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图册(选修一)导读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818667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图册(选修一)导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图册(选修一)导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图册(选修一)导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图册(选修一)导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图册(选修一)导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图册(选修一)导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图册(选修一)导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地理图册(选修第一册)“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导读高中地理图册(选修第一册)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社会室和中国地图出版社教学地图编制中心联合编著,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是配合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选修第一册)课本使用的图册。由于该图册是第一次与全国的广大师生会面,为了以便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本文以“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为例,具体论述图册中每幅图的表达内容,及其与课本有关知识点的相应关系,从而抛砖引玉,但愿能给师生提供一种如何配合课本使用该图册的思路。由于该图册是第一次使用,错漏在所难免,但愿专家和各校师生在使用过程中随时提出意见,以便再版时改善。一、人口再生产本课分“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和“人

2、口再生产类型的地辨别布”两部分来探讨“人口再生产”这一主题。人口再生产是人口发展的基本,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规律是人口学的重要内容。课文第一部分是本课的重点,论述了人口再生产的四种类型:原始型、老式型、过渡型和现代型的形成因素及其特点,并指出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再生产类型会沿着原始型老式型过渡型现代型的方向转变,而荷兰堪称为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典型例子。由于人口再生产类型由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决定,因此图册中“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用三率的变化形象地表达了四种发展模式的特点,以及各模式是如何发生转变的,这就用图形印证了课本的文字表述。但是模式图毕竟较为抽象,图册进

3、一步对课本内容进行实例举证,“人口再生产类型举例”以加蓬和中非、塞拉利昂和几内亚比绍、墨西哥和印度、美国和日本等典型国家为例,分别表达出各国在一定期期内的三率状况,从而把四种人口再生产类型具体化。由于目前人口再生产的发展已超越了“原始型”和“老式型”,因此加蓬和中非用的是150年的历史资料,此外几种国家用的是990-1995年的历史资料。图册“荷兰175-1976年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把课本的表格图形化,更形象直观地表述了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荷兰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过程。课文第二部分讲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辨别布。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社会、经济、文化及环境条件等存在差别,因而不

4、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不同。图册“世界各国人口再生产类型(1990-199年)”一图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划分为背景,体现世界各国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从中可以看出所有发达国家的人口再生产类型都已处在“现代型”,而发展中国家虽然从总体上看处在“过渡型”,但也存在某些差别,这就与课本内容互相呼应。图册“世界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比较(18年)”则从地区差别的角度反映了各大洲的人口再生产状况。二、人口数量与环境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表目前两个方面:即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和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第一方面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重要是通过生育率和死亡率来实现的,生育率高、死亡率低,

5、则人口数量增长快;生育率低、死亡率高,则人口数量增长慢。而影响人口生育率、死亡率的环境因素并不相似。图册“影响人口生育率、死亡率的环境因素”一图,从社会环境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两方面列举了影响人口生育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因素。环境对生育率的影响重要通过经济发展水平、生育政策、文化教育水平等方面来实现,这部分内容课本一带而过,图册则给出具体实例加以补充。“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死亡率、出生率的影响(1990-19年)”通过几种代表性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值来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数量的影响。从该图表中可以看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的国家,其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低;而人

6、均国民生产总值低的国家,其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高,其中人口出生率特别高,显示了该国人口数量增长不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口出生率”则从全球的角度显示了经济发展水平(这里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来表达)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文化水平、都市化水平对总和生育率、人口死亡率的影响(199-195年)”反映了文化教育水平、都市化水平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从图表中不难看出:成年人识字率、成年妇女识字率越高(即受教育限度越高)、都市人口比重越高(即都市化水平越高)的地区,妇女的总和生育率越低,人口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也低;而成年人识字率、成年妇女识字率越低(即受教育限度越低)、都市人口比重越低(即都市化水平越低)

7、的地区,妇女的总和生育率越高,人口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也高。以中国和印度为例,体现了生育政策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0年代,中国的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比印度高出诸多,从0年代开始,中国实行筹划生育政策,一对夫妇只生育一种子女,中国的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大幅下降,而印度由于没有实行筹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仍居高不下,到了0年代,印度的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已反过来比中国高出许多。环境对死亡率的影响是通过社会环境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两方面来实现的,课本重要分析了自然环境因素对死亡率的影响。图册“2世纪0年代前因自然灾害世界死亡人口数”体现了地震、火山、滑坡,自然水灾,热带风暴等自然灾

8、害对死亡率的影响;用“993年不同类型国家多种死因人口占总死亡人口的比重”体现了多种疾病及其她因素对死亡率的影响。而“影响人口死亡率的自然环境因素”则以世界火山地震带为背景,突出地体现了地震这一自然灾害对死亡率的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出,每一次的大地震都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从而与课文有关内容相呼应。第二方面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是本课的重点,课本一方面按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分析了人口数量增长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接着从三个方面论述人口数量增多对环境的作用:一是人口数量增长,对资源的压力日益增大;二是人口数量增长,生活排污剧增;三是人口数量增长,生产废弃物增多。“中国都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与人口的关系”“

9、中国农用化肥施用量与人口的关系”两幅折线图以中国为例,间接地反映了这种影响。随着国内人口的增长,大量的生活废弃物产生了,垃圾清运量随之直线上升;随着国内人口的增长,粮食问题也日益突出,为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不得不加大开发资源的力度,大量施用化肥,而这又带来水源等的污染问题。国内只有有效地控制人口数量,才干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三、环境人口容量课本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和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两部分来解说环境人口容量问题。课文第一部分先提出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然后解说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图册用“人类消耗的环境资源”来图解该定义,协助学生明白: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消耗水、矿产、木材、土地等环境资源

10、,而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即环境可以承载的人口数量是有限的。“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图解了环境人口容量的三个制约因素,其中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世界重要国家人口增多人均资源减少”“中国重要社会经济指标的总值和人均值”就是从资源的角度分析了资源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人均占有的资源数量不断减少;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等社会经济指标增长较快,但由于人口数量的增长快,人均值的增长幅度慢于总量的增长,从而在协助学生理解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制约作用时,进一步理解国内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意义。课文第二部分估计了世界的环境人口容量和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图册图解了世

11、界和中国合理人口容量及环境人口容量的一种观点。四、人口素质与环境新大纲比较注重人口的素质问题,人口素质对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影响很大。课本从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环境因素和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两方面来探讨人口素质与环境的关系。人口身体素质的好坏,一方面取决于遗传因素,另一方面取决于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分社会环境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又有原生和次生之分。图册根据课文的编排顺序,对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环境因素一一举例论述。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遗传因素:白化病等诸多疾病都属遗传病,两个携带致病基因的人结合极也许给下一代导致不幸。遗传因素虽然不是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环境因素,但是它深受环境的影响,胎

12、儿在器官形成期极易受不良环境影响而发生畸变,环境污染使这种作用加剧。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社会环境因素有社会制度、经济制度、文化老式、科技知识、伦理道德等。伦理道德观念的丧失,致使世界上吸食毒品人数、感染艾滋病的人数越来越多,由此而引起的死亡人数也与日俱增。吸烟也是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甚至害人性命的因素之一。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原生环境因素:地形、气温、湿度、降水等都是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原生自然环境因素。图册“中国缺硒地区的地方病分布”以中国的土壤类型为背景(标明每种土壤表层中的硒含量),表达大骨节病病区和克山病病区的分布状况。从图上可以看出:中国的大骨节病和克山病病区从东北到西南呈一带状分布,而这条

13、带上的土壤类型均有一共同特点,即土壤表层中的硒含量偏低,这阐明了土壤这一原生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身体素质的影响。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次生环境因素:次生环境因素重要指受人类影响的环境因素。课文重要从物理(噪声和微波辐射污染)、化学(食品生产中的化学污染)、生物(工业、生活废弃物污染)三方面来讨论次生环境污染对人口身体素质的影响。图册“环境污染物直接作用于人体的重要器官”除了这三方面外,还指出工厂和车辆排放的有毒气体,破坏森林、土壤和农作物的酸雨也是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次生环境因素。人类活动破坏了自然环境,而这个被人类破坏的次生环境又反过来报复人类。“世界重要环境污染事件”就列举了几种世界上出名的次生环

14、境报复人类的例子。“世界各国人口出生时的预期寿命”用预期人口寿命间接反映各个国家的环境状况。后两图课本不作规定,教师在授学时可灵活解决。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相对于人口数量的影响来说更重要。这部分内容课本的文字表述很清晰,图册“世界各国成人识字率(1998年)”一图仅作为背景资料供师生参照。五、人口迁移与环境本课分“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及“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三方面来探讨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课本第一部分在人口迁移定义的基本上,指出人口迁移根据地理范畴可以划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按迁移方向又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图册“国内人口迁移方向的四

15、种类型”就是对这一划分进行图解。课文第二部分重要分析了影响人口迁移的环境因素。人口迁移受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政治等许多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在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地区差别产生了人口迁移的吸引力和排斥力,是人口迁移发生的因素。大纲中“人口迁移”部分特别提到了人口迁移的吸引力和排斥力(也称拉力和推力),图册“人口迁移的拉力因素和推力因素”就是在充足考虑大纲内容规定的基本上对课本内容的补充,表达了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多种拉力因素和推力因素,以及两地间影响人口迁移的中间阻力,从图中可以看出,正是两地间多种因素不同,才导致人口克服中间阻力发生迁移。自然环境因素重要涉及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图册“美国本土2

16、世纪7年代和0年代人口分布的变化”表达的是气候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而照片“钒钛磁铁矿的开发,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攀枝花市”则表达了矿产资源的开发对人口迁移的影响。社会经济因素涉及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等方面,图册“经济的发展为深圳市吸引了大量人口”用照片和图表叠加的形式表达了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由于经济特区的建立,深圳的人口从182年的35.万迅速增长到1998年的11.6万。值得一提的是,此处表格中的所有数据均来自中国人口记录年鉴(199年),由于出处不同,与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数据有出入。政治因素涉及政策、政治变革及战争等因素,图册“世纪0年代非洲难民分布”表达的就是战争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历年征战给非洲带来了大量难民。课文第三部分从人类社会发展史的角度探讨了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然后从迁入地和迁出地两方面来分析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图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