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华饮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8252593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2.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中华饮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对中华饮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对中华饮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对中华饮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中华饮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中华饮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业题目:对中华饮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特征都在饮食文化中所反映。所谓民以食为天,中国是一个很注重吃的国家,是一个食的民族。我们的精神生活也与食有着很大的关系。“开门七件事, 柴米油盐酱醋茶”,对于老百姓来说,最重要的不就是吃。是我们伟大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而这些伟大的饮食文化不仅创造了中国的史前文明,也同样养育了生生不息的中华族。关键词:中国饮食文化 饮食特点 饮食习惯 家乡饮食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的物质财富及

2、精神财富。中国是文明古国,亦是悠久饮食文化之境地。 1.中国饮食文化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基石是和老庄哲学孔孟儒学。建立在中华文化社会观、道德观、价值观基础上的饮食文化的传统儒家、道家与意识核心的主张相关,表现为:变化、养生、求和等。中国饮食中这种有形的特征还有很多,总之从这些大家很熟悉的表面特征里,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中国的饮食能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和”、“中”的思想也成为烹饪的概念。因此说饮食生活体现了传统文化。古代所说的“天人关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讲“人道”与“天道”,从而把“天人合一”看作是讲人类与大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祭祀是人感动天的手段之一。中国是礼仪之邦、农业大国,农业的发

3、展促进了素食文化饮食的形成。多变的气候和广阔的地域促使南、北方各自发展和开发了具有地域特色的资源。2.中国饮食的社会文化五千年深厚的中华文化不仅赋予饮食文化科学、合理、深邃的饮食思想,也赋予了饮食活动更多的社会功能。因此,透过饮食文化可强烈地折射出中国历史、自然、哲学、政治、宗教及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华饮食之所以具有社会功能. 是因为万邦同乐、饮德食和的哲学思想和由此而出现的具有民族特点的饮食方式。中国的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物质生活进一步充裕,这时的人们更愿意享受与追求饮食文化的乐趣所在。现在,品菜谈心,亲朋聚会的场面是与日俱增,许多人去餐馆、酒楼,已经

4、不只是为吃而吃了,理性消费逐渐占了上风,返璞归真精神层面的享受成了迫切的要求。这里面既有精神的享受,又有物质的需要。3.家乡的饮食文化3.1全聚德烤鸭老北京人曾流传有这样一句话: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全聚德烤鸭真遗憾。全聚德”原名叫“德聚全”,是一位山西人在北平前门外肉市胡同开的一家干鲜果脯。后来河北冀县人杨全仁到肉市上去摆摊售卖鸡鸭,到了同治三年(1864年),杨全仁盘拼了这家铺底,开始经营烤鸭。风水先生建议杨全仁改“德聚全”为“全聚德”,意思是全心全力,聚而无散,重视商德,童叟无欺。当年,京杭大运河送皇粮的船只漏下的粮米落入河中,在北京积水潭一带就汇聚了一部分靠养鸭捕鱼为生的农民,全聚德就从

5、农户手中进购鸭子,现在全聚德集团用鸭量非常大,就与周围养殖户签订了养鸭回收合同,为了加快北京鸭的生长,缩短喂养期限,全聚德烤鸭用填鸭,喂养三个月出笼,每只平均556斤,北京鸭体形丰满,肉质鲜嫩,适合用来做烤鸭。3.2老舍茶馆1979年,家住大栅栏珠宝市街的尹盛喜不顾家人反对,借了1000块钱,开始了摆摊经营两分钱一碗的大碗茶,虽然一赔3年,但他坚持下来了,并最终建成了一个京味悠长的老舍茶馆。不仅国内游客到了北京,要到这里听听戏曲,也不仅是那些国外背包族逛累了大栅栏,要来这里感受一下老北京的传统氛围,就是基辛格博士、老布什总统、连战主席来访,也要到这里看一看、坐一坐。进得茶馆,穿过那一大溜模型、

6、照片和名人题字,就上了二楼。这是个被装点得像极了四合院、而且有草坪的四合茶院,以包房为主,私密性比较强。三楼大厅去,找一张还没人坐的仿古硬木八仙桌,用细瓷盖碗冲一杯香茗,再点几碟小吃,一边细细品味细瓷盖碗里冲出来的阵阵茗香,一边品尝茶馆特制的各色宫廷糕点或者哪怕只是嗑点瓜籽儿,一边看那身着漂亮民族服装的演员表演一段京韵大鼓或者其他极具中国传统特色的民乐节目,那种久违的闲适、臃懒和惬意,不知不觉地,就从心中生腾起来了。3.3正宗九龙斋酸梅汤熬制的正宗九龙斋酸梅汤是老北京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饮品,始于乾隆,盛于道光,道光进士方浚颐在春明杂忆中写道:“止渴梅汤冰镇久,驰名无过九条龙。”老北京人喜欢过年

7、喝九龙斋,主要是因为酸梅汤可以解油腻。过年的时候,一般都大鱼大肉,吃得比较油腻,而九龙斋正宗酸梅汤富含大量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氨基酸、膳食纤维等,可以调节人体酸碱平衡,起到解暑、解酒、消食开胃、排毒、美容、解油腻等作用。九龙斋酸梅汤的主要原料乌梅、山楂均是去油的碱性食品,陈皮则能极好的抑制糖类转化为脂类,对去除肠胃中积存的油腻十分有效。3.4东来顺东来顺饭庄是北京饮食业老字号中享有盛誉的一个历史名店。上个世纪初,清政府实施新政,开放市场。1903年,伴随着北京开辟最早、名声最大的东安市场的出现,东来顺饭庄的创始人丁德山兄弟,手推小车、带着木案和几个板凳来到东安市场北门,摆摊叫卖清真吃豆汁

8、、扒糕。几年后,丁氏兄弟立铺挂牌,“东来顺”由此得名。铺名先是叫“东来顺粥铺”,规模不大,只是一间小木棚,经营品种为豆汁、杂面、馅饼、羊杂。丁德山在原处建起三间瓦房,改招牌为“东来顺羊肉馆”,开始经营涮肉。丁德山出身贫寒,摆摊创业时凭力气挣钱,兴业之后也不失勤俭本色,仍是苦心经营。由于他以诚信为本,讲求货真价实,又善于学习借鉴别人的经营之道和制作技艺,所以,没出几年,东来顺的涮羊肉便与当时闻名京城的“正阳楼”齐名。到了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东来顺改良了涮羊肉的火锅等器具,并以选料精、加工细、佐料全、火力旺的独到之外,一越而成为京城涮羊肉之冠。从此,东来顺便一发不可收,不仅盖起高楼雅间,经营品种也不断扩大发展,形成了集爆、烤、炒、涮于一体的清真系列菜肴,在川、鲁、湘、粤菜系林立的京城,独树一帜,成为北京著名的老字号。参考文献1 梁璐茜.谈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J.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2016年 2 伊博.“东来顺”创建强势品牌研究 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3 郝韵.中国饮食文化 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年 4 张少飞.中国饮食的文化内涵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