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选修)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8225558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选修)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选修)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选修)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选修)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选修)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选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选修)(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州五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高二历史(选修)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老子主张取消一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回到“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社会;孔 子对“大同”之世推崇备至,对“小康”之世有所微词,但在“小康”的夏商周三代中, 对周公及西周情有独钟。这反映了两者思想的相似之处在于 A主张“无为而治” B倾向保守复古 C倡导“克己复礼” D反对压迫剥削2宋明理学的传统里,程朱理学

2、提出了“知先行后”的观点,陆王心学提出了“知行合一”的学说。王夫之提出了“知行相资以为用”“并进而有功”的辩证的知行观。这从侧面反映出 A宋明理学存在致命缺陷 B明末清初对知行关系有了定论 C儒学的哲学化倾向明显 D儒学知行关系理论的不断深入3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4下图是“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A中国古代科技始终领先于西方 B明清时期中国科技发展由先进走向落后

3、C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 D公元10世纪时中国与西方科技差异最大5曾祖荫教授在中国古代美学范畴一书中写到“针对中国历代美学中情、理的观念与发展作分析,宋元时期的绘画属于情理平衡时期,达到了感性和理性的平衡。”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宋元绘画深受理学影响表现形式趋于单一 B中国画起源于秦汉,在宋元时期达到顶峰 C宋元绘画兼具“穷理”的写实性和“尽性”的写意性 D儒学在宋元时期的变革和转型是中国画发展的必要条件6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习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

4、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 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 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 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 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7清代孙承泽评价:“鲁公忠孝植于天性,殚竭精力以书此碑,而奇峭端严,一生耿耿大节,已若显质之先人矣。”下列下列书体与材料中所提书体一致的是 A B C D8据学者研究,晚清成册的小说至少在一千种以上,其中翻译多于创作,翻译的数量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但18401899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仅7部,这主要是因为当时A闭关锁国状态刚刚被打破 B西方文化的传播遭到顽强抵制C国人更关注西学中的器物与制度 D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强大影响力919世纪60年代末,满清官员志刚在出使泰西记中对欧洲

5、政治制度有如下评述:“泰西立君,不拘于男女,然为君而不能尽君道者,国人不服,则政令有所不行,不得安其位矣”。这表明作者A主张推行君主立宪政体B已超越了当时主流思想C推崇西方的代议制民主D对君主专制危机的警觉10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11孙中山在广州演讲时说:“共产主义是民生的理想,民生主义是共产的实行;所以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要分别的还是在方法。这种把以后涨高的地价收归众

6、人公有的办法,才是中国国民党所主张的平均地权,才是民生主义。这种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这表明他的民生主义 A与中共的共产主义理想本质相同 B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由之路C主要是反对少数人垄断社会财富 D主张贫富均等保障工农幸福生活12毛泽东在探究斯大林犯错误的原因和教训时说,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实践相结合,“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标志着马列主义和中国国情“第二次结合”的文献是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十大关系13邓小平文选第二卷载述:“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光明日报刊

7、登了一篇文章,一下子引起那么大的反应,说是砍旗,这倒进一步引起我的兴趣和注意。不要小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争论,这场争论的意义大了。”这表明当时A“左倾”错误思想亟待消除 B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人心 C真理标准问题形成普遍共识 D媒体存在否定马克思主义倾向14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15“它对于整个中世纪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这个时代的理论家同时做起了实

8、干家,思辨与实验、理论与实际开始,也正是这种结合后来敲开了科学革命的大门。”材料中的“这个时代”A推翻了基督教会神权统治 B深刻地感悟到了人的伟大C描绘了资产阶级理性王国 D直接引发了近代科技革命161520年,马丁路德发表了论基督教徒的自由一文指出:“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而得生。我们的得救,无需借助机构来实现。”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A讲诚信的人一定会因为他的信义而重新被他人认可B有信义的人一定会因为其信义获得新生 C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的事先安排D世间俗人直接对话上帝,灵魂就可得到拯救17苏格兰领启蒙风气之先。17 世纪末,苏格兰居民识字率高达75%,高校入学率居欧洲之冠1768年大不列颠百科全

9、书即在爱丁堡问世,科技在其中占很大分量,表现出鲜明的“苏格兰特色”,形成了英法启蒙并驾齐驱的生动局面。“苏格兰特色”显示出英国的启蒙运动 A注重知识普及 B热衷政治革命 C缺乏理性思考 D追求人性解放182016年6月16日凌晨,LIGO合作组宣布探测到了一个引力波信号,引起了物理学界的沸腾。按照专家的解释,引力波就是“弯曲时空的弯曲曲率的周期性变化向外的辐射,并不是从物体的质量中辐射出来的波”。根据这个定义,下列科学理论中与之有关的是A经典力学 B相对论 C量子论 D进化论19早在达尔文之前,就已经有人提出过进化论的观点。但是真正使进化论为世人所关注的是达尔文于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其重

10、要原因在于该书A结论源于大量第一手资料 B顺应自由主义经济思潮C成为当时学术界、思想界的公论 D是对自然界认识的突破20英汉辞典在解释“bus”时,列出的义项有:公共汽车公共马车火车车厢计算机系统的总线。如果按照历史上这些含义出现的先后顺序来编写辞条,那么正确的排序应当是A. B. C. D.第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60分。其中第21小题12分,第22小题12分,第23小题12分,第24小题12分,第25小题12分。21(12分) 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有子(孔

11、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材料二 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 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 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材料三 宣圣谕。 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冶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 能遵守的便是好人。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 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堂)中,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作好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

12、。明虎墩崔氏族谱族约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张。 (3 分)(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 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3 分)(3)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 据材料三,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 (3 分)(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3 分)22(12分)近代思想先驱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今日中国不受法则必亡是已然则救之之道当何如?曰:痛除八股而大讲西学约而论之,西洋今日,业无论兵、农、

13、工、商,治无论家、国、天下,蔑(无)一事焉不资于学公等从事西学之后,平心察理,然后知中国从来政教之少是而多非。即吾圣人之精意微言,亦必既通西学之后,以归求反观,而后有以窥其精微,而服其为不可易也。严复救亡决论(1895年)材料二 不佞垂老,亲见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严复与熊纯如书(1918年)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尖锐地批评了传统儒学的有关内容,但是他们并未全盘否定儒学。中国的文化、社会和历史,是一个较之传统儒家意义更为广大的传统。在对待这个大传统的态度问题上,新文化运动没有“全部摒弃”“彻底否定”的看法。陈独秀认为,中国文明,包括儒家学说中所包含的许多积极有益的内容,实际上与人类文化的普遍价值相联系相一致。上海某报批评北京大学设立“元曲”的课目,指元曲为“亡国之音”,认为不当讲授。陈独秀反对这一看法。他还公开承认,钱玄同废除汉字的主张过于急切,是对传统语言文字用了“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法”。摘编自李良玉思想启蒙与文化重建材料四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本身都是非常激烈的。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