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8201605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母亲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我的母亲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我的母亲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我的母亲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我的母亲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的母亲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母亲 .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的母亲教学实录一、整体感知,初识母亲不易的生活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的母亲(出示题目)谁的母亲?生齐答:胡适的母亲。师:假如你是胡适,你怎么向别人介绍母亲所处的这个大家庭的情况,试着来说一说。生1:家庭中有大哥二哥大嫂二嫂。师:你从家庭成员的角度进行了介绍。同学们对他的介绍有什么补充吗?生2: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二哥在上海经营,大哥从小就是败家子,大嫂是最无能又最不懂事的人,二嫂是个能干但气量很小的人。五叔是个不务正业的浪人。师:家中有一大堆儿女,大女儿大儿子都比母亲大好几岁,这样人家的后母可不容易做啊!母亲的生活确实不容易。我们不由得感叹:(幻灯片出示)“母亲的命真啊!”

2、 生(全班自然接着说):母亲的命真苦啊!(师板书“苦”)二、细细品读,理解母亲多面的性格 师:母亲的命这么苦,她会跟人去诉苦吗?会还是不会?请用跳读法到文中去找找理由,并用笔划出关键词句。 (学生动笔划。) 生3:她不会诉苦,她会回避。第10自然段说“她悄悄走出门去,或到左邻立大嫂家去坐一会,或走后门到后邻度嫂家去闲谈。她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生4:我也认为不会。因为母亲从来不说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师:那她到隔壁闲谈。会谈点什么呢? 生4:(生犹豫了一下)说说家常事,她肯定不会数落儿子媳妇。 生5:她会去诉苦。因为“大哥从小就是败子,吸鸦片烟,赌博,钱到手就光,光了就回家打主意,见了香炉就拿

3、出去卖,捞着锡茶壶就拿出去押。”家里全靠母亲一个人撑着。这么苦会出去诉苦。 生6:她会诉苦。11自然段第四行,“她不骂一个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苦命,留不住她丈夫来照管她。”会向丈夫诉苦。 师:她的丈夫还活着吗? 生6:已经死了。 师:是向已经过世的丈夫诉苦,更准确地说是哭诉。她哭的对象是谁? 生6:哭她自己,哭她自己命苦,留不住丈夫来照管她。 师:哭她自己算不算向别人诉苦? 生6(不好意思地笑):呵,不算,她是怨自己,她连丈夫也不怨。如果诉苦应该是告诉别人家里的哥嫂待她如何如何不好。这不能算诉苦。 师:你有很强的辨析能力。 生7:我认为不会诉苦。因为过年时那么多人来要债,母亲也从不骂大哥

4、一句,脸上也从不露出一点怒色。所以我不同意生6的看法。 师:两种不同的意见,看来更倾向于不会诉苦,能不能从文中找出表现母亲性格的词来进一步证明。 生8:她是那么的温和,那么的仁慈。 (师板书“慈”“和”) 师:很有眼力。刚才有同学是从“哭”中看出她是不会诉苦的,我们一起来看看文中写到的母亲的三次哭。(课件出示描写三次哭的语句) 1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 2我母亲只忍耐着,忍到实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这一天的天明时,她就不起床,轻轻地哭一场。她不骂一个人,只哭她的

5、丈夫,哭她自己苦命,留不住她丈夫来照管她。她刚哭时,声音很低,渐渐哭出声来。我醒了起来劝她,她不肯住。 3这句话传到了我母亲耳朵里,她气得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 师:请三位同学分别读一读,其余同学听同学朗读的时候思考这三次哭有什么不同?(三位学生读) 师:这三次哭有什么不同? 生9:第一次是哭我不争气,第二次是哭她的丈夫,自己苦命,第三次是哭五叔。 师:你是从对象上说出了哭的不同之处。 生10:我认为她第三次哭是因为五叔不尊重她,第二次哭是为了调解和嫂子的矛盾。 师:也就是说,她是有目的地哭。你能把三次哭的目的更准确地

6、都说一说吗? 生10:第一次哭是为了劝我好好读书,并对丈夫的去世感到伤心、怀念。 师:说得简洁一些就是对丈夫的怀念,对儿子的 生(齐答):期盼。 师:继续说 生10:第三次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 师: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清白。谁还有补充吗? 生11:第一次哭是因为还没有尝到生活的甜蜜,她丈夫就去世了。这么小小年纪就守寡,这是一个女人最大的不幸。自己的儿子又不是很争气,对他期待,要他好好学习。 师:所以我们看到她对自己的儿子不只是慈爱,还有 生11:惩罚。 师:怎样惩罚? 生12: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关了房门,先责罚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都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

7、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师:能说一下,你最受不了的是哪一点吗? 生12:拧我的肉。 师:确实,如果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也有些受不了,但是为了对丈夫有个交代,为了对儿子的期望,她对儿子是那么地 生(齐答):严厉。(师板书“严”) 师:她教导我时经常要说一句话,想想这句话应该用什么语气语调来读。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第1次哭时说的话。) 师:再揣摩一下,她说这话时,应该是怎样的语调。 生13:比较伤心。 师: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生再一次有感情地读。) 师:只哭过一次吗? 生(齐答):不只一次。 师:从哪一个词可以看出来? 生14:往往。 师:也就是常常。这个哭只是无声地掉泪,这跟前面其实是一致的,也

8、就是哭也不想让别人听到。这再一次证明,她有苦也不想让别人知道。你说她会去向别人诉苦吗?生(齐答):不会。师:有苦不能说,这才是真正的苦啊!母亲在对待哥嫂的时候,用得最多的一种方式是什么? 生15:忍。(师板书“忍”。) 师:忍到什么地步? 生15:悄悄地走出去。 师:你还能找出几个表明她忍的词来吗? 生15:11自然段。我母亲只忍耐着,忍到实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 师:这是直接写,还有其他地方可以感知到吗? 生8:第10段,“大哥的女儿比我只小一岁,她的饮食衣料总是和我的一样。我和她有小争执,总是我吃亏,母亲总是责备我,要我事事让她。” 师:哪几个词? 生8:“总是”、“让”、。不

9、仅自己忍,让孩子也忍。 师:总是让着她,这是怎样的一种忍让啊!还有吗? 生16:第8自然段。“我母亲从不骂他一句,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也从不露出一点怒色。这样的过年,我过了六七次。” 师:哪个词最能表现忍? 生16:从不 师:所以我们在读第二次哭时要读出她的忍,该怎么读?请你读一读第一句。(生16读第二次哭中的第一句) 师:读时,要突出哪个词? 生16:实在 师:让我们一起来齐读一遍。(生齐读) 师:她的哭跟前面是不一样的。先是轻轻地哭,再是渐渐哭出声来,到最后不肯住。目的是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了吗? 生17:解决了。因为嫂子会端水来劝她。 师:劝她还是认错? 生17:劝她。因为她们之间从来不

10、提谁对谁错。 师:这是怎样的一种忍耐啊!第三处哭,又是怎样的哭? 生18:大哭。师:表现了母亲怎样的一种性格? 生18:刚性。(师板书“刚”。)师:怎么来读出刚性? 生18:抓住“当面”、“当众”、“直到才”读出刚性。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第三次哭) 师:这是怎样的一种刚气啊!这种刚气也是镇住大嫂二嫂、解决种种问题的重要因素。 师:(边说边板书“亲娘”、“后母后婆”、“寡妇”等)在我面前,作为亲娘,满怀对亡夫的思念和敬爱,满怀对“我”的慈爱和期望,她偷偷地哭;在哥嫂面前,作为后母,为了家庭的和睦,她轻轻地哭;然而在外人面前,作为寡妇,为了捍卫家庭的尊严和自己的名声,她大声地哭了。我

11、们从她的泪和哭中,明白了她为什么对孩子那么慈爱而又那么严厉,对家人那么忍让,同时我们也读出了他的刚气。这正是仁慈而又刚毅的中国传统妇女的典范。 慈苦母亲 严刚和忍三、深入探究,领会母亲深远的影响师:那么又是什么,支撑着母亲在这么艰难的环境中,毫无怨言地走下去呢,作为一个寡妇,他最大的精神支柱是什么?生(齐):儿子胡适。(师板书“胡适”)师:胡适到底有没有如母亲所愿成才呢?我们来读一读最后一段。你能从字里行间看出胡适成才了吗?(课件出示末段。生读末段)生19:“极大”说明他受母亲的影响极大,他像他母亲一样仁慈、温和。成才了。生20:“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人管束过我”说明已经从母亲那里学到了如何待人

12、,14岁就学会了如何处理自己的事情,成才了。师:两位同学从性格和待人处世方面认为胡适成才了。还有其它看法吗?生21:不对。“混”说明日子过得并不好,可能并没有成才。师:果真如此吗?(课件出示胡适身份介绍)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字适之。1910年考取官费赴美留学,一生共获取36个博士头衔。1917年7月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党政府 驻美国大使等职务。对新文化运动、新文学革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代表作有文学改良刍议,新诗集尝试集。 师:最震撼你的是什么? 生22:36个博士头衔 生23:北京大学教授、校长 师:有人说大陆有鲁迅,台湾有胡适。胡适深得蒋介石的赏识。胡适在台湾去

13、世时,蒋介石亲手写下挽联:(出示)“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还有人为胡适写下了这样的的墓志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出示,生齐读)这个为学术和文化进步,为思想和言论自由,为民族的尊荣,为人类的幸福而苦心焦思,敝精劳神以致身死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了形骸终会化灭,陵谷也会变易,但现在墓中这位哲人所给予世界的光明,将永远存在。 师:这是多么高的评价和赞扬啊! 师:作为一个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一个受了七年西方新思想教育的大学者,又会怎样评价一个传统母亲对自己的影响呢?(出示)请从文中找一找。(学生动笔找) 生24:“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对母亲充满感激。 生25:“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充满了对母亲的感谢和敬仰。 师:两位同学从字里行间读出了对母亲的感激和敬仰。让我们再回头思考一下刚才同学所提出的“混”字,该怎么来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