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分析与思考.docx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8153878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7.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分析与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分析与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分析与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分析与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分析与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分析与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分析与思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分析与思考论文关键词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论文提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将给我国教育带来重大变革,尤其对农村基础教育的优化,缩小城乡之间的鸿沟,实现农村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南昌县农村中小学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教育信息化的现状,研究了影响我国现阶段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因素,探讨了加强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可行性策略。二十世纪末,教育部发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将占主导地位,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的水平,教育将始终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现代信息技术在

2、教育中广泛应用并导致教育系统发生深刻的变化。”在全国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步伐日益加快,城乡教育之间的“数字鸿沟”、“文明鸿沟”,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正日渐突显,并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一、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近期,我们对南昌县湾里区、安义县等中、小学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深深感到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城市学校相比已经错过了一个阶段,其主要表现在:1、基础设施装备落后目前多数农村学校不具备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硬件条件,尽管近几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关心下,镇、村各级学校先后配备了一定数量的电脑和教学设备,但镇一级学校人均拥有计算机台数约3%,村级学校还不足此

3、数,信息技术教育课无法全面开展,有的教师即使制作了课件也因缺乏设备而无用武之地;其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条件还较落后,许多地方网络的延伸还没有到位,严重影响了教学信息的交流和沟通,教师更难接触到优秀的教学资源。2、教师运用能力欠缺农村学校基本没有具备信息化建设综合能力的专业人才,信息技术课教师严重缺乏,一般教师也不具备教学课件的开发能力。以罗亭镇的中小学为例,只有初中的一般学科教师的实际运用水平接近城市教师的平均水平;而村小的一般学科教师的实际运用水平都远远低于平均水平。因此,即使有的学校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由于师资问题,其课时也远远不够。二、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影响因素分析由于区域之间经

4、济发展水平和文化氛围的差异性,影响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因素很多。对于广大贫困地区的农村来说,除了投资力度不够、教育观念陈旧、教学资源缺乏等基本影响因素之外,我们认为学校教师的培训及学校的文化氛围也应是影响农村教师信息素养水平的主要因素。下面我们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1、学校发展经费捉襟见肘在农村地区,教育费附加是补充教师工资不足部分的经费来源,而农村教育集资则是改善校舍和办学条件的主要经费来源。由于税费改革造成的经费缺口,只靠地方财政是难以完全填补的。相形之下,需要财政或学校挤出经费配置计算机、改造基础设施更是难上加难。2、教学资源严重匮乏农村教师能够接触到的一些

5、软件多是面对城市的内容和硬件配置,没有适应农村教育的本土化的教学资源;由于不具备网络系统等先进的信息传播设备,教师不能及时得到新的教学信息,课堂内容大多局限于传统的教材。在我们对湾里区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查时发现,农村多数教师能够理解和接受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式,但由于缺乏适合于农村学生学习的信息化学习资源,新课程改革在具体实施时受到了影响。3、教师培训力度欠缺由于条件的限制,农村教师参加信息素养教育的机会很少,当地相应的培训机构也很缺乏。培训内容局限于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多媒体、网络等计算机技能方面的知识,缺乏相应的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知识。培训方式一般是“一刀切”的模式,教师不

6、能结合自己的学科进行有效的学习。培训的结果是教师在实践中不能很好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不能与学科课程很好地整合起来。学校在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后也没有形成相应的评价制度,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得不到激励。4、校园文化氛围淡薄大多学校决策者在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发展信息化是某种意义上的学校包装,可以产生吸引生源的效应,但在教学中全面深入的应用信息技术,会因教学模式的改变而影响到升学率,因此,对设施设备进行大投入大建设后,没有促进信息化资源利用的具体措施和机制。我们认为教师信息素养教育的环境并不仅仅是物质支持条件的满足,如果农村中小学教师不能利用有限的信息设备开展信息

7、技术教学应用,自觉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学校领导和教师尚未形成使用信息技术的自觉意识和行为,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就得不到提升。三、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探讨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已经错过了一个阶段,但不能再错过一个时代。全面理解信息化的内涵,用全新思维选择适合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新途径,抓住机遇,迎难而上,是农村学校刻不容缓的工作。其具体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1、多方筹措资金 分批投入实施(1)政府部门可以建立专款专用制度,首先加大对贫困地区特别是对国家级贫困县的教育投资,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避免资金的流失和浪费。也可以采取考核和竞争机制,把资金拨给有资格的学校或区域。(2)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可

8、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就目前情况说,单纯依靠政府的投入来保证持续发展是难以办到的。信息化设施更新和折旧快,耗材和维护的费用大,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因此,应该通过必要的政策,采取多种方式,吸引一些民营企业单位增加对教育资源的投资和捐助,以保持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得以持续发展。(3)贫困地区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启动和持续发展,必须有外部资金的注入,这样可以保证学校对信息化的建设发展形成总体的长远的规划,对硬件设备做到配置统一,从而避免硬件设备来源复杂、随机增添、因规格不同带来使用与维护困难、不能适应教学需求和持续发展的需要等现象或问题的出现。2、整合教学资源 系统规划建设在城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

9、展的初期,出现了“车、路、货”不匹配,“重硬轻软”发展不协调问题,客观地说这是正常的。因为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含多方面的内容,涉及到多种要素。农村教育信息化要在信息化资源建设中实现系统规划,使各要素协调发展。(1)硬件资源建设计算机、网络等硬件设施设备是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基础。在技术上要考虑计算机、网络的配置是否可满足软件资源运行的需要,数量是否满足师生使用的要求,现有基础对以后的设备升级、扩充有何影响等。(2)软件资源建设软件资源是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核心,它的开发建设涉及资源种类的丰富程度,使用的便捷性。更重要的是资源内容与组织方式要满足教学的需要。因此,软件资源的提供与开发要

10、立足于学生生活的环境,从本地提取信息、事例;同时还要考虑资源的获取途径,以及对传统音像、文字资源的转化问题。(3)教学资源的管理体制信息化教学资源各部分的高效利用、有序发展有赖于管理机制的健全。对学校而言,管理的内容在整体上包括对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长期、中期、近期的发展规划;在具体上包括对计算机教室、各种教学软件资源使用时间和数量的规定;还包括对教师参与资源收集、整理工作的相关鼓励措施等。3、分层次逐步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农村教师信息素养教育除了和城市教师一样,培养其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道德之外,还要培养他们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在培训时,我们要针对农村教育、学校信息设施和教师的特征

11、,选择适合于农村教师需要的培训内容。远程教育培训方式现在很多地区的农村学校都拥有了卫星转播设备,我们可以利用卫星传播系统对教师进行信息素养的培训,具备网络设备的学校可以让教师通过网络资源的学习来提高信息素养。除此之外,还可以把一些优秀的教育资源做成光盘,让教师通过观摩学习提高信息素养。教师“参与式”培训方式教师“参与式”培训方式就是让教师带着“教学任务单元”参加培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带来的优势;教师接受的培训内容和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便于教师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这种培训方式在“英特尔未来教育”中得到了体现,并且对我国很多区域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此类形

12、式容易使他们形成内驱力,获得成功体验,从而激发他们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迅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校本培训模式学校根据自己的情况,充分利用本校的资源,制订适合本校教师特征的培训体系。可以组织各学科经验丰富、信息素养水平较高的骨干教师,通过优秀案例对教师进行培训,也可以邀请一些信息技术教育的专家到学校作专题讲座。4、制定激励机制,形成浓厚氛围校园文化氛围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首先,学校管理者应具备正确的现代教育理念,积极推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并设置相应的评价机制激励教师,改变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惟一评价标准的做法;教师要学会积极主动地利用学校现有的信息设施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13、,形成学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文化氛围,而不是在上观摩课或教学比赛时,被迫使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农村教育信息化是时代的呼唤,是当代人的历史责任。发展农村教育信息化应以建构社会的需求与可能和人的需求与可能的契合为出发点和归宿,集政府、社会、学校等多方力量,创造性地解决资金与人才问题,才能实现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参考文献1张永玉.农村信息化寒冰解冻尚需时日江西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2).李金凤.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研究现状分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6).荣曼生,李小明.株洲市小学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现状的调查与对策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5,(2).桑新民,郑文勉,钟浩梁.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战略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5,(2).汤新春.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信息素质J.中小学电教,2005,(6).马治国.信息化时代的农村教育发展策略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李天顺.推动中西部农村中小学跨越式发展J.中国远程教育,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