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马(完整版).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8141175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奔马(完整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奔马(完整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奔马(完整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奔马(完整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奔马(完整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术欣赏活动:奔马设计思路:一、 活动素材的来源奔马活动的基本内容来自于学习活动一书,是在主题在农场里的二级分支“马儿跑得快”中的。一看到这个内容我就很喜欢,因为国画是在中班以往的教学中没有出现过的题材,对教师和幼儿来说都是新鲜的,也是有挑战的。另外,对于中班下学期的幼儿来说,如何在主题活动中拓宽幼儿的知识面,能让幼儿接触更广阔的天地也是值得尝试的。经过反复思考,决定选择这个活动,并将民乐佳作赛马作为它的配套活动,同时开展。二、 活动目标的制定既然是一个有关国画的活动,我们就必须了解相应的国画知识,通过网上查询、和美术特色老师的交流、课程指南的阅读,我发现幼儿学画国画是大班阶段的目标,中班幼儿

2、由于年龄的关系,对于握笔、运笔的姿势较难把握,因此画对他们来说是不合适的。我经过思考,决定把活动的重点放在画作的欣赏及绘画工具的了解上,想通过活动使幼儿对国画感兴趣并积累相关的经验,为大班时学习国画打下知识的基础。三、 活动流程的设计有了目标后,我仔细考虑了活动的各个环节,我觉得兴趣非常重要。所以我想通过草原的图片鼓励幼儿思考:草原上会有些什么动物?并借用民乐作品赛马来揭示答案,以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然后从倾听徐悲鸿的故事、欣赏徐悲鸿的画像进入国画马的世界。发现不同姿态的马的细节的不同、了解国画的工具、学习握笔动作、尝试运笔绘画这些环节都围绕欣赏展开,激发兴趣为主要目的。活动目标: 1、通

3、过名画欣赏,感受画面中奔马强健有力的各异形态,并认识水墨画常用的工具。2、萌发对中国水墨画的喜爱之情,并产生初步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徐悲鸿的奔马图,赛马音乐,毛笔、宣纸、砚台等,马匹轮廓图活动流程: 一、音乐“赛马”引趣1、 听赛马音乐 导语:好一片辽阔的草原,猜猜草原上会有哪些动物?过渡:(马叫声) 看,马儿们飞奔而来了二、欣赏“奔马”图 1、欣赏徐悲鸿奔马导语:有一个很有名的画家,名字叫徐悲鸿,他可喜欢马了,总是很认真的观察着马儿不同的姿态,他画的奔马图可是世界闻名的。看,这里就有几幅徐悲鸿的“奔马”。提问:一共有几匹马?它们长得怎么样?追问:这些马儿它们是怎样的?跑的姿态一样吗?重

4、点:引导幼儿观察马儿奔跑时皮毛和腿的不同之处。2、说说国画八骏图提问:这幅画和我们平时看到的画有什么不同吗?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国画的颜色、纸张和绘画工具的不同。小结:这些作画的工具和作画的方式可是我们中国特有的,叫中国水墨画,又叫国画。3、示范国画工具及使用方法导语: 徐悲鸿爷爷的“奔马图”世界闻名,让我们也来试试为“奔马”添上鬃毛,让马儿更加栩栩如生。重点难点:引导幼儿观察教师的握笔姿势、舔墨、落笔后的手腕动作以及最后的作品效果。活动延伸:尝试画“奔马”图导语:鬃毛会让马儿跑起来的时候显得更加神气,让我们也为马儿们添上“鬃毛”吧。添画的时候可要注意毛笔的使用方法哦。活动反思:一、 环节层

5、层递进,符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 活动奔马是中班美术欣赏活动,以国画大师徐悲鸿大师的“奔马图”为载体与幼儿共同欣赏国画,并认识水墨画常用的工具,萌发幼儿对中国水墨画的喜爱之情,并产生初步的探索兴趣。翻阅学习用书,发现国画内容是大班幼儿的学习知识点,所以我将目标定位与欣赏以及认识是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的,也使活动的目标较易在活动中达成。活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由草原引出马儿,再从马儿引出徐悲鸿的“奔马图”,各个环节衔接自然顺畅,将幼儿顺利带入“水墨画”的情境。在欣赏“奔马图”的过程中,我还将民乐赛马有机整合,使幼儿有了感官的多重体验。二、 儿歌化语言,朗朗上口,方便操作 幼儿对于水墨画的常用工具是

6、较为陌生的,很多幼儿是第一次拿毛笔学画水墨画,我在示范如何运用毛笔作画时,用了儿歌画的语言进行指导,在幼儿跟说的过程中,不知道不觉掌握了毛笔的握笔方式以及作画的方式。在幼儿操作环节,也不忘及时用儿歌化的语言来提醒幼儿。使大部分的幼儿都能够较好的完成作品。三、教具准备细致,为目标达成服务。 活动中有两处教具的准备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一,幼儿操作纸的提供:我提供给幼儿向不同方向奔跑的马匹图案,让幼儿在操作时可以体会到不同方向马匹尾巴、皮毛的绘画方法,体现出教具提供的层次性。其二、毛笔的提供:教师将毛笔置于幼儿的椅子下面,在教师示范使用毛笔后,立即结合儿歌请每位幼儿均拿起毛笔进行握笔练习,一方面

7、这样的握笔操作,满足每个幼儿想要握笔的愿望;另一方面,即时的操作,也能使幼儿对刚掌握的握笔方式进行复现,帮助其进一步掌握。四、教师语言简练,教态亲切 活动奔马虽然是一个美术欣赏活动,但是在这个活动中也能够充分展示出教师的语言功底和专业素养。活动中,我将徐悲鸿的故事娓娓道来,又用简练、明快的语言,与孩子一起边示范边摸索“文房四宝”的与众不同,使幼儿完全沉浸在教师创设的“国画”意境中,在活动后,不少幼儿也表现出了对于水墨画的浓厚兴趣,这与我的积极引导是密切相关的。在幼儿示范环节,我也逐一对幼儿进行指导,及时纠正幼儿在运笔、作画时出现的一些问题,使幼儿在与水墨画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中产生了成功体验。活动调整: 多媒体呈现:用卷轴的方式结合民乐“赛马”呈现了多幅“奔马图”,但是因为呈现数量较少,幼儿较难从为数不多的几幅画中去欣赏体会水墨画。如能增加“奔马图”的数量,带给幼儿更多的视觉冲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