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师与家长联手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打造美好未来.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8203481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教师与家长联手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打造美好未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谈教师与家长联手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打造美好未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谈教师与家长联手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打造美好未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谈教师与家长联手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打造美好未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谈教师与家长联手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打造美好未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教师与家长联手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打造美好未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教师与家长联手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打造美好未来.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教师与家长联手帮学生养成好习惯打造美好未来党育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家林格说:“教育要抓根本,这个根本就是习惯。习惯既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又是一切教育的最终成果。”印度也有这样的名言:“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命运。”处在小学阶段的少年儿童自我意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可接受性强。教育者若能给予恰当的带有启蒙性、基础性的引导和帮助,少年儿童的行为能力就会健康地发展起来。培养少年儿童养成良好习惯,将能有效促进他们人

2、格结构的优化,使儿童终身受益。怎么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呢?从教多年,本人总结了一些实践经验。 一、掌握差异,因材施教 在一个班级里,学生的脾气性格各有不同,习惯爱好也相差甚远。如果不对学生逐个了解而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势必难以取得明显的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因此,只有做到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十分了解,才能够了解学生多方面的情况,如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深层次的思想境界、好恶观点等,对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习惯及时而准确的作出判断,并制定出解决方案。所以,老师要主动与学生交心,在与学生轻松自在的交谈过程中,打消学生对老师的陌生感,尽快成为每个学生的好朋友。要注意通过观察、谈话等方式

3、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在掌握了每个学生的长处和不足后,老师就可以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性格作出有差别的教育方式,或激励,或批评,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榜样示范,言传身教 老师以身作则。在孩子们的眼里,老师是完美无缺的榜样,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小学生具有崇拜老师、模仿性强的特点。而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相当大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表现出良好的习惯,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树立优秀学生榜样。在培养行为习惯方面,榜样的力量十分重要。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

4、的”。小学生的可塑性强,给他们树立什么榜样十分重要,如果用正面的典型给他们做榜样,就可以激励他们向积极的方向去努力。多给孩子树立身边的榜样,挖掘每个孩子身上的优点并树立典型,孩子们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就会不由自主地以他们为标准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经常从学生中评选出“文明标兵”、“礼仪之星”等,让学生从身边的人和事中受到教育。还结合班队活动,让孩子们通过各种形式的体验,来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从而指导个人行为。 三、持之以恒,反复训练 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形成的一种自动化了的行为动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必须有一个过程。老子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

5、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细致的过程,不能寄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须从一点一滴抓起,不断强化,持之以恒地渗透。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就自然形成了. 四、与家长密切配合 学生,家长,老师是教育的三个主要方面,教育需要合力,只有三方面同心协力,众志成城,方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那么,教育者与家长成功合作的有效途径有哪些呢?第一,有效家访。家访是教育者走进学生心灵、缩短老师与家长心理距离的的最好方式,是因材施“教”的最好途径,教师要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用不同的方法来处理好不同层次家庭的关系。每个家庭都有其家庭背景,教师需根据不同的家庭制定不同的策略,为

6、各个家庭量身定做不同的策略。这样才能在家校合作中有的放矢,游刃有余。第二,培训家长。利用家长会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培训,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针对班级具体情况,详细制定培训目标,保证培训的创新性和有效性。还可以请教育成功的家长交流教子经验等等。对家长培训的目的,一方面要提高家长实施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要让家长更好的了解学校,提高对学校教育设计、教育理念的认知水平,有利于家长从自身的角度和立场来帮助老师推进教育方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第三, 班主任热线。班主任可根据自身实际设立固定的班主任热线,加强家校沟通,随时彼此协作解决教育中出现的问题。第四,利用网络。通过班主任博客,使家长学生老师“

7、一线牵”。建立班主任邮箱,创建班级论坛等等,有时它能更真实的反映问题。这是网络时代背景下的一种家校合作的新型方式。第五,加强学习。向家长推荐优秀教育书籍和教育网站。让家长掌握少年心理发展的有关常识,了解孩子的各种心理特点、存在问题,并掌握一些简明实用的矫正方法,使家长重视并积极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教育者希望通过对家长施加积极影响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教育者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到底要指导家长做什么呢?第一,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家庭教育能否取得成效,家长的教育观念正确与否是关键。所以,教育者要积极向家长宣传现代教育理念,并使之入脑、入心,形成正确的亲子观、人才观、教育观,使之成为

8、家庭教育的行动指南。并鼓励家长学习育人知识。 第二,要以身作则。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身教重于言教,不可自己嘴上一套行动上一套,言必信,行必果。否则会失去了孩子的信任。第三,营建良好家庭氛围。为孩子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不仅有助于孩子学习,更有助于养成孩子和善待人等好品行。事实证明:来自不和谐家庭的孩子很难有个成功幸福的人生。第四,教孩子做人。让家长明白:一个人,无论做什么,首先做的是人,把人做好了,才能做好其他事。家长一定要通过身教、言教,抓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对孩子进行做人教育,培养 孩子成为一个明理、诚信、品质好的人。第五,教孩子学会感恩。家长

9、采取多种方式,让孩子明白父母生活的艰辛,理解、体谅、关心、尊重父母,适当行家务劳动,增强家庭责任感。还要让孩子懂得理解和感恩老师。因为拥有富足心态和感恩情怀的人才会是一个幸福的人。第六,正确对待孩子,接纳孩子的优缺点。人无完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对孩子的优点进行鼓励、表扬;对孩子的缺点要指出,并耐心引导他改正。要学会赏识自己的孩子。第七,让家长理智对待孩子的学业。成绩固然重要,但成绩的取得是多方面的。家长切不可拿自己的孩子与最优秀的学生比,这样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与积极性。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制定可行的计划,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有成就要及时鼓励。第八,关注孩子的思想及

10、社交范围,及时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帮助孩子去判别事非。教育孩子如何与同学及社会上的人交往,引导孩子交益友,不交损友。第九,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读书习惯。第十,让家长认识到,多与老师交流有助与孩子身心健康与学业进步。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地承担起塑造人的细致、复杂的任务”,施行学校家庭教育不仅可以很好地培养年轻一代,而且还可以使家庭和父母的道德面貌完美。没有对子女的教育,没有对学校生活的积极参与,没有父母与孩子之间经常的精神上的接触和相互充实,就不可能有作为社会基层单位的家庭本身,不可能有学校这个最重要的教育教学机关,也不能有社会在精神上的进步” 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的社会化场所,只有实现功能互补,才能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提高学生素质,家长是关键,提高家长素质,教师是关键。愿教育者和家长精诚合作,联手帮孩子打造美好未。昨日的习惯,已经造就了今日的我们;今日的习惯必将决定我们的明天。我们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使孩子们拥有健康幸福的人生,这样我们才无愧于自己,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个称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