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基本知识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8239251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4.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籍基本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古籍基本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古籍基本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古籍基本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古籍基本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籍基本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籍基本知识(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籍基本知识古籍(定义 :是中国古代书籍的简称,主要指书写或印刷于1912 年以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 籍。(定级标准2。1、修复技术规范2.1)一、 古籍版式定义:古籍版式指古籍版刻的样式(按:即指一块书版内所刻出的模式,反映在书中,就是一张书叶中所 看到的样式 。包括版面、大小题名、版框、界行、天头、地脚、行款、字数、鱼尾、象鼻、书耳、 书牌、条记、句读、插图等等。1版面:原指按一定行款字数并以边栏、界行、版心、鱼尾等形象为装饰而雕刻或排拣活字形成 的平面。后世即指一版一版印纸。2版框:书叶正面图文四边的围栏,一般指印刷的书。(修复技术规范 2.5.1)。也称边栏,上方叫“上 栏”,下

2、方叫“下栏”,两旁叫“左右栏”。单线的叫“单边”或“单栏”,双线的叫“双边”或 “双栏”。常见的术语有四周单边(四周只印一道粗黑的边线 、四周双边(四周粗黑线内侧再刻一道细 黑线 、左右双边(仅左右粗黑线内侧有细黑线 。3界行:也称界格,指在版面内分割行字的直线。4. 行款:又称行格,指正文之行数与字数。通常以半叶计算,叫做“半叶X行X字”有的直接称“X行X字”,若每一行中有两排字(通常是为大字正文做注解,叫做“小字双行X字”。同一种书, 不同时期有不同刻本,行款也往往不同。故行款可以作用鉴定版本依据之一。5. 天头:图文或板框上方余幅。 (修复技术规范 2.5.4),即版框外空白纸的上方。6

3、. 地脚:图文或板框下方余幅。 (修复技术规范 2.5.5),即版框外空白纸的下方。也称下角。7. 版心:也称中缝,通常指一版印叶的中心比较窄的一行空白行,是书叶对折时的标准。唐末五 代,书的装订形式由卷轴装向册叶装发展,雕版出现了两个半版,北宋和辽时期,两个半版间 出现了两道线,在两线之间的空白处,常常刻上书的题名(通常是简书名 、卷数、叶码、本叶的 字数、刻工姓名或者刻书单位的名称。因为这一行居于两版的中心,所以称为版心。8. 书口:又称版口,就书版(或者书叶)而言,它是版心。对于以包背装或线装的方式装订起来的 书籍而言,这部分为书可以翻阅的开口,故称书口 (蝴蝶装无书口?)与书背相对,可

4、翻叶展阅 的开口。 (修复技术规范 2.8。3)(其含义已经扩大了。)9. 鱼尾:版心中间图形,因其酷似鱼尾,故名。刻于距版心上边大约四分之一处,有时版心上下 都有鱼尾。只有一个鱼尾,称单鱼尾,两个鱼尾称双鱼尾(有对鱼尾、顺鱼尾),个别有三鱼尾。 花鱼尾:鱼尾刻印出花样的。鱼尾的作用是用来标示中缝线,作为折叶的标准。10. 象鼻:鱼尾上下到版框有一条线,叫象鼻 (这只是一种说法。李致忠先生提出另两种说法,一是 我们暂且采取第一种说法,主要说明什么是黑口、白口)象鼻为一条细黑线的叫细黑口(或小黑口 ,象 鼻为一条粗黑线的称为粗黑口(或大黑口 ,无象鼻(即无黑线)者为白口。11. 书耳:版框外左上

5、角的空格,里面刻有简单的篇名,因为形状象书的耳朵,所以称书耳。 其中的题名叫耳题、耳记。12. 书牌:又称牌记,与现在的版权页类似,常常刻有书名、作者、镌版人、藏版人、刊刻年 代、刊刻地点等。明清时期的书牌作用多为表示特色和所有权,而明清以前(后?)则更多的是 刻书题记,讲刻书缘起,选用底本,校本,甚至多少具有广告宣传作用。13. 大题:指一种书的题名。14. 小题:指一种书内各篇各卷的题名。15. 墨钉:又称墨等。指版面上常有文字般大小的黑墨块,形状似钉帽。出现的原因是文稿雕 版时未定的文字,等待校勘后写上去再印。16. 朱丝栏、乌丝栏:行格界栏以红色印的称为朱丝栏,以黑色印的称为乌丝栏。主

6、要見于唐 以前写本。明清时期,亏有印刷各种颜色笺格的作坊,用不同颜色界栏笺纸抄写的古籍,通常word 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 直接著录为红格、黑格、蓝格、绿格等等。二、古籍的结构 单叶装订成册,就成为一部古籍。而古籍的结构是指一部具体古籍外在形式和内容的各个 组成部分,在流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特定的名称。1书衣:俗称书皮,也称封皮 (修复技术规范 2.9) 是为保护书而在书的前后加的封皮,一般选用较 硬的纸作为书衣的材料,并在书衣上题写书名。2书签:用作题写书名的长方形纸条,一般贴在古籍封皮左上角。有时还有册次和题写人姓名。 3书叶:按文稿顺序排列的书写、印制的单张纸叶。(修复技术规范 2

7、.5)4书名叶:位于护叶(准确的说应该是书衣)之后、所有书叶之前。常镌刻书名、作者、刊刻时间及 地点等项内容.(修复技术规范 2.6) 又称封面、封、面叶、内封面。5护叶:也称副叶,用以保护书芯或连接书衣。(修复技术规范 2.7) 一般是一张空白纸。在书名叶 或前或后。6书芯:指书衣以内或未上书皮以前已订在一起的书册 (修复技术规范 2.8)7书脑:书芯订捻、缝线以右的部分。(修复技术规范 2.8。4) 即装订时,锥眼订线的地方。8书脊:(又称书背),与书口相对,上下封皮相隔或连接的部分,相当于书籍的厚薄度。(修复技 术规范 2.8。5) 即一书装订处的侧面,如同书的脊背,所以称书脊 (关于书

8、口,在版式中已 提到,是一部书可翻叶展阅的开口)9书首:书籍上端切口处。(修复技术规范 2.8。1) 又称为书头。10书根:(修复技术规范2.8。2 用的术语叫“书脚”,解释为:书籍下端切口处,亦称书根。)有 些古籍在书根上有书名、卷数、册数,但书根上这些题名不一定准确,有些是刻板时印 上,有些是藏书者自己为方便翻检、阅读或者保护而写上去的,多半是简名。11书角:天头和地脚右端。(修复技术规范 2.8。7)三、古籍的内容 一部古籍通常由封面题名、序、目录、凡例、正文、跋、卷首、卷末、附录、牌记、笺、 注、疏等内容组成。1 封面题名 (即前面所讲书名叶(也称封面)时所提到的)古籍封面通常题有著作

9、责任人、刻 印者、藏版者、刻印时间、版刻次第、附刻等内容。2序:是一部书的序言,有的是作者自己写的,也有刻书人、合著者、注释人以及作者 的朋友作的。作者的自序多叙述家世、活动,阐明著作宗旨。他人作的序主要介绍作 者的生平及书的内容、价值。刻书人的序则说明书的流传过程、刻印经过、目的等。 一部书刻印的次数越多,序文往往越多。古代(指早期如卷轴装时)多列于书末,后一般 放在书前。3目录:一部书正文之前的篇章名目,称为目录,或目次。它是一书的纲目,反映了一 部书的章节体例。读者可以由此了解这部书的大致轮廓 (分多少卷、多少章、多少节、多 少回,各部分各自是什么类别,有哪些篇等等。古书最多是分卷(ju

10、dn)的。受卷轴装的影响,一篇 即一卷轴,后来即一部分完了,就定为一卷。注意,卷数不等于册数。一册中可以有一卷,也可能有 多卷。册与装订有关,卷与内容有关。目录中所题的卷数是我们著录的重要依据之一。)较早的古 籍目录多放在序文后面,一般印在卷首之前。大部分的书有时除去卷首有总目录外, 名部分还有分录。一些有前后集的古籍,目录多分散在各部分。4凡例:说明书的著述内容和编纂体例、编制原则的文字,多列在目录之前。还一些凡 例题有凡例作者的姓名。5正文:全书的主要部分,是书的主体。按照实际内容容和篇幅划分卷次,每卷的开头称做卷端,卷端题有书名(首行)和著者姓名、校注者姓名(在首行后数行,低N字)等内

11、容。word 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而一部书的正書名(大题)一般按正文首卷卷端所题书名著录。通常大题在卷端(首行) 上端,但由于受到竹木简书的影响,古书也有将小题(即篇名)放在卷端上方(卷端上题 , 而将大题放在卷端下方(卷端下题 ,就是所谓“小题在上大题在下”的格局。这种形式, 到北宋仍被沿用,形成北宋雕版书在版式上的特点。因此在著录书名时,要注意卷端上题 是否为正书名。6 跋:又称后序、后记。内容多为叙述版本源流或刻印经过。多放在正文的最后,少数 也有放在正文之前(这主要是装订的问题了。) 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跋,是刻印(排印)在书上的,原书的一部分。跋文中所涉及的刻书情况与版 刻年代

12、、刻版主持人、刻版地等等有关,而跋文作者与收藏者的批校题跋著录要有所区别。7 卷首、卷末、附录:正文以外的内容,如序、跋、作者传记、目录、凡例等。另做起 讫,单独分卷,放在正文前称为卷首,放在正文后称为卷末,也称为附录。书中有时 刻有其它篇章的内容,或者本书内容的附加材料,也称为附录。8 笺、注、疏:对书正文的解释,一般分列在各句下。注容易理解,至于笺,汉语大词典 解释:后世把注释古书,以显明作者之意为笺。宋洪迈 容斋五笔经解之名:“鄭康成 作毛 詩箋,申明傳義,他書無用此字者。”疏也是如此,指阐释经书及其旧注的文字。笺注疏者一般要在 书名责任者著录,依次排在第一责任人后。9 著作方式 (附带

13、提及)一般依规定著錄,特殊情况可依原書所题著錄。 撰:著述的著作,如卷端下题:“学”、“述”、“著”等; 编:将多种著作整理、编排为一种书(一般指丛书 ; 輯:收集他人的著述或零散文字,汇集为一种书;如 修、纂:主要指官修书的著作方式。主持其事者为“修”,实际编写者为“纂”。如地 方志,主持的官员为修,编写者为纂;注:對一书的内容、文字进行解释;如果卷端下题直接作XX笺”或XX疏”则著作方式亦直接作笺或疏,等等。即特殊情况可依原書所题著錄;譯:将一种文字翻譯成另一种文字;繪:插图、画谱的创作;書:指书法作品的创作;篆刻:玺、印的创作。四、古籍的装帧(1)简策 中国古代书籍的装帧始自简策。在纸发

14、明之前,甚至在纸发明以后数百年间,也就是从 商周到东晋的数千年中,中国古代书籍主要载体是竹木。简策意即编简成策,古人将竹木加工处理 成狭长的简片,把若干简用绳编连起来即为策。竹简在制作过程中还要经过杀青”这一道工序,亦即烤干竹内的水分。新竹水分大,易腐朽生 虫,保存时间短,因此制竹简时要用火烤干竹内水气,竹子随着水分的减少由青而黄,故称之为杀 青”,正如古人所云:杀青者,以火炙简令汗,取其青易书,复不蠹,谓之杀青,亦谓汗简。”古人为保护正文少受磨损,开头两根常为空白简,称作赘简。赘简背面上端竖写篇名,便于检索 下端题书名,便于归类保存。简策一般卷起存放,以最末一简为轴,从左向右卷成一束,这样篇

15、名 书名就露在外面,类似于今天的封面。把卷起的简策捆扎之后,或装在帙”、囊”里,或盛在筐 篋中,以免散乱。简策是中国最早的书籍装帧形式,它所体现的书籍保护理念对后世影响颇大,不断地被继承和发 扬。如,赘简演变成护封、封面和扉页,帙”、囊”演变成函套”等等。(2)帛书卷子装中国蚕桑丝织业起源很早,王国维认为至迟亦当在周季”缣帛即作为书籍的载体,与简牍并行 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帛书是战国中晚期的长沙子弹库楚缯书”。帛书与竹木简长期并行,虽然二者质地绝然不同,但帛书的装帧形式却在简策的影响下出现卷子word 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 装。卷子装的帛书一般写在半幅宽的缣帛上,文字从上至下,由右至左。为

16、使文字整齐,大致根据 简的宽度用墨笔或朱笔划上界行,后来则用朱丝或乌丝织出,是为乌丝栏、朱丝栏。卷首仿照简策 中的赘简,留下一段空白,保护正文不被磨损。卷尾粘以二三厘米宽的竹片作为轴心,将帛书像简 策一样从左向右卷成一卷。这便是后来卷轴装的雏形。写在整幅缣帛上的帛书,卷收不便,只能折 叠存放,天长日久,折处极易断裂,故这种方式不甚流行。缣帛作为书籍的载体,优点是质地柔软,洁白易着色,可以随意折叠卷起,份量轻,便于携带, 然而因为价格昂贵这一致命缺点,所以很难在民间通行。因此,考古发掘中竹木简的数量要远远多 于帛书。(以上两种缺藏)(3)卷轴装纸作为书籍的载体可能始自西汉末年,与简帛并行使用数百年。由于纸张价廉物美,携带方便, 逐渐取代了简帛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