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低年级预习案例.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8246434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低年级预习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低年级预习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低年级预习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低年级预习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低年级预习案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低年级预习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低年级预习案例.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低年级语文预习案例在一年多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一个好的预习习惯的重要性。 二年级孩子们已经认识了拼音和一定数量的生字,并且学会了查字典,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鉴于这种情况我开始将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作为本学期的教学重点,我们深知预习是课堂教学之前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是学生课前的一种自主认知活动,是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课文先进行了解、质疑、思考的过程。预习习惯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施的效果。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一条鲜明的教学理论:以学定教。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牢牢定位于学,学生学先于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每一教学过程是从学生的自学

2、开始的,教师则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施教,有学有教,不学则不教。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 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在精读指导前,得先令学生预习。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布置预习后,学生们往往无所适从,充其量只是读一遍课文,在读第二遍就没毫无兴趣;或者在老师要求下,不带任何感情的读够老师要求的遍数。因此我们必须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学生在老师的要求下有目的的读书,不提要求就不知道读的目标,更没有读的方法。学得被动,读得无力、无味。课本上也没有留下任何预习的痕迹,这样不仅达不到预习的目的,甚至会养成做事草率的坏习惯。基于上述情况,我摸索出一种简易有效的预习方法。这种预习

3、方法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本方式,在自主活动中完成预习要求,在自主活动中使良好的预习习惯得以养成。这个“切实可行”的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必须是简易、实用、有趣、有效的方法。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精神和小学语文教科书课文前对小学生提出的预习要求,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渐渐的摸索出一种简易、实用的预习方法。我把这种方法用口诀的形式概括出来。口诀如下:一画段儿,二画圈儿(标出我会认的生字),三画找疑难(不认识的生字或者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四抄句儿(摘抄课文里你认为优美的好词好句),五签字(养成习惯之前)这个口诀被我们称为“五步读书预习法”。其含义如下:“一画段儿”即让学生预习一篇课文前,先让学生用笔在课

4、文每个自然段前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序号。这个小序号的标画看似简单,其实在小学生标画的过程中,对文章就有了一种感性认识。知道一篇文章是由许多个自然段构成,有的自然段是由一句话构成,有的自然段是由几句话构成。这种认识对于今后的读写会有较好的影响,使学生知道自己今后作文也可以这样安排段落。另一个作用是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便于操作,如学生在课堂上可直接向老师点明第几自然段的哪个地方有疑问,教师也能方便的向学生点明第几自然段需要注意什么等。实践证明,“一画段儿”的方法,学生非常实用。“二画圈儿”即学生在完成“一画段儿”后,对照课后生字表中需要“学会”的生字,在课文中用“O”画出,由于在课文中需“会写”的生字和需

5、“会认”的生字无明显标志,这样用“O”一画就使学生明确了哪是要求“学会”的,哪是要求“会认”的。在读课文时会对自己画出的需“会写”的字有所重视,印象也比较深刻。实践证明:通过“二画圈儿”的方法,学生一看一画就认了两遍,方法简易实用,识记生字效果较好。 “三找疑难”就是指学生在完成上面画法之后,再读课文的过程中,对不明白的地方在旁边画“?”。读完课文后对疑难问题或查字典,或问同学、老师,或交流讨论解决。“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方有所得。长此以往,真正养成了“一边读一边想”的好习惯。“四抄句儿”就是指学生再读课文的过程中,有些妙词佳句往往会使学生“一见钟情”,这种词句作用不可低估,有些词句可能对

6、学生的思想有触动,能给以启迪;有的使遣词造句恰到好处给人美感;有的是可以帮助自己正确、快速的理解课文等。老师就要求学生摘抄在自己的摘抄本上这样要求会集中学生读书的注意力,学生在读书时也会格外注意妙词佳句,随时标画出。在今后学习中他会对自己画出的“宝贝”不由自主地玩味揣摩,自然训练了其创造性地思维。“学文如积沙,学理如筑塔”。长此以往,提高了学生读书注意力,加强了其对语言文字的内化吸收,训练了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力。这对学生的读写能力是大有好处的。“五签字”这个不用说就是在学生还未能养成习惯时需要家长的督促,等学生真正能自觉做到时,此条就可以删除。 当然这预习法的指导也非常简单:第一,教师先把口诀写

7、在黑板上,最好让小学生抄在他课本的扉页,以便随时参阅。第二,要求学生明确预习的意义和作用,讲解透“五步预习法”的意思。第三,让学生把口诀背诵下来。因为是非常简单有趣的口诀,所以非常好记。第四,以一篇课文为例指导预习。先让学生背一遍口诀,然后按口诀要求边读边画。只要严格要求,不到一周,学生就基本掌握“五步预习法”。最多一个月学生就基本养成按要求预习课文的习惯。第五,建议学生在课外的读书中试用。在实施预习指导的过程中,刚开始学生还能认认真真地按要求进行预习,但日子一长,就出现了敷衍的现象。学生的敷衍主要表现为,在没有读课文之前就动笔标小节圈生字,根本就没有用心读课文,只是把预习看作在书上做几个标记

8、,这样,预习就渐渐失去了它的作用。学生对预习渐渐不感兴趣,预习做得不到位,究竟是学生的惰性,还是我对预习指导得不得法呢。经过一个阶段的观察并与学生进行交流,我感到教师这方面的原因还是主要的。在调查与反思教学之后,使我进一步明白了预习不只是一个教学环节,更应该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预习的有效性应在教学新课时体现出来,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认真预习,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因此进行了以下尝试。改变第一课时的教学策略。学生已对课文预习了,教师应该明确,预习的程度应是第一课时教学的起点,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第一课时的学习活动。初读课文不再指名一节一节地朗读,而是让学生带着一个个小问题

9、,找出有关小节进行朗读,这样才能改变学生第一课时不动脑,只动嘴的现象。这样也能促进学生预习时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在教学生字时,把生字分成三类:1、第一类生字,以前出现的频率较高,学生对它很熟悉,字形较好记,只要熟字换个偏旁就行,这类字我要求学生通过预习自己掌握。2、第二类字也是熟字换偏旁,但是容易混淆,引导学生看偏旁理解字义帮助识记。3、第三类字笔画较多或容易写错,是要多花时间学习的。这种学字方法学生跳一跳才能完成任务,我也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尽量自行掌握。学生会感到,老师没教,我是通过预习自己掌握的,学生预习的自主性就会提高。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只有学生对课文预习透了,教学的效率才能提高。同样,有效的课堂教学更能促进学生进行更为有效的预习。而有效的语文预习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和能力理想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