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地理人教版必修2备课资料 第二章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8262255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地理人教版必修2备课资料 第二章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精品地理人教版必修2备课资料 第二章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精品地理人教版必修2备课资料 第二章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精品地理人教版必修2备课资料 第二章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精品地理人教版必修2备课资料 第二章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地理人教版必修2备课资料 第二章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地理人教版必修2备课资料 第二章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Word版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精品教学资料 2019.5备课资料一、城市地域形态类型城市地域形态大体上可以归纳成五种类型,它们成为世界各地城市地域形态的代表模式。(一)团块状城市这是在城市的向心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城市地域形态。城市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在向心力作用下向市中心地区集中,城市地域呈同心圆状向外延展,城市地域形态呈团块状,一般为单中心城市。即使有一些伸展轴也较短,与城市地域半径的比值小于1.O。这种城市布局紧凑,有利于生产部门的协作和管理,节省用地,也使市政设施更加经济。但团块状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就会产生一系列弊病。随着城市地域呈同心圆状向外扩展,往往造成工业区和生活区层层包围城市,这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工业布局中是一

2、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团块状城市是平原地区一种较常见的城市地域形态。如中国的成都、合肥,美国的华盛顿、堪萨斯城等。团块状城市如果受到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只向一侧延展而形成扇形城市地域形态。合肥市城市地域以老城为中心向外扩展,除了在东北面铁路外侧,城市规划中有意识保留其间农田和菜地,其余三个方向都有延伸,形成新的建成区。(二)带状城市主要是在沿交通线发展的轴向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城市地域形态,也有的是在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或外部吸引力作用下形成的。城市生活和生产活动总有对交通条件的依存性,城市发展沿交通线(铁路、公路、河道等)向外扩展,最终形成条带状城市地域。此时,这些交通线便成为城市的发展轴。带状城市的

3、外部形态是有两个相反方向的超长轴,与城市半径之比大于1.6。我国南方河网地区以及沿铁路线的中小城市中,不少具有带状的地域形态,如常州、西宁、沙市等。日本筑波科学城也是带状地域形态,该城为20世纪70年代规划建设的科学城。一条长达9千米的南北中轴决定了城市地域形态为带状,平行南北主轴有两条高速干道,与境外高速公路接轨。(三)星状城市当城市的发展轴并非一条或平行的若干条,而是由3条以上相互交叉的轴线构成时,城市在沿交通线的轴向力和对磁心的向心力共同作用下,形成有3个或3个以上的超长伸展轴的星状地域形态。星状城市具有明显的向心性和离心性。我国的郑州、秦皇岛、嘉兴等为星状城市。嘉兴城在唐宋时建成的城区

4、为团块状地域形态,明清时期,由于城区河道淤塞,不能通行漕运大船,城市沿环城河道向东、北两个方向伸展。1909年沪杭铁路通车,城市沿铁路迅速延展。解放初期,由于陆路交通发展缓慢,城市仍以沿河伸展为主。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工业发展迅猛,在城市外围形成大片工业用地,城市地域呈松散状态。60年代以后,城市地域扩散进入相对稳定阶段,主要是以填充轴间空地为主。70年代后期,公路运输发展较快,城市开始转向沿公路发展,以老城区为中心,沿四条对外公路及大运河伸展,各方向伸展长度为2.54.3千米,城市地域演变为星状。(四)组团式城市城市由于受自然条件因素(如山地、河流阻隔等)的影响或在人为因素的作用下(主要

5、是规划和控制),建成区以河流、农田或绿地为间隔,形成具有一定独立性的众多团块状城市地域形态,称为组团式城市。如我国重庆市市区,由于受山地地形和河流的制约,形成了有机疏散成组成团的地域形态。市区分解成市中区、江北、南岸、沙坪坝、大渡口、九龙口6个组团,它们之间以河流、山岭、冲沟、农田等自然物间隔,各自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就近生产生活,成为我国自然形成的组团式布局的典型实例。国外一些大中城市规划,采取有机疏散成组成团的思想,将城市市区分解成若干相对独立的、有一定功能的组团(或小城市),组团之间留有绿地相隔,形成多中心、开敞式的地域形态。如赫尔辛基市、科隆市、杜塞尔多夫新区等。其中科隆市市界内面积40

6、5平方千米,人口97万人,分成9个区,绿地面积占市区总面积的56.5。这种有机疏散、开敞式的地域形态是改变我国一些大城市团块状、摊大饼式发展方式的一种有效的模式。(五)一城多镇大城市周围客观上存在着大小不等的城市或城镇,它们之间自然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吸引与被吸引关系,但这种关系并不是有机的有组织有秩序,不同于人为建设的卫星城或一城多镇的布局形态。一城多镇的布局形态是在城市的对外部吸引力或离心力的作用下,或是通过人为的规划和建设而形成的,较多地表现为大城市和周围的卫星城、中心城与卫星城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有的甚至为依存关系。在我国,卫星城的建设绝大多数是适应工业生产的发展而建立的。例如,上海

7、市中心城周围的闵行、吴泾、松江、嘉定、安亭、金山卫和吴淞等卫星城(其中,闵行、吴淞已划入市区),是解放后随着上海工业发展和中心城工业疏解而逐步建立的。从“二五”开始,为了解决一些规模较大、用地较多、运输量较大、“三废”较严重的冶金、化工、大型机电及有特殊要求的仪表工业的发展问题,陆续开辟了闵行、吴泾、嘉定、安亭、吴淞等卫星城镇;“四五”期间,为配合引进国外石油化工、合成纤维等先进技术与装备,发展石化工业,在杭州湾北岸金山卫一带围海造地,建设了金山石化卫星城;为发展大型现代化钢铁工业,在长江口沿岸建设了上海宝山钢铁总厂,壮大了吴淞卫星城的规模。各卫星城镇均以较便捷的交通线路与上海中心城联系,加上

8、县城和重要的集镇,形成上海一城多镇韵布局形态。以上5种类型是对城市地域形态的抽象概括,可以认为是城市地域形态的一般理论模式。根据这些模式所开展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实践在世界各地方兴未艾。结合各城市的特点和条件,规划师和建设者在改善城市地域形态、建设理想新市区方面作了不懈的努力。如根据有机疏散成组成团思想改造大城市中心区,根据一城多镇模式建立卫星城镇甚或平衡都市,根据城市发展轴理论提出建立城市发展走廊和发展轴等等,这其中不乏成功的实例。二、城市功能分区当我们徜徉于现代化城市的商业街,穿梭于金融区,流连于高级住宅区,就会感受到城市功能分区的妙处。功能分区是指城市的管理者从规划科学出发、按功能要求将城市

9、中各种物质要素,如工厂、仓库、住宅、商业、机关、学校等进行分区布置,组成一个互相联系、布局合理的有机整体,为城市的各项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城市分化为功能不同的区域是城市发展的需要和结果。现代城市都有功能不同的分区,这些分区有自然形成的也有人为规划的。中国古代城市的功能分区,早在考工记中就有“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记载。隋以后历代都城大多采取以宫城为中心的功能分区布局形式,如隋唐长安城、明清北京城等。宋代以前,市场一般集中布置在独立的地段,王公贵族和平民百姓的居住区明显地划分开。唐长安城的布局将宫城、皇城和居住里坊严格分开,道路系统为严格的方格网状,其中通向城门的几条主要干道十分宽阔,如

10、在中轴线上的朱雀大街,宽达150米。朱雀大街两侧设置东市和西市。东市名“都会”,西市名“利人”,面积各约100公顷。隋唐长安城的建设规划对当代和后世国内外的都城建设规划有较大影响,日本的平城京(今奈良西)、平安京(今京都)等均模仿长安城的布局。影响城市规划有许多因素,主要是经济、军事、宗教、政治、卫生、交通、美学等。古代城市规划多受政治、防卫等因素的影响,现代城市规划多受社会经济的影响。产业革命后,城市中出现了大工业、铁路枢纽等新的物质要素,但由于城市建设的无计划性,城市中往往是工厂、住宅、商场、仓库等混杂相处,生活、生产都不方便。城市的功能分区问题开始引起重视。使用法律来明确规定城市的功能分

11、区最早出现于1867年美国的旧金山,当时的土地使用分区管制法规很简单,基本上是为了隔离与孤立令人讨厌或社会不能接受的事物,保护居民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早期的土地分区管制.采取“金字塔”式的方式,住宅区是最高级别的使用类别,只准修建住宅;而商业区是这个金字塔中的第二层,允许商业与住宅使用;在这个金字塔底部的是工业区,准许工业、商业与住宅使用,也就是说,工业区可以做任何使用。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土地分区管制制度在发达国家发扬光大,对城市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城市土地使用分区管制协调城市的经济空间布局,对不同阶层的经济利益有很强的调配能力,它可以调控和引导城市的建设规模和发展方向,培育与扶持

12、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土地分区也出现了它的弊端:它的隔离与孤立的特点使不同阶层的人难于沟通交流,成为种族隔离和阶级矛盾的温床。这是许多城市政府的棘手问题。城市功能分区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第一个好处是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在长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城市土地作为国有土地基本上不计价利用,各个经济部门并没有按照经济规律“各得其所”“众神归位”,而是由行政长官或经济计划部门“钦点鸳鸯谱”,多年来,许多黄金地段被工厂、机关、住宅等挤占了,这样做,其本身的经济效益可能是好的,但这并不是对城市土地资源的最佳利用,土地利用不合理造成的损失是非财务性的或潜在的。第二个好处是有利于发挥规模效益。城市效益在一定

13、意义上是一种聚集效益,即生产力和各项物质要素在空间上的高度聚集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外部效果。聚集效应正是城市产生、扩展的最主要动力。第三是有利于政府部门在税收、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统筹管理。三、中心商务区中心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最初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意为商业会聚之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发达国家,城市中心区制造业开始外迁,而同时商务办公活动却不断向城市中心区聚集,要求一些大城市在旧有的商业中心的基础上重新规划和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商务中心区,纽约的曼哈顿、巴黎的拉德方斯、东京的新宿、香港的中环都是国际上发展得相当成熟的中心商

14、务区。现代意义上的中心商务区是指集中大量金融、商业、贸易、信息及中介服务机构,拥有大量商务办公、酒店、公寓等配套设施,具备完善的市政交通与通讯条件,便于现代商务活动的场所。中心商务区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和经济实力的象征,而且是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一个重要标志。(一)中国CBD发展简介北京CBD北京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提出北京不仅是全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交往中心,而且提出北京要发展适合北京特色的经济,就是北京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和第三产业,尤其是金融业、保险业、对外贸易、咨询业以及房地产、旅游业,根据北京的天时地利,北京也需要建设相应规模的CBD。但是当时市里的领导和有关部门对北京建设C

15、BD的必要性和概念,并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所以在90年代错过了若干年良好的时机,当时大量的商务设施在北京东南西北分散建设。但是从2000年,市领导提出了要加强CBD的建设,到2002年进一步招商引资,推进CBD的建设,这样一来对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有人说上海、北京建设CBD,就催生了全国CBD热。香港CBD香港CBD(中环)位于香港岛中部,北临维多利亚港,它是香港最早发展的地区,从20世纪50年代起即成为香港最重要的商业中心。中环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高效的运输系统和健全的基础设施,银行、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饭店、餐饮和其他服务机构高度聚集。中环CBD占地152.97公顷,绝大部分的

16、土地用于商业和综合开发、政府机构及社区用房、公共空间,道路占地比例是最大的一部分,占总面积的1/3左右,住宅用地很少。中环CBD的建筑面积达到了400万平方米以上,拥有包括88层的国际金融中心在内的众多著名楼宇。上海CBD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启动了开放浦东和陆家嘴建设,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具有相当规模的CBD,包括浦东、浦西等地区,现在规划的CBD是3.5平方千米,陆家嘴已经基本形成了非常有吸引力的区域了。该区与繁华的南京东路外滩隔江相望,主要发展金融、贸易、商业、房地产、信息和咨询等第三产业,是21世纪上海中央商务区(CBD)的主要组成部分。规划用地1.7平方千米,建筑面积约400万平方米。规划从东到西,渐次将集中绿地、高层建筑带和以东方明珠电视塔为主体的文化设施及滨江憩息带构成富有节奏的空间环境。中央绿地与邻近几幢超高层建筑,体现虚实、轻重、错落,又不失平衡之美;绿地外围的弧形高层建筑带与沿黄浦江的“弧形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