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现代农业研究院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8228812 上传时间:2024-01-27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2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峡现代农业研究院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海峡现代农业研究院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海峡现代农业研究院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海峡现代农业研究院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海峡现代农业研究院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峡现代农业研究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峡现代农业研究院(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峡现代农业研究院项目建议书(讨论稿)目 录第一章 总论一、项目概况二、承担单位三、编制依据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五、结论与建议(一)结论(二)建议第二章 项目背景与建设必要性一、提升厦门对台科技合作水平的需要二、加快推进厦门现代农业高端化发展的需要三、完善厦门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需要四、落实孙春兰书记讲话精神的需要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基础条件一、项目建设区基本条件(一)项目建设区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 (二)基础条件(三)对台农业合作优势二、项目建设单位科技力量雄厚(一)福建省农科院(二)中国农科院(三)台湾21世纪基金会(世界亚洲蔬菜中心)第四章功能定位与建设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建设理念三、建设原则

2、四、建设目标(一)科技创新目标(二)建设进度目标第五章建设内容与规模一、食品加工业研究中心二、亚热带园艺研究中心三、创意农业研究中心四、碳交易中心五、科技交流与服务中心第六章经费估算与资金筹措一、投资估算二、资金筹措第七章 研究院建设与管理一、加强组织协调二、引入竞争机制,推行市场化运作三、两岸三方合作四、台湾专家管理第八章 效益分析一、科技进步贡献二、技术服务贡献三、都市品质贡献四、创业就业贡献第九章 附件一、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联合共建海峡现代农业研究院(海峡农研院)协议书(讨论稿)二、陈桦副省长就建设海峡现代农业研究院(海峡农研院)有关工作的批示第一章 总论一、项目

3、概况1、项目名称:海峡现代农业研究院(海峡农研院)建设2、实施地点:福建省厦门市(具体地点待选)3、规划面积:20公顷(300亩)。4、建设期限:20102012年。5、建设内容:充分发挥厦门市对台合作的地理、人文、科技、经济等优势,围绕海峡西岸农业科技创新、都市型现代农业及农业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研发、碳交易需求,由福建省农科院联合中国农科院、台湾有关科教机构,共同建设海峡现代农业研究院,重点建设“食品加工业研究中心”、“亚热带园艺研究中心”、“创意农业研究中心”、“碳交易中心”、科技交流与服务中心等5个中心。6、主要功能:建立政府支持,实现“两地四方”合作建设的多元产权结构,具有办院体制、

4、管理体制和筹资体制等制度创新,以及运行机制创新的现代农业科学研究机构,使厦门成为全国一流的对台农业科技合作平台和国内领先的农业科技创新研发集聚地,形成农业科研及高新技术聚集区,吸纳两岸高水平农业研究机构入驻。实现农业生物技术研发创新、亚热带园艺植物种质资源保育利用、创意农业的研发与应用、现代农业研发高地建设和世界性的碳交易中心五大功能。7、投资概算:10亿元,计划分三期投入:第一期2亿,第二期5亿元,第三期3亿。二、承担单位本项目建设任务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台湾有关科教机构(台湾21世纪基金会、屏东大学等)两地三方合作承担。厦门市科技局作为支持和监督单位参与项目建设与管理。主要

5、建设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主要合作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台湾21世纪基金会(世界亚洲蔬菜中心)监督支持单位:厦门市科技局三、编制依据1、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2009年;2、福建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2009年;3、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若干意见(试行),中共福建省委2004年11月15日;4、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福建省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建设的若干规定(闽政199913号);5、福建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纲要,福建省人民政府;6、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7、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6、设五年规划纲要(2006);8、国务院关于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规定(2008年)9、福建省促进闽台农业合作条例(2009年)10、厦门市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决策部署的实施意见(2009年)11、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家级对台科技合作与交流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厦府201074号);12、厦门市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海峡现代农业研究院(海峡农研院)的建设预期将可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1、科技进步贡献海峡农研院是现代农业科技的辐射源,通过创意生产、创意生活、创意生态,促进科技创新成果与产业的结合,直接惠

7、及相关产业的农业科技进步。2、技术服务贡献海峡农研院是高效现代农业发展有效模式,是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的载体,是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的基地。通过技术培训和示范展示,将促进相关产业及周边农民与农业科技人员的科技素质、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效益及农民收入。3、产品质量贡献海峡农研院是市场与农户连接的纽带,可为提升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开发技术、制订标准和规范程序,通过示范、推广应用,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产品安全生产。4、都市品质贡献海峡农研院是集科技、现代农业文化和都市生态园景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绿岛,可为属地城镇的现代都市生活创造新的高品味情趣和满足。5、创业就业贡献海峡农研院是现代农业

8、高技术的聚集地,同时也是科技组群集中区域。因此,将对周边城乡民众的创业,产生积极的示范、指导和促进作用;并可为周边城乡民众提供适当的就业机会。五、结论与建议(一)结论1、建设(中国)海峡现代农业研究院具有必要性。建设海峡农研院是厦门都市农业发展的需要,是厦门市农业产业升级需要,是加强闽台农业合作的需要,也是厦门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需要。2、建设(中国)海峡现代农业研究院具有可行性。海峡农研院的建设具有较好的基础条件。厦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海峡农研院建设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基础条件。规划区基础条件较好;项目建设单位科技力量雄厚,可以为海峡农研院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3、建设(中国)

9、海峡现代农业研究院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4、建设(中国)海峡现代农业研究院基本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通过运用综合措施,项目开发对环境的整体影响小,基本实现不污染或少污染。(二)建议1、鉴于(中国)海峡现代农业研究院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项目建设可行,建议有关部门立项支持。2、鉴于(中国)海峡现代农业研究院主要是社会公益性质,建议国家、省有关部门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3、建议厦门市支持农研院20公顷的建设用地。4、建议厦门市对农研院的建设在高端人才引进、创新研究项目等方面给予持续支持。第二章 项目背景与建设必要性国务院制定的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

10、的若干意见,明确制定了“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独特的对台优势和工作基础,努力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实施先行先试政策,加强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地区经济的全面对接,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向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的战略定位。要求“加强海峡西岸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等,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两岸农业交流合作提供了难得机遇。在厦门市建设海峡农研院,具有较强的必要性。一、提升厦门对台科技合作水平的需要闽台农业格局特点和优势互补性强,是发展合作的重要基础,蕴含着广阔的合作前景。台湾农业技术和生产组织管理水平高,农业研究和品种引进培育系

11、统较为完善,农产品深加工能力强,产销衔接和营销体系比较健全,但是面临着资源少、劳动力成本高、市场有限、对外依赖性强、发展空间不足等问题。福建资源丰富、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市场巨大,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具有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宏观经济环境,但是农业技术、组织管理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两岸农业加强优势互补必将相得益彰,共享其利。随着两岸关系的演变与发展,闽台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分工的深化发展密不可分。两岸经济关系的深化与发展,是两岸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必然结果。厦门可以充分发挥对台交流的地理、人文、经济与科技优势,建设海峡现代农业研究院(海峡农研院),吸引国内外尤其是台湾科技人员、企

12、业家参与建设,使厦门逐渐成为大陆最重要的台湾科技人员创业园、台湾农业企业研发中心、台湾创意农业培训中心和农业创业辅导中心等,成为国内台湾农民创业园的技术支撑和台湾农业产业转移的技术承接中心,从而提升对台交流的层次和水平。二、加快推进厦门现代农业高端化发展的需要目前,福建省农业已经进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转型时期,厦门现阶段的农业发展仍与全市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进程极不协调。本项目依托厦门的区位、人文、经济和科技等优势,以及中国农科院、福建省农科院、台湾有关科教机构等的技术、人才等优势,进一步整合国家、省、市乃至两岸农业科技资源,院市共建,有利于推动最新农业科技成果在厦门及周边的转化与示范应

13、用,带动闽南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有利于做大做强厦门市的现代农业,促进厦门都市农业的发展。对厦门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农业高新技术的集成和转化,加速厦门农业现代化进程有重要先导意义,促进厦门市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尤其是农产品加工业和创意农业的发展,有助于从根本上提升区域农业及农村综合竞争力,进而推动厦门农业走向高端化。三、完善厦门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需要本项目以研究院为载体,采用市场引导和政府推动相结合的运行机制,通过两岸高水平农业研究机构的通力合作,吸引国内外(包括台湾)高水平的研发机构入驻,有利于厦门建成海峡西岸经济区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形成农业科研及高新技术聚

14、集区,健全厦门技术集成创新和转化推广体系,有利于提升厦门科技的综合实力,将为厦门科学发展、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本项目还可提升厦门城市品位。借助厦门优越的区域环境和信息、科技、交通和市场优势,探索发展创意农业和碳汇交易,有利于将厦门建成全国一流的对台农业科技合作平台、国内领先的农业科技创新研发集聚地、国内领先的创意农业研发与展示基地,世界性的碳汇交易研究中心和交易中心。四、落实孙春兰书记讲话精神的需要2010年,省委书记孙春兰在第二届海峡论坛大会上指出,我们要抓住难得机遇,进一步加快发展,厚植两岸经济合作基础,积极探索建立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共同发展。两岸合作建设

15、研究院,是落实先行先试,密切闽台交流合作的具体举措,有利于发挥厦门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的试验区作用,可望使厦门建成两岸农业科技合作的重要基地和枢纽。两岸合作建设研究院,计划招聘一位台湾高层次专家担任院长,专门负责研究院建设,也是落实省委聘用台湾专才担任科研院所管理职务的具体措施,有利于促进闽台人才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交流合作。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基础条件一、项目建设区基本条件(一)项目建设区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 1、地理条件项目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厦门是中国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这里气候宜人,风景秀丽,环境整洁,拥有“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十佳人居城市”、“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