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孩子亲密接触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8200522 上传时间:2023-11-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和孩子亲密接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我和孩子亲密接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我和孩子亲密接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和孩子亲密接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和孩子亲密接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教育活动中和孩子亲密接触【摘要】俗话说:“要想学会做事,首先学会做人!”多年幼教实践告诉我,要想教有所获、学有所成,关键的基础和前提,是要抓好幼儿期的德育教育。在幼儿园这个充满童真、童趣的世界里。孩子们可爱,质朴的笑脸给我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快乐。重点是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以榜样的力量,让幼儿都积极参与活动。幼儿期又是可塑性较强的时期,所以,实施德育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教师在平时琐碎而细小的工作中,不断地引导、培养、强化,同样,不良品质的改正,也需要教师因人施教地纠正和引导,加之幼儿年龄、接受能力上的差异,使用的教育方法就更不能千篇一律了。【关键词】 培养 自信 尊重 幼儿教师 专业

2、 发展 能力 幼儿时期,成人对孩子信任、尊重,承认,经常对他说“你真棒”,孩子就会看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进步,认为自己真的很棒。反之,经常受到成人的否定、轻视、怀疑,经常听到“你真笨、你不行、你不会”的评价,孩子也会否定自己,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产生自卑感。因此,成人必须注意自己对孩子的评价,多为孩子的长处而骄傲,不为孩子的短处而遗憾。要以正面鼓励为主,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而是多拿孩子的过去与现在比较,让孩子知道自己长大了,进步了,从而产生相应的自信心理。尤其是特别要给予发展慢的孩子以更多的关怀和鼓励,让孩子懂得人人都有长处,使这些孩子逐渐树立对自己的正确评价。孩子是一棵幼苗

3、,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挫折。如何让幼儿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如何保证他们健康,正常的成为大树,如何让他们有足够的力量去应对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这就不仅要求他们有一个良好、健康的心理。因为只有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才能随人生道路上的重重压力,克服种种困难。才能最佳运用自己储备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各种问题。因此,对幼儿进行心理素质教育非常重要。每次在活动中注意对幼儿自信心培养,以鼓励为主,表扬为辅。自信心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无论在智力还是体力上或处世能力,都起着基本的支持作用。一个缺乏自信的人,便缺乏在各种能力发展上的主动积极性。自信心就像人的动力催化剂,将人的一切潜能都调动起来

4、,将各部分的动能充分发挥出来。善于发现孩子的微小进步,并给予肯定、表扬。使孩子树立自信心。鼓励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这一个过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能让孩子得到一种自我满足。尤其是孩子处在困难的时候,老师的一句话,一个微笑,一个赞美或是一个眼神都可以激发孩子巨大的自信心。我们常听到国外的成年人说这样的话:“孩子,你能行!”这就是鼓励孩子充满自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让孩子明白他们无须完美无缺,只要肯下功夫,尝试,就可以获得成功。从而不断加强他们的自信心。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条件是让孩子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而过多的失败体验,往往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老师应根据孩子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提出适合其水

5、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能完成。注重幼儿习惯的养成,从小让幼儿树立良好道德意识,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它是开展其他一切教育的前提和保证。而尊重实际,因人施教,却是实施幼儿德育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注重养成教育,俗说:“三岁看苗,七岁看老”,幼儿期养成的习惯可以影响他的一生,由于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不同环境的影响,其行为习惯各不相同,而幼儿期又是可塑性较强的时期,所以,实施德育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教师在平时琐碎而细小的工作中,不断地引导、培养、强化,同样,不良品质的改正,也需要教师因人施教地纠正和引导,加之幼儿年龄、接受能力上的差异,使用的教育方法就更不能千

6、篇一律了。如:在托班、小班阶段进行德育教育时,由于本年龄段的幼儿,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力差,几乎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认为别人做的都是对的、正确的,继而去模仿,然后就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和习惯。针对这一特点和实际,在活动中,教师应多采用榜样示范法。以身作则直接告诉幼儿那些事该做,那些事不该做,并尽可能依据幼儿共性及个体差异情况,用简单明了、通俗易懂、新颖的手段让他们理解、接受,可采用人物对话、故事表演、观看图片等直观的形式,实施德育教育,进而使幼儿渐渐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简单而正确的认知轮廓。在中班进行德育教育时,由于幼儿已形成对事物的初步判断能力,但不很准确,很难在对与错之间做

7、出正确的选择判断,这时他们的正确想法需要成人及时给以提示、引导、巩固、强化。对于他们不正确的想法,更应予以及时的引导、纠正、制止。比如:我班曾有一名幼儿带着火机来到班里,我提出暂时由我为他保管,离园时交给他妈妈,可他拒不接受。针对一件事情,我让他说出自己的看法,我对他的选择给予谁对谁错的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评,直接告诉他对的原因,错误的后果及可能带来的危害,在其稚嫩的心灵中确立一种是非的标准,从而自己做出简单的对错判断,明白自己该怎样做了。所以,循序渐进,明白了事理后的孩子们就能更清楚,更明确地了解了一件事情的正确性,并能正确认识到该怎么做,久而久之,好的行为习惯也就渐渐养成了。在大班,幼儿抽象

8、逻辑思维能力开始萌芽,已具备了模糊的自发认知能力,他们对一件事情已能自己去判断,但根据幼儿自身的特点,在各方面又存在着个体上的差异,在教育时就不能一概而论,而更要有针对性的因人施教了。虽然教无定法,但尊重实际,因人施教,却是我们遵循的最起码的原则。孩子从小不培养好习惯,就必然形成坏习惯,坏习惯形成了,再改就很难。另一方面,在孩子小时候加强德育教育,与孩子天真无邪表现并不矛盾,越是懂礼仪的孩子,越能获得自由发展的广阔天地,因为他是受人们欢迎的人。想要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首先,职业道德的学习为我面对现在的工作提供了许多要求。通过学习,我了解要在教师这一行业想要获得成就,最基本的自己首先要热爱这个

9、职业,热爱学生。这句话说的是如此的简单,选择这份职业的人都会说因为我爱孩子啊,所以才会选择当幼师。我们知道孩子是希望、是初升的太阳、是生命的延续。可是我们却没有真正读懂孩子美好的心灵。这过程需要的是成长,成长不仅是量化的,更是成熟的完善。在成长的过程中老师更多的提到的是怎样做一个有幸福感的老师,怎样和孩子一起成长。幼儿教师这是一个劳心又劳力的工作,但在人们眼里,幼儿教师的工作应该是轻松的、愉快的、简单的。当今竞争时代谁没有苦,谁没有压力,关键看我们是怎样去理解这些问题。要迎难而上,变压力为动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最终才能享受职业的幸福感吧!可见,教孩子有感情、懂得爱。有爱,才有责任感;有爱,才有使命感。一切良好的习惯和品德行为,都以良好的情感为动力;缺少了爱和情感,人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所以,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同时,更要重视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感。总之,在进行幼儿德育教育时,教师必须时常参与幼儿活动,与幼儿打成一片,充分了解幼儿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具体发展情况及个体接受差异。有针对性、有层次地帮助幼儿认识问题,抓住存在的苗头性问题,及时予以教育纠正,使之形成正确的品德、行为习惯,才能更好地面向全体幼儿,实现德育教育的任务。参考文献: 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 幼儿科学教育3.幼儿德育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