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写作》(2)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8228505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与写作》(2)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阅读与写作》(2)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阅读与写作》(2)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阅读与写作》(2)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阅读与写作》(2)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阅读与写作》(2)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与写作》(2)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阅读与写作(2)形成性考核册写作编-作业1一、名词解释1、艺术构思艺术构思是指在正式行文之前必须的重要的构思过程,它包括主题提炼、文体确定、材料选择、谋篇布局、选择表达技巧、思考读者意识、形成写作提纲这一系列过程。2、文脉文脉就是我们常说的“脉络”,指文章中为表现主题、组织材料而形成的统摄首尾、贯穿始终的思想内容和条理。它与“线索”是一组既对立又统一的结构要素。3、表达方式是指在艺术构思过程中,确定的文章表情达意的技巧,表达方式主要又五种,分别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4、读者意识是指由于写作目的和诉诸对象的不同,而要求作者在写作之前对读者群体的研究意识。一般包括对读者自然情况的划分和

2、对读者心理角度的划分。5、结构提纲是指作者运用相应的语言文字,将酝酿、构想所形成的文章意思系统以纲要的形式固定下来。6、语境语境就是语言环境,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是的特定环境。分为语言的语境和非语言的语境两大类别。二、简答题1、写作的前提和基础(1)、掌握充分的信息资料(2)、考虑作者生活的积累和思想的修养(3)、进入宽松自由的写作氛围2、确立主题的原则和基本要求 原则:(1)、要满足社会的客观要求。(2)、要顾及读者的接受效果。 要求:(1)、深刻、新颖。(2)、鲜明、集中。3、主题提炼的方法沿着正确的途径,调动各种思维方式,对材料深入发掘,从而便能够形成一个明确或相对明确的观点、情思或感受。

3、4、材料选择的原则和要求 原则:(1)、有力地表现主题。(2)、使总体构思更加明确化。 要求:(1)、真实、确凿。(2)、充实、典型。 (3)、新颖、生动。5、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 规范、准确、鲜明、简洁、质朴、生动6、文脉的内涵文脉就是我们常说的“脉络”,指文章中为表现主题、组织材料而形成的统摄首尾、贯穿始终的思想内容和条理。它与“线索”是一组既对立又统一的结构要素。脉络和线索都是比喻说法。线索与脉络是表与里的关系,既有统一性又有差异性。深层的脉络必须符合客观事物的逻辑即发展变化规律,一般来说是不可见的;表层的线索则允许非逻辑化的设置、安排,而且是具形化的、可见的。三、论述题1、如何处理材料材

4、料的处理是指将文章所用的材料大体选好之后,即将写入文章的时候做的一些技术处理工作,主要包括剪裁和组合。剪裁应遵循以下原则:(1)、对表现主题起作用的要详,起辅助作用的要略。(2)、复杂难懂的要详,简单明确的要略。(3)、新的、人所不知的要详,旧的、人所共知的要略。(4)、突出强调的要详,含蓄委婉的要略组合应符合以下规律:(1)、材料要相互支持,而不排斥。(2)、材料之间要有密切联系,而不是简单的、表面的拼凑。2、怎样谋篇布局?谋篇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1)、尊重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2)、服从表现的主题(3)、参照各种结构类型(4)、考虑文章的篇幅谋篇布局还应符合以下要求(1)、完整 完整包

5、含以下几层含义:文章各个局部要结合成一个完美统一的整体;构成整体的局部要相对齐备,不可无故残缺;各局部在文章中要占有适当的地位。(2)、连贯 结构完整要靠连贯实现,若局部各自为政,不能一以贯之,就谈不上完整,而连贯就是文章各部分在内容脉络上的贯通,在语言形式上紧密衔接。(3)、严密 严密包含以下几层意思:各部分之间有内在因果关系;各部分要相互扶持,不得自相矛盾;严密更主要的是指结构具有内在凝聚力。(4)、灵活 在结构文章时虽然有些原则必须遵守,有些要求必须满足,但是不能把它们当作教条、当作一成不变的东西来生搬硬套,而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3、表达技巧有几种方法?你是怎样理解和运用表达技巧的?

6、表达方式主要有五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 首先,表达技巧的运用不是固定的,在写作实践中是可以灵活运用和组合搭配使用的。例如我们可以灵活运用直叙和曲叙、实写和虚写。叙述变化还可以有一些特殊技法,如截取法、开合法、通感、定格、特写、叹咏、回荡的技法。其次,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这五种手法在不同文章中虽然各有所侧重,但在具体文章中,这五者却不是彼此孤立、截然分开的,而常常是互相交织、综合起来使用的。比如抒情的两种方式,直接和间接抒情,若能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用,效果会更好。另外,有些文章中更是组合运用多种技巧,如叙述中有描写,描写中有叙述,从而使文章充满了艺术感染力。4、谈谈修改的

7、意义?修改定稿对于文章及文章写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修改定稿可以保证和提高文章的质量。经过修改定稿,不仅会去掉文章的毛病,而且会大大改善作品,使文章更趋完善,从而保证和提高文章的质量。第二,修改是提高写作技能的重要途径。经过反复、多次的修改,作者的写作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第三,修改也是对读者负责。文章是写给读者看的,文章的价值也要通过读者阅读来实现,因此,好的作者应该拿给读者最上乘的作品,而决不是残次品或不成熟的作品。四、阅读分析1、概括文章的写作特色文章题为“风景谈”,不仅包括自然景观,而且包括人们的活动。因此作者落笔于绘景,着眼于写人,以景物突出主宰“风景”的人,构思巧妙,立意深刻。

8、六幅画面,各有其特定含义,且不散乱。作者以“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这根红线将六幅画面串在一起,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种选用典型材料来表现中心思想的方法,即能便文章在结构上舒展自如,又能使文章内容充实,形散而神聚。运用对照和烘托的手法,使主题更加鲜明。语言准确、精炼、生动,能抓住景物的声音、色彩和形态进行描绘。2、沙漠风光 沙漠驼铃 A 石洞雨景D 促膝读书 高原归耕B 月夜晚归 桃林小憩E 桃园即景 生产归来 延河夕照 C 黎明剪影 北国晨号 F 3、下边的话都是议论性的,在课文中起到了画龙点睛、发人深思、感人肺腑的作用;将它们联在一起理解,全文的“神”就能跃然纸上。请在课文中的这些语句

9、下边画上横线,并回答括号中的问题。(1)这里是大自然的最单调最平板的一面,然而加上了人的活动,就完全改观,难道这不是“风景”吗?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人的活动”在课文里指的是什么?“完全改观”在课文中是怎样表现的?答:“人的活动”在课文里指的是驼队的出现。先抑后扬,先极力写沙漠的单调、平板,后着意写驼队出现后的壮观,两者形成鲜明对比,以此来表现“完全改观”。(2)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崇高精神”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答:从高原月夜归耕、粗朴短歌为伴,以劳动创造为乐的军民身上,从延河之滨夕阳之下,生产欢歌笑语,充满生命力的

10、一群文艺工作者身上看出来。(3)在这里,人依然是“风景”的构成者,没有了人,还有什么可以称道的?再者,如果不是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作为这里的主宰,那又有什么值得怀念?这一句和上边一句表述的意思不同在哪里?课文所用的材料是怎样跟它呼应的?答:这一句写出了人类精神活动对“自然”的能动作用,上一句写到人是“风景”的构成者。运用对比手法,先写某些城市青年谈情说爱的平庸生活,接着写一对青年男女在雨中石洞促膝读书的“奇迹”,以表现延安青年的高尚情操,与议论中“值得怀念”呼应。这一对青年男女在“任何情况下,他们不也不会更不至于”,与议论中“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呼应。他们的出现使“沉闷的雨天、寂寞的荒山、原始的

11、石洞”“顿时生色”,与议论中“作为这里的主宰”相呼应。五、写作题 我的母亲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都说世界上有一位最善良,最伟大的女性,她就是我们的母亲,都说人世间有一种最美丽,最温和的声音,那就是母亲对儿女的呼唤,都说这个世界上有一个最伟大、最无私、最勤劳的人,她,还是我们的母亲! 我已不记得母亲在我还是个顽童时的模样,当她的形象深深刻入我的心灵时,她仿佛就已不再年轻。我数着无情地悄悄爬上母亲额头的皱纹,我数着母亲被岁月染白的隐藏于黑发之中的银丝,我数着母亲手上因操劳而变得粗糙的纹路,我始终无言这世上能用什么言语来表达我此时的情感呢! 早晨,

12、我背起书包去上学,母亲总要怜爱地看看我,她总要趁我走到门口时,又匆匆回到厨房拿来一份早点,劝我再多吃一点儿,哪怕我只咬上一口;她总要目送我出去,然后在门口叮嘱:“路上小心!”这样的早晨我已记不清有多少个,这样度过的日子已有十多载! 也许这在许多人看来仅仅是些稀松平常的小事,但是仔细想想,这些平常的小事里,不正蕴含着一位母亲深厚的感情吗?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年轻人得了重病,医生告诉他需要用他母亲的心来治疗,年轻人不忍心。母亲听说了,毅然剖开自己的心脏,让他拿着快去找医生治病。年轻人捧着母亲的心奔向医院,却在崎岖的路上摔了一交,那跌落的心脏发出温柔关切的声音:“孩子,你摔疼了吗?” 这是一个

13、感人的故事,它让人惊叹于母亲的伟大。一个人最先会说的往往是“妈妈”这个词,但是,母亲仅仅赋予了你生命吗?她仅仅抚育了你成长吗?她仅仅是你痛苦时可以与之倾诉、欢乐时可以与之分享的人吗?不!那位毅然剖心为儿子治病的母亲,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请再看现实生活中的故事: 在一次大地震中,年轻的母亲把身体弯成一个弓形,顶住了塌下来的屋顶,而把她的幼子放在自己胸前。当人们发现这母子二人时,这位伟大的母亲,早已停止了呼吸,而她的孩子却在她弓形的怀抱里维系着生命。 这就是母亲!她用自己的身体把她的孩子同那个可怕的世界隔开,在那种情况下仍不忘给孩子一个舒适的怀抱,她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孩子的生命,而她的脸上却无

14、半点儿遗憾。这就是母亲!我想,倘若真有在天之灵,这位母亲得知孩子安然无恙时,一定会欣慰而幸福地笑出来。她决不会抱怨,决不会后悔。这就是母亲! 让我们看看母亲眼角渐渐爬上的鱼尾皱纹,那是岁月的沧桑夺去了母亲的青春;让我们握着母亲那布满丝茧的手,那是母亲拉扯我们成长的一双手;望着母亲日渐憔悴的面容,那是为儿女成长操劳了一生的见证! 有一个人, 她永远占据在你心里最柔软的地方,你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个人,叫“母亲”;这一种爱,叫“母爱”!写作编/作业2一、名词解释1、叙述 就是把人物的成长变化经历、事件的发展演变历程表达出来的方式。内容包括人

15、物、事件、各种事物。2、细节描写 就是对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服饰、表情和心理以及事物的细微处所作的具体而细致的描写3、白描 也称“粗笔”,原是中国绘画技法用语,与“写意”对称,属于工整细致一类密体的画法,在文章中则指用细腻入微、工整细密的笔触,对人物和环境进行刻画、雕琢的描写方法。4、烘托 也称“烘云托月法”,是中国传统的画技名称,在写作上,是指对人物或事物间接、侧面的描写。5、消息 也称“新闻”,是一种传递迅速、文字简明的事实信息,是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报道。6、导语 是指以极精要的一句话或一段话,概括消息的核心内容和基本主题,以引起读者看下去的强烈兴趣。是消息的精华、灵魂,是消息最重要的开场白,负责统帅全文。具有快、实、新、短的特点。7、通讯 是比消息较为详细和形象地报道典型人物和客观事物的新闻题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