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8170702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3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3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3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3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内容预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满分120 分 考试时间:120 分钟)一积累和运用。(20)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住宅的寒chen( ),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恼。他们惊惶地面面相qù( )。这种车,巴黎只有夜间才看得见;白天,它们好像自惭形秽( ),不出来。不要忧郁( ),也不要愤慨!2 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2分)A无论是当官的还是老百姓,毫无例外,都必须遵纪守法 。B.田野里到处是一派丰收的景象,累累的果实把枝条都压弯了。C不难看出,欣荣学习成绩不断下降,其根本原因是学习

2、不够刻苦在作怪。D上级部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春节到来之前谨防安全不出现问题。3、对本单元相关知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莫泊桑,法国著名作家,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别具匠心,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和故事结尾均有独到之处。B、项链写的是一个小公务员和妻子玛蒂尔德以十年的辛苦去赔偿一条借来的假项链的悲剧故事,对贵族阶级的穷奢极侈和不惜弄虚作假的生活方式作了抨击和揭露。C、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劝导的口吻告诉人们生活中不可能没有挫折,面临挫折要正确对待它,要镇静,要坚信未来是光明的,美好的。D、假如生活重新开头采用了委婉含蓄的抒情方式,塑造了一个鲜明的“自我”形象,告诉我们

3、要自信,要自强,要奋斗不止。4默写填空。(7分)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烟笼寒水月笼沙, 。 (杜牧泊秦淮)锦帽貂裘,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醉里挑灯看剑,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涵着一种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 。 请从积累的古诗词中,写出一个与“莲”有关的完整诗句:5、将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读书,为什么读书,读什么样的书,我认为因此,对志向远大者来说,我建议读一点文学书。今天我们读书不能势利,事事讲求实用。审美趣味和精神意志和培养同样不能忽视。经济、法律等专业的书

4、籍当然很重要。A、 B、 C、 D、6、仿照例句,从下面所化合给的提示中,发挥想象,再写两个句子,表达你对美的感受。(2分)例句:老师说:“书声朗朗,专注凝神的课堂就是美,一种渴求知识的美。”仿写:农民:“_。”旅游者说:“_。”7、名著积累。(3分)下面的对联是哪部章回小说的目录?请在括号里写出这部小说的名称。及时雨神行太保,黑旋风展浪里白条。 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_ ,“智绝”是_ ,“义绝”是 _ 。电视剧西游记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中有一句歌词“你挑着担,我牵着马”,根据你的阅读,这里的“你”“我”分别是_,_。(2分)二、阅读理解(50分)(一)文言文阅

5、读(13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8解释下列加黑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_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不毛:_。9翻译下列句子。(4分)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此臣所以报

6、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0诸葛亮“出师”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用文中语句回答)(3分) 。11最后一句的“报先帝”呼应了文中的哪些事? (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12对第一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段文字表达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效忠刘备父于的心愿。B这段称颂先帝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也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C这段文字寓情于叙,表达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D.这段文字寓情于议,字字句句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无限感激之情。(二)议论文阅读(11分)小议传统教育周远斌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童年之时饱学于身者,数不胜数。从近、现代之交的学者身上,还能看到这

7、一点。陈寅恪先生,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童年饱学者。陈家重视对子孙的教育,不但开设家塾,而且还办学堂。倡导新文化运动的鲁迅和胡适,亦受惠于传统的读书教育,孩童之年在学识上也已有了很好的积累。鲁迅七岁入私塾读书,百家姓、神童诗等书即此时期读的。胡适四岁入私塾,期间读完了四书五经、孝经和资治通鉴。一个人读书怎么样,关键在读书习惯、读书能力和读书情趣的培养。孩童时期是一个人开发心智、引导情趣、培养习惯和技能的最佳年龄段,若能在这一年龄阶段培养出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嗜好,锻炼出一定的读书技能,这将会影响其终生。传统读书教育的成功,就在于此。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先生,一生“暇则读书,虽寝食不辍,怠以枕,餐以饴”

8、,钱基博先生读书之勤奋,与其童年之时所受的传统读书教育有直接关系。古代读书,重记诵。孩童时期读书,以记诵为主,待成人后,读书也特别强调记诵。只有记诵精熟,才能融会贯通,章学诚深知记诵之重要,把记诵比作“学问之舟车”。古代读书,还重朗读。朱光潜先生曾说,朗读“是学文言文的长久传统,过去是行之有效的”。“五四”以后,朗读渐不为读书者所重。古代读书,更重学养。诵诗读书以养心缮性,为古代读书人之共识。钱基博先生继承了古代的读书精神。陈寅恪先生也特别重视学养,曾言:“学德不如人,此实吾之大耻。”记诵乃积累之功,朗读乃反复之功,学养乃学识修为之功。取传统阅读之长,我们的读书会有更大的进步。13阅读全文,将

9、表明文章中心论点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答:14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有 和 。(2分)15第段中加点的“这”指代什么内容?(2分)答:16第段提到的“四书五经”是我国传统读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你的内容,请写出任意两部书的名称。(2分)答:17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就文章内容的某一方面谈谈你的见解。(3分)答:(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题。(23分)父亲的秘密假期里,父亲和他八岁的儿子去森林里游玩。他们往密林深处不停地走,不知不觉迷了路。(A)四周的古树遥天蔽日,像一只巨大的笼子将他们困在中间。父亲背起疲惫的儿子,试图走出去。可是他无奈地发现,自己能够做的,只是每隔一段时间,重新回到原地。那

10、里有一个废弃的木屋。木屋里也许住过守林员,也许住过伐木工人,现在它空着,破烂不堪,仿佛随时可能倒塌。可它毕竟是一间屋子,这给他们父子俩带来了一些安全感。晚上他们挤在里面,生起一堆火。外面传来野兽的叫声,似乎距他们很遥远,又似乎近在咫尺。儿子呜呜地哭起来,他说我们会不会死在这里?父亲用力拍拍他的肩膀,说儿子别怕,我们会走出去的。可是第二天,他们仍然围着木屋不停地划着圈子。让父亲稍感欣慰的是,木屋外面有一口水井,水井里面有干净的水。他小心地踩着井内壁的缝隙下去,用随身携带的军用水壶,打上一壶水。可是他们已经没有任何可吃的东西了,恐惧的乌云笼罩着他们。第三天,父亲放弃了那种徒劳的尝试。他对儿子说,这

11、里有木屋,有水井,这很可能是一些过路人的临时驿站。我们只要等在这里,就肯定会遇到人你留在这里等我回来,我到附近找些吃的。儿子问附近有什么吃的?父亲就笑了,说森林里还能饿死人吗?你难道遗忘了野生蘑菇很有营养吗?他为儿子打上一壶水,然后一个人离开了木屋。他一边走一边回头对儿子说,守着屋子,千万不要乱走等我回来,我们一起吃晚饭。父亲并没有马上去寻找蘑菇。他把衣服撕成布条,系在木屋周围的树干上。系完,仔细检查一番,调整了几个布条的位置。他想如果有人经过,就会发现这些布条,再发现小屋,再发现小屋里的他们,并将他们带出森林。他想这可能是他们惟一的机会了,他不敢有丝毫马虎。那天父亲很晚才回来,他拣回了一小把

12、蘑菇。虽然仍然走不出去,仍然没人发现他们,可是有了蘑菇,他们就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儿子问这蘑菇不会有毒吧?父亲说不会在走出去之前,我们天天喝鲜蘑菇汤。儿子问这附近蘑菇多吗?父亲说不多,也不少。儿子说明天我也去栋。父亲说不行,你得守在这里,万一有人经过怎么办?我们的目的是走出森林,不是在这里吃蘑菇宴。父亲朝儿子做了一个鬼脸,儿子发现父亲的脸,有些浮肿。父亲出去的时间一天比一天长,拣回的蘑菇却一天比一天少。(B)每一次回来,他都是筋疲力尽,脸色蜡黄,像大病初愈的样子。儿子问怎么了?父亲说没事,有些累。儿子害怕地哭起来,他说爸爸,我们是不是真的走不出去了?父亲说不会的,只要我们坚持住,就会有人发现我们

13、终于有人经过。是一位猎人。是父亲的布奈把他引到了小屋。猎人把他们带出森林,他们再一次回到了城市。那以后,每次谈起这次经历,父子俩都心有余悸。家里的饭桌上,从此没有蘑菇。甚至,儿子说哪怕在菜市场见到了蘑菇,他都想吐。可是时间会改变一切。十几年过去了,有一天,儿子回家时,竟提回一小袋蘑菇。他告诉父亲,这是真正的野生蘑菇,是近郊的农民在大山里采的,刚才在街边叫卖,他看着不错,就买来一袋。十多年没吃蘑菇了吧?儿子对父亲说,我想您可能都忘记蘑菇是什么味了。父亲笑笑,没说话。他似乎对蘑菇并不反感。父亲把蘑菇倒在水池里仔细清洗。突然,他低下头,从那些蘑菇里挑出两个,扔进旁边的垃圾桶里。儿予问,爸您干什么?父

14、亲说,这两个蘑菇,有毒。有毒?儿子怔了一下,您怎么知道?父亲得意地笑了。他说,还记得十五年前我们的那次历险吗?那几天,我可能尝遍了世界上所有的蘑菇(选自天下阅读·感恩美文,文周海亮)18父子俩因 而身困密林,第二天,又面临一个新的困难: 。第三天起,父亲为解决这两个困难采取了两个办法:(1) ;(2) 。(8分)19阕渎全文后,我们终子发现“父亲的秘密”原来是 。(2分)20.从全文来看,第段中父亲不让儿子跟自已一起去拣蘑菇,这是为了 ,更是为了 。(4分)21请从下面两个句子中任选句,作简要点评。(3分)A.四周的古树遮天蔽日,像一只巨大的笼子将他们困在中间。B每一次回来,他都是筋疲力尽,脸色蜡黄,像大病初愈的样子。我选( )句点评:22父爱如山!大爱无声!读完这篇文章,文中“父亲”的形象一定会触动你的心灵。请写一则1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把你的感悟联想表述出来。(6分)三作文;(50分)23请你以“让心底盛开一朵花”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初三月考参考答案1-4(略)5、D 、6、麦浪滚滚、硕果累累的秋天就是美,一种丰裕富饶的美。鸟语花香、清风吹拂的西子湖就是美,一种自然的美7、 答案: 水浒传曹操 诸葛亮 关羽 沙僧 猪八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