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课堂实录.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8168426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别康桥课堂实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再别康桥课堂实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再别康桥课堂实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再别康桥课堂实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再别康桥课堂实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再别康桥课堂实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别康桥课堂实录.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再别康桥课堂实录一、师生互相问好二、播放视频,师深情导入时间漫溯到1928年11月,辽阔无边的中国海上,一位欧游归国的年轻诗人正悄立船头。夕阳西照,波涛汹涌,诗人的思绪也随之又一次飘到让那他心潮澎湃的母校康桥!于是,他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母校的切身感受。不曾想,一首惊世骇俗的现代诗经典便由此应运而生。他,就是被誉为“一手奠定中国诗坛的人”徐志摩。(PPT1)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诗人,走进他的绝世经典再别康桥,去看看大洋彼岸的康河柔波能否激起你心头的丝丝涟漪。三、整体感知,初步阅读师: 同学们翻开手中的讲义,自由地把诗读起来。注意读音的准确,诗节之间的停顿。生自由读,师行间巡视。师: 同学们

2、都读得很投入,但我发现有同学刚才漏读诗题了。都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读诗先读题。谁来说一说,从这首诗的诗题中,你读出了些什么?生1:我读出了徐志摩对母校的热爱。师:你从哪里读出来的?生1:再别康桥。师:你从这个题目中就能读出诗人对母校的热爱吗?这个题目中有哪个字眼让你体会到一种情感的流露?生1:“再”字。师:好,“再别康桥”和什么有区别?生:“别康桥”师:对,那这个再一次是第几次?生1:第三次。师:你是从哪里得知?生1:我事先查找过资料。师:很好。我们说,读懂一首诗,事前查找一些资料还是很有必要的。那么诗人究竟是第几次重返母校呢,问下注解有,请一个同学念一念。生2:读文下注解。师:所以这次再别

3、应该是第二次。当然,课前预习很有必要,这位男同学,还是要表扬你!四、抓住意向,体会情感师:那诗人第二次重返母校,是和他母校的老师、朋友告别的吗?有同学在摇头,那同学们想一想,诗人和康桥里的什么在作着告别?同学们不妨带着这个问题,再读一遍诗,到诗中去找答案,记得这一遍别忘记诗题哦。生读,由开始的自由读慢慢变成齐读。师:刚才这一遍读,所有的同学都注意到诗题和作者,所以后来就自然而然变成齐读。那刚才的问题有答案了吗?这一次,诗人再返母校,是和康桥里的什么作告别?生3:是和康桥里的“景”作告别。师:嗯,(板书)景,那具体是和哪些景呢?生3:“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榆阴下的一潭清泉”(生边说,师

4、边板书)师:其他有补充吗?生4:“艳影”师:好。我们同学听课习惯很不错,把提到的几处景都及时圈画了。那再想一想,诗人告别的对象为什么是这些无声的景呢?生1:因为他在康桥里度过了他人生最幸福的一段生活。他有时在织锦一般的草地上读书,有时俯身观看康河里的流水,有时仰头眺望天上的行云,有时撑一支长篙在康河里划船。师:说得很好,这又是你之前在资料里查找到的,是吗?生1点头。师: 是的,事实正是如此,诗人在他另外一篇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中也曾这样回忆道:“说也奇怪,竟像是第一次,我辨认了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PPT3)原来,诗人对康桥的一草一木、一波一潭都是有着特殊情感的。而这些日常

5、所见的景一旦融入了诗人的情感,诗歌中常常提到的意象便产生了。(板书情感、意象)下面,就让我们去诗中认真读一读,看看诗人是怎样通过描写这些意象来表达他的情感的?又传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同学们可以选择你喜欢的一处或者一组意象,说说你体会到的诗人的情感。生5:我选择的是第二诗节。“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我从“金柳”中读出诗人对柳的特别的情感。因为“柳”就是平常的“柳”,在前面加了一个“金”字,显得很生动。师:好。这位同学注意到这个表颜色的词“金”。有同学很好,马上拿笔在这个字上面画圈。其实,认真地听同学发言在课堂上很关键。那你从这个“金”字中读出了诗人什么样的情

6、感?生5:对平常的柳特别的感情?师:那有什么特别的感情呢?生5:好像有一些怀念。师:那你可以接着往下读。除了这个“金”,“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生5:“新娘”师:你发现了这个词,这其实是个什么句子?生5:比喻,把“河畔的金柳”比作“新娘”。师:那你感觉这里读出了诗人什么情感?生5:我感觉诗人非常喜欢。师:嗯,有一种喜爱、怀念。还有同学举手。生6:我觉得这段的比喻把无生命的景物比作有生命的活物,让人感到那种浪漫。师:哦,很好。你觉得本无生命的柳在诗人笔下,不仅有了生命,而且怎么样?生7:还非常“美丽”“娇艳”。师:嗯,用了这个词,很好。那我继续问你,同样都是美丽的,这里为什么不把它比作

7、“少女”或者“姑娘”,而是比作“新娘”呢?生7:因为诗人对“金柳”比较熟悉了,如果换成“少女”就显得不恰当。“新娘”刚好突出他和“金柳”的情义,还有对“金柳”的眷恋。师:很好。你觉得这不是一般的情感,而是有了更多的情义在里头。所以,我们在读这一段时,应该揣摩诗人的情感,你来读读看,好吗?生7读。师:你觉得她读出那种对柳树特殊的情感了吗?生8:读出了,读得很生动。师:好,那我也来读一读。师范读。师:你觉得我们两人比较,读得怎样?生8:老师读得好些。师:你觉得我是怎么处理,把这种感觉读出来的呢?生8:注意了字词间的停顿。生9:还有重点字词读重音。师:你觉得有哪些要重读?生9:“新娘”“金柳”“艳影

8、”“荡漾”师:这个“荡漾”要不要重读?生9:应该读轻一点儿。师:是不是要读出一些柔波荡漾的感觉?我们有些同学很好,在这些词上都加上了一些朗读符号。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好不好?你带大家读。生9先领读,后齐读。师:太快了。结束可以再绵长一些。我们把最后两句再读一读。生齐读后两句。师:好,余波未平的感觉。除了这一处“金柳“,还有选择其他意向的吗?生10:我选择第二自然段,它写出了康河的明净。还有最后一句“我甘作一条水草”,从中我读出诗人对康河的爱恋。师:特别是从哪一个字?生10:“甘作”的“甘”。师:所以我们读的时候注意什么?生10:注意情感投入,可以重读这个“甘”,因为“甘”字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

9、康河深深的依恋之情。师:很好,我们在下面圈一圈,注意一下。我们把这两句齐读。生齐读。师:还有其他同学选这个意向吗?生11:因为“水草”本就是河里的一员,在水里也是微不足道的,而从“甘”字读出了心甘情愿,可见它从心底爱上了康桥。师:非常好!他用了一个词语心甘情愿!水草是康河的一部分,水草对康河的感情恰如诗人对生齐:康河!师:对了,对康河的爱,对康桥的爱!这不是很生动吗?还有其他同学对这一段补充吗?那位男同学,看你若有所思的样子,你大胆表达。生12:我觉得这一段有千锤百炼之功。从“甘作”就能读出。师:是啊,这就是诗歌语言的推敲之功。正可谓“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让我们把第三段描写“水草”的一齐

10、读一读。生齐读。师:已有了“金柳”“青荇”,还有其他的吗?你有什么想法就表达,课堂是属于你们每一个人的!生13:第4自然段里有一句“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感觉康桥留给诗人很多美好的回忆。师:嗯,诗人把它们比作是什么?生13:彩虹。师:彩虹有什么特点?生13:非常美丽。是:美而且五彩斑斓,想问你这里两个动词“揉碎”“沉淀”。而且诗中说这是“榆阴下的一潭”“揉碎在浮藻间”,你眼前有没有出现一种场景?生14:很美吧,因为浮藻很美,就如同彩虹一样。生15:我感觉他是很悲伤的回忆。这一段虚实结合。师:“揉碎”的确有一种让人心碎的感觉。但即使揉碎在浮藻间,也依然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是一种什么感觉?哪怕是一小

11、片一小片的散金碎玉,也一样让人觉得很美,美得醉人。带着这份醉意,把这一段读一读。生齐读。师:“天上虹”读时,声音可以再扬一扬。生再次齐读。师:哦,那么美的梦,自然转到下一节,诗人去寻梦。他什么时候去寻梦。生齐:夜晚。师:一起读一读这一段。生齐读。师:因为寻梦,诗人在月夜放歌。他的情感应该是怎样的?生16:有种心潮澎湃。师:你觉得哪些词可以流露这种情感?生16:“寻梦”“满载”生17:还有“放歌”。师:一齐读读看。同学们,我们刚刚的这一番品读,正是运用了阅读诗歌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抓住意象、体会情感。如果同学们在读诗的时候,学会去探寻意象背后的诗人情感,那你便离诗人的心又近了一步。而现在,我们就不

12、难理解:诗人此次重返母校,虽未见故交,但康桥熟悉的风景依然让他驻足流连的原因。谁能说,这河畔婀娜多姿的金柳、这水底自由摇曳的水草不是诗人无声的灵魂伴侣呢?连徐志摩自己都曾这样感叹道:“在康河边上过一个黄昏真是一服灵魂的补剂。啊!我那时蜜甜的单独,那时蜜甜的闲暇。”(PPT4)伴着如此的蜜甜,让我们再次把诗的第25诗节动情地读一读。注意刚才圈画的重音、停顿、音调起伏。五、扣住字眼,体会情感变化1. 听得出,同学们都沉醉于这样的蜜甜之中了,一时间竟忘记离别就在眼前,但诗人忘了吗?2. 哦,美到忘情却要离别,这样的蜜甜里不免抹上了一种什么色彩?(板书蜜甜,惆怅,哀伤)3. 师:那你们又是从哪些字眼读

13、出了这样的不舍、惆怅、哀伤的?生18:“但”,一个很强烈的转折。生19:还有“悄悄”“沉默”4. “悄悄”、“沉默”,想要放歌却不能放歌,诗人只能独自转身、悄然离别,这“欲说无言、欲哭无泪”的无奈与惆怅更让人心碎。让我们将第5和第6诗节连起来读一读,体会诗人由热烈转为沉默的情感变化。5.师: 那除了这里,还有哪些诗节中也流露出诗人离别前的那份不舍?生20:诗的第一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我从这里读出了诗人轻轻的来,似乎让我感觉到诗人来时的那种一往情深。诗人”轻轻的走“也让我感受到诗人离别时的不舍之情。师:很好!他抓住了诗中三个“轻轻的”。除了这一节,还

14、有哪一处?生21:结尾还有两个“悄悄”。6. 师:同样是那一份不舍,开头是“轻轻的”,结尾是“悄悄的”,你觉得这两个词有没有什么不同?生22:我觉得“悄悄”的感觉比“轻轻”的更深了。师:是的,“悄悄”更侧重主观意愿,在经历一番情感体验后,诗人更能理解康桥、体贴康桥也更爱恋康桥了,所以必须也只能“悄悄”的走。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悄”字旁边是个竖心旁呢。7. 其实,诗里到处都有值得推敲玩味的字眼,等待着同学们去发现、去揣摩。因为诗歌的语言最凝练,诗人的情感往往也是异常丰富而含蓄的。读一首诗,如果能读出潜藏在文字深处的情感,那你便开始触摸诗歌的灵魂了。8. 最后,我们同学想不想再把整首诗动情地演绎,感

15、受诗人丝丝缕缕的情感变化呢?生站起来齐读。六、课堂总结读得太精彩了!短暂的课堂已经在铃声中即将结束,同学的出色表现让此刻的我心生感慨:(PPT5)轻轻的,我来了,康桥的美景里荡漾着我即将离别的惆怅;悄悄的,我要走了,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这一声珍重里有我蜜甜的忧伤再见,我可爱的孩子,因为有你们的精彩,我会永远记住今天难忘的40分钟!为纪念这次偶然的相逢,临行前,我特地给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份小小的礼物,就在你们的课桌下面:一枚书签,一面是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另一面是我手抄的一些现代诗经典,课后可以读一读,尝试用你今天学到的阅读诗歌的方法,把读后的心得体会和同学交流分享,也可以和我在QQ里交流或发到我邮箱。让我们在诗歌的天地里不见不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