辨认不增添意义的插入语等。外语初学者由于对所学外语不熟悉,因此在听的时候,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辨认这些语言成份及上述关系上,根本没有余力将这些语言材料保存在短时记忆中作进一步的认知加工。只有当学生对语言成份的辨认熟悉到无需化费他什么精力,即到了自动化的程度时,他才有余力对听到的语言材料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并作出反应。这时他才进入了第二个层次。听力的第二个层次为“选择”。到了这一层次,学生已经能够辨别什么是代表说话人意图的关键语言成份,或者找出他所需要的、有助于理解的那些语言成份。进行语言加工时,也不再象第一层次那样平均使用力量,因此他有时间和精力对话语进行深入的加工,从而理解意

9、思。在第二层次的初期,学生还只能处理一些简短的句子。由于对所学语言还不够熟悉,在理解有关信息时要占用他较多的认知能力,因此在听长句时,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但随着学生语言熟练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他能轻松地辨认和选择有关的内容,从而可以从容地对所听到的句子进行认知加工。2)理查兹 (J.C. Richards) 模式理查兹认为听力理解包括三个相互关联的层面:(1) 找出句子中的命题(proposition);(2) 确定谈话人的谈话意图; (3) 激活有关的知识。命题是表达意义的最基本单位。听力理解的最终目的是确定谈话人在谈话中所要表达的各种命题。但是命题不是通过话语的表层结构直接表现出来的。听者要

10、借助两种知识才能找出话语中的命题,他们是句法知识和现实世界中的知识。句法知识帮助听者将话语中的词语组成语言片断或语言成份,以形成意思。除了句法知识外,有时我们还需要依靠对周围现实世界的了解来理解听到的话语。例如下面 (1) 行中的词,人们会根据现实生活中猫和鼠的关系,理解成 (2) 行中的意思,:(1) and rat cat it chased the ate the(2) The cat chased the rat and ate it.听力理解三层面的观点对于我们了解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学会听力材料的选择和听力测试结果的解释有很大的指导意义。除了上述两种模式,目前比较为人接受还有与“阅

11、读理解”相似的听力模式,即“自下而上”模式、“自上而下”模式,及“交互作用”模式。详细说明可见“术语与难点解释”4. 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这里所谓的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是指听者的主观因素,即生理、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内在因素,而不是指材料难度、语速等听力实施时的外在因素。因为只有了解了内在因素才能较科学地解释听者的听力水平或问题。影响听力理解的主观因素主要有语言知识、背景知识和短时记忆的广度。1)语言知识学生要理解话语的字面意思,必须借助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方面的知识,而且这些知识只有在熟练掌握后,学生的听力才能从“辨认”层次上升到“选择”层次最后达到对句子的理解。语言知识的缺乏必然会影响到听力

12、理解。2)背景知识背景知识指除了语言知识外,为了理解话语的含义所应具备的其他知识,如社会文化知识,专业知识、有关的图式等等。背景知识,特别是有关图式在听力理解中起着很重要作用。它能起到:(1) 预期作用。 由于图式集合了关于某一事物的具体的知识,因此它能为人们理解语 言材料提供一种积极的准备状态,使人们对即将要听到的内容产生一种预期。(2) 补充作用。 在人们的话语中常有一些不言而喻的部分是省略不讲的。这时只有相 关的图式才能补充这部分意思,缺少有关图式,句子的意思就无法连贯。(3) 对信息的选择性加工。 有了相关的图式,人们在听的时候就能注意选择关键的 词语,帮助理解。因此,背景知识是影响听

13、力理解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有时学生听 不懂一篇材料,并不是外语水平的问题,而是缺乏相应的背景知识。 3)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的广度 (Short-term memory span) 是影响听力理解的又一因素。人们对语言材料的认知加工都是在短时记忆中进行的 (见下图),而短时记忆的容量十分有限,只有72个信息项目,即59个信息单元。短时记忆的局限性决定了听力材料的选择必须不同于阅读材料的选择。因为书面语中的句子往往很长,用于听力理解,特别是初级阶段的听力理解,学生会感到有很大的困难。 5. 听力测试的考核目标听力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听懂本族人用正常的语速在真实的情景中所说的话。据此,考试的目的应是测试

14、学生理解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在不同的场合,用正常的语速所说话语的能力。 根据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初三和高三应达到的听力水平分别为:初三1. 能根据语调和重音理解说话者的意图;2. 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谈话,并能从中提取信息和观点;3. 能借助语境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4. 能听懂接近正常语速的故事和记叙文,理解故事的因果关系;5. 能在听的过程中用适当方式做出反应;6. 能针对所听语段的内容记录简单信息。高三1. 能识别不同语气所表达的不同态度;2. 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讨论和谈话并记住要点;3. 能抓住简单语段中的观点;4. 能基本听懂广播、电视英语新闻的主题或大意;5. 能听懂委婉的建议、劝告等。上述要求也是初三和高三毕业考和升学考的基本考核目标。本章应掌握的内容(三)6. 口语与书面语的差别口语和书面语有不少重要的差异,它们对测试有很大的影响。1) 口语中,冗余信息多。说话人怕听者遗漏或没听懂他说话的重点,常常会重复前面的话或用另一种方表达,造成信息的不断重复。研究发现这种重复、多余的信息 (或称冗余信息) 在口语中可高达50%至70%。冗余信息多是口语区别于书面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2) 口语中,短句用得多。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