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中学语文测试卷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8219343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等职业中学语文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等职业中学语文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等职业中学语文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等职业中学语文测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等职业中学语文测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等职业中学语文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等职业中学语文测试卷(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及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请考生在答题卡上答题,在原题上的答案无效。3、请监考老师将原题装订在一起,答题卡与作文装订在一起。一 、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 2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奢望(sh) 潋滟(lin) 蓦地(m) 万斛闲愁(h)B 殷勤(yn) 虬干(qi) 酣眠(hn) 惶悚不安(sng)C 跫音(qn) 雾霭(i) 誊写(tng) 姿态翩然(pin)D 煤屑(xi) 独处(ch) 颤动(chn) 漫不经心(jng)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猖獗 敷衍 倩影

2、 含辛如苦 B 丰姿 春维 袅娜 没精打采C 虹霓 炫耀 猬集 闲情逸志D 朗照 弥望 风致 鸟语盈耳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在评价某些历史人物时,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对他们盖棺论定,还应该特别注意研究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化轨迹。B 这把吉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出国前存在我这里的,本来说存一年,结果朋友一直没回来,这吉他到现在巳经由我敝帚自珍了十年。C 最美的是小镇的春天,草长莺飞,风声鹤唳,走进小镇就如同置身于世外桃源,来此旅游的人一定会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深深吸引。D 这个剧院的大型话剧、歌剧等演出票价不菲,让许多有艺术爱好而又收入不高的普通人叹为观止,无法亲临现场享受艺

3、术大餐。4.依次填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国际互联网传递着世界的最新消息,它_了各国文化,使越来越多的人互相了解。(2)要合法经营,不能靠搞歪门邪道来_。(3)一小时后,这匹烈性大红马终于被他_了。(4)这地区曾一度山洪_,造成公路被毁,交通中断。A 勾通 营利 治服 暴发B 沟通 盈利 制服 爆发C 沟通 营利 制服 暴发D 勾通 盈利 治服 爆发5.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B 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即言记事。C 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

4、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D 虽然读了苦儿流浪记,但也没有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B 能否保持为政清廉,是关系到党和政府能否取得广大群众的信任的重大问题。C 政府正在大力加强廉租房、公租房建设,改造棚户区,用多种方式解决当前存在的房源不足,控制房价上涨。D 贾宝玉天性追求自由,追求真善美,他所处的特定时代的没落封建思想、封建统治和他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7. 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A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B 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

5、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C 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D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8. 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_。比如青春,这个曾被我们无数次吟诵、无数次咏叹、无数次自作多情的美丽字眼,当我们拥有它时,总不免出奇地慷慨,_,一旦意识到很快就要挥手作别时,我们才蓦然醒悟:_!越是失去之后才显示出价值的东西越是珍贵的东西越是珍贵的东西在失去之后越显示出它的价值犹如一掷千金、挥霍无度的百万富翁犹如百万富翁一掷千金般地挥霍无度一个多么凝重而悲凉的时刻降临了一个多么沉重而悲伤的时刻到来了A B C D 9下列语句表达得体的

6、一项是( )A 我俩的合影我一直当做文物惠存着。B 你的稿子有几个不大通顺的语句,我斗胆为你做了斧正。C 你寄来的说明书,我有几处看不明白,特去信垂询。D 我的一首小诗在星星上发表了,现抄寄给你,请雅正。10. 下列关于对应关系正确的一项( )A 李白(六一居士)唐越中览古B 苏轼(东坡居士)宋念奴娇赤壁怀古C 李清照(青莲居士)宋声声慢D 杜甫(香山居士)唐登高11.与下列典故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封狼居胥 门庭若市 目眦尽裂 卧薪尝胆A 霍去病 周瑜 张飞 勾践B 邹忌 周瑜 樊哙 勾践C 邹忌 霍去病 勾践 樊哙D 霍去病 邹忌 樊哙 勾践1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正确的一项是( )A 唐

7、代诗歌发展可以分为初唐、盛唐、晚唐几个阶段,白居易属于晚唐时期的代表。B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按字句多少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C “唐宋八大家”指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D 盛唐时期山水田园派的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是岑参、杜牧。二、判断正误(在后面的括号里对的打“”,错的打“X”;每题1分,共5分)1、 李白和杜甫都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所以后人称他们为“李杜”。( )2、疏,是臣下写给皇帝奏章的一种。谏太宗十思疏是唐代谏臣魏征写给皇帝唐太宗的奏章。 ( )3、小说的三要素是时间、情节和人物。小说情节一般

8、由四部分组成,即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 )4、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5、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被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 )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_ ,潦倒新停浊酒杯。2、执手相看泪眼,_。3、_ ,到黄昏,点点滴滴。4、凭谁问:_?5、故不积跬步,_ ;不积小流,_ 。四、阅读理解题(共 35 分)(一)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3分)故都的秋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

9、这“秋”,这故都的秋味。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

10、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

11、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

12、长。)“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啦!”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北方的果树,到秋天,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沙尘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 Days。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的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赞颂秋的文字的特别的多。但外

13、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的不多,也不想开出帐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总能够看到许多并于秋的歌颂和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特别能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能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和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南国之秋,当然也是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1、 北国之秋有怎样的特点(用原文句子回答)?这样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2分)2、 文中描写了哪五幅故都秋天的图景?以“X X X X图”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