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孩子是教育的金钥匙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8249275 上传时间:2023-12-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懂孩子是教育的金钥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读懂孩子是教育的金钥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读懂孩子是教育的金钥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读懂孩子是教育的金钥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读懂孩子是教育的金钥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懂孩子是教育的金钥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懂孩子是教育的金钥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懂孩子是教育的金钥匙1.尊重孩子,走进孩子的心灵我和许多教师一样 ,总认为, 学生尊重老师是理所当然的。 当 我与孩子们相处了几个寒暑后, 我深为我的“理所当然”感到羞 愧。走进孩子,走进他们的童心世界后,我才发现一个道理:与 学生沟通的桥梁是尊重学生。 只有尊重学生, 才能更好的与学生 沟通。师生关系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 而在人们的相互关 系中,最起码要做到人格平等,互相尊重。所以学生尊敬老师, 老师尊重学生是天经地义, 理所当然的。 然而师生关系又不同于 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老师对学生有教育的责任, 保护的责 任,也就是说对学生既要严厉,又要平等。要在良好的教育氛围 下促使

2、他们的身心健康活泼成长。 如果教师只要求学生如何做而 不懂得尊重学生,那么,他对学生的一切要求都会落空。教师与学生之间虽然有年龄之分,长幼之分,知识之别,但 人格上的尊严却是一样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 “真的 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 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 才能打到心的深 处。”从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忽视孩子的心灵,忽视孩 子的情感, 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怎样才能使教育的过程成为师 生情理互动的愉快过程, 进而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呢?几年的实 践告诉我最重要的一条原则是尊重学生,这是与学生沟通的桥 梁,又是教育成功的一把钥匙。2. 沟通:教师给孩子最好的礼物2.1 沟通误区:说教

3、和批评产生距离和怨恨。2.1.1 误区一:多说教,少倾听。许多老师家长和孩子交谈 时,只顾自己“畅所欲言”, 这其实是在堵塞孩子的耳朵或让他 们闭嘴,发展下去就演变成为最常见的错误说教。 时间一长, 孩子渴望交流的愿望便会被压抑住。 无论学生犯了什么错误, 教 师都应让他讲话, 决不能堵学生的嘴。 我认为师生所受的教育不 同,认识能力也不一样, 对于某个错误的认识, 教师已洞察昭然, 学生尚朦胧昏然。 犯了错误的学生如果一见教师就遭训斥, 很容 易产生逆反心理, 酿成抗教情绪, 有时会出现“随你批, 听你骂, 大小错误不认帐”的现象。 这样,他们的错误思想或行为非但得 不到及时纠正,反而会给教

4、师带来教育上的负效应。2.1.2 误区二: 喜欢使用强硬的措辞。 许多老师总是难以忘 记自己“教育者”的角色, 以至于和孩子沟通时总是难以保持平 静,“你要”、“你应该”、“你不能”等词语常常挂在嘴边, 结果是老师谈得越多,就越可能说一些不该说的话,这样,孩子 就渐渐失去了与老师交流的愿望。 而教育实践证明, 给点时间让 学生回回嘴,顶顶牛,多少有点益处,至少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 顶撞的“力点”,有利于教师了解事情的各个侧面,体察学生 “委屈”的真情, 从而揣摩学生的错误思想, 透视学生的个性特 点,也有利于教师对教育方法的反思和改进。2.1.3 误区三: 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 许多老师往往不明

5、白 “孩子的观点往往与大人是不同的”这个道理, 所以和孩子交谈 时缺乏足够的耐心, 他们往往在未听完孩子的话就发火, 或者把 孩子对某事的态度或看法说成是小题大做, 这样, 得不到理解的 孩子就很难对老师的苦心加以理解。有些学生,特别是高中生, 由于自我意识较强, 对教师的教育常常是貌恭而心不服, 坚持自 己的错误观点。对于这样的学生,应该多给一点时间,让他们反 思。在反思中,跟他们谈心,沟通情感,增加共识。通过一段时 间,他们是能够认识问题,服从真理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 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思想工作过于急促, 结 果是“欲速则不达”。2.1.4 误区四: 不懂把握时机。

6、 许多老师不懂得把握和孩子 交谈的时机,例如,当孩子专注地做一件事的时候,老师就插进 去打开话匣子,或者孩子刚受了批评,心情还未平静,老师和家 长就想“趁热打铁”去与孩子沟通等, 这样的结果, 只会导致孩 子的抗拒和不满。2.1.5 误区五: 漠视孩子的自尊。 老师在某些问题和决定上 有自己的原则, 并坚持自己的意见是对的, 但这并非意味着要忽 视孩子的意见。 无论孩子的意见如何, 让他发表出来起码有两大 好处:孩子至少被征求过意见,他会更易于接受最后的决定; 这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得到满足。 许多老师和家长在“关键”问 题上总喜欢“封杀”孩子的意见, 这就抑制了孩子与老师和家长进行交流的欲望。2

7、.2 蹲下来看孩子,亲近的师生关系。 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 教育者要蹲下来和孩子保 持一样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 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教育者才能够更 主动地创造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剖析、关爱孩子,为孩 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 在与学生交流时蹲下来与他们平视, 消除 了老师身高带来的压迫感;在学校里,面对学生真挚的问候,要 给予热情的回应; 在课堂上, 用“微笑”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 的距离。 教育的平等不只是孩子之间的平等, 更应是教育者和孩 子间的平等, 教育者和孩子之间的平等是平等教育、 民主化教育 的基础。在教育学生时,要动

8、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中, 学生才会把老师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 的爱护,把表扬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自 觉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心理定势和良好的习惯, 收到“亲其师,信其道,受其术”的效果。不要老是摆着一副道 貌岸然的面孔来威慑学生, 以维护自己“神圣”的地位, 用真诚 的情感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富于同情心,就会受 到学生的爱戴,就能沟通师生之间的心灵,学生就会亲近教师, 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 “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在同孩子 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

9、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他们怎样穿戴,怎样 对待朋友和敌人,怎样笑, 这一切对儿童有重要意义。”可见,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要求学生做 到的自己首先必须做到。 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对学生讲十次道理 所产生的正面影响也抵不上一次反面行为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 响大。如果要求学生不乱插嘴, 那老师就不应粗暴地打断学生的 话。要求学生随手捡起地上的废纸,难道老师就不能也弯弯腰 吗?“身正为范”, “让学生向我看齐”, 这是每个教师要对自 己提出的要求。2.3 谈话的原则:理解和共鸣。作为一名教师, 只有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 多与学生进行轻 松、自然的心灵对话,才能成为学生信赖的大朋友。只

10、有把学生 当作知心朋友, 真诚地和他们互相交心, 架起一座师生间心灵的 桥梁,才能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心灵”。没有理解就没有真正的爱。 不理解孩子, 老师对孩子的爱反 而会使孩子反感,其要害是老师脱离了孩子的实际,强人所难, 甚至把孩子当成执行自己意志的工具。 相反, 站到孩子的立场上 以孩子的目光看待自己的要求, 支持孩子的正当要求, 与孩子同 喜、同忧、同乐,心理相通,情感交融,这样才能爱得准,爱得 深,爱得正当。要深入理解、读懂孩子的心。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如果你真正能够理解孩子的心, 你就会发现, 孩子其实并非要无理取闹,他总是有他内心的道理。理解了孩子的心,老师或父母 就必定会心平气和。我们对孩子生气,其实是对孩子不理解的表 现,也是自己无奈无能的表现。面对孩子的问题,老师首先需要 反躬自问:我在哪些方面还没有真正理解孩子呢?孩子的心灵奥 秘在哪里?我应该如何重新认识孩子并进而调整自己的方式方 法呢?平和和冷静是教育者走向成熟的标志。所以,面对孩子的问题,请永远不要大动肝火。记住那句教育孩子的至理名言:没 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