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调研报告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8138919 上传时间:2024-02-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调研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调研报告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效工程。学风是学习者的世界观、方法论及 相关心理素质发展到一定成熟阶段或者已经表现出稳定趋向是形成 的。下面是为大家搜集出来的有关于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调研 报告范文,欢迎阅读!学风是学习者在求知目的、治学态度、认识方法上长期形成的, 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精神倾向、心理特征及其外在表现。从 广义上讲,学生的学习风气、教师的治学风气、学校的学习氛围都属 学风的范畴;从狭义上讲,学风主要指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 习行为的综合表现。就其存在而言,学风弥漫于无形,却可观察与有 形;就其作用而言,学风不仅影响到当前的教学效果,影响到人才培 养

2、目标的实现,而且对学恒长远能否成才都具有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作 用。一所学校的学风是其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的重要标识。学风是学习者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具体体现。学习者在学习中持 有什么样的个人动机和求知目的,取决于其追求什么样的生活目标, 信奉什么样的精神信仰,从上什么样的价值取向。憧憬什么样的社会 前景。学风所表现的精神倾向无疑与人才培养目标中最核心的起主导 作用的部分紧密相连。学风是学习者治学态度的具体体现。学习者 在学习中有无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在日常学习中能否以滴水穿石的 恒心,深入钻研,寻根究底?还是急功近利,浅尝辄止?在前人的学说 和成果面前能否以破旧立新的勇气大胆质疑,寻求突破?还是恪守旧

3、 说,亦步亦趋?在已经取得的成绩面前能否保持赤子之心,不骄不躁, 谦虚诚实?还是沾沾自喜,止步不前?在学习中能否以海纳百川的胸襟 博采众长,切磋砥砺?还是自高自大,文人相轻?这一切不仅反映出学 习者人格的劣势、志向的远近,更关系到能否最终成长为国家和民族 的科技精英。学风是学习者治学方法的具体体现。学习者有无科学合理的治 学方法?是在深刻理解基础上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还是寻 章摘句,引经据典,一知半解?是以创新为旨,注重批判与继承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是拘泥于细枝末节的精确,热衷于术语、化淤 的新奇?是局限于抽象理论体系的把握,还是既注重于理论逻辑体系 的构建,又致力于重大现

4、实问题的解决?这不仅反映出学习者科学素 养的高下、学术造诣的深浅,更关系到其创造能力的大小和创新活动 中的后发力。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效工程。学风是学习者的世界观、方法论及 相关心理素质发展到一定成熟阶段或者已经表现出稳定趋向是形成 的。其发展过程虽然会有突变和飞跃,但更多是渐进、累积的过程, 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优良学风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精心培育,来不 得一时一事的松懈;而优良学风一旦形成,就可以使学习者获得根本 性、方向性和长效性的做学问、做事、做人的精神指导和实践途径, 是其受益终身。学风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学风是师生在治学目 的、态度方法上长期形成的具有鲜明的传统特色和显著的共

5、性特征的 精神倾向、心理素质和行为特征,表现为一种可以强烈感受个人心理 形成的积极影响,造成一种相互激励、互相促进的强烈气氛;可以利 用精神力量的渗透、感染作用,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润物无声 的熏陶;可以凭借群体行为对个体的约束、规范作用,收到“蓬生麻 中,不扶而直”的效果。这种小环境的积极影响,可以使学校各种教 育活动功能放大,因此,学风又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大学学风是大学最高理想和信念体现,是凝聚全校师生员工的 动力源泉。随着大学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大学不仅使教学、科 研中心,也日益成为传播和创造先进文化的中心。因此,大学学风不 仅是社会风气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影响社会文化的

6、重要因素。 建设优良的学风,不仅可以讲话校园空气,还会作为推动社会先进文 化发展的核心力量,对社会风气的改善产生积极影响。综上,加强学风建设是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任务,应该长 期不懈地高度重视。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志向远大,对获取新信息的 渠道和媒体非常敏感,对新知识、新技术的了解和掌握异常迅速。然 而,正像这种主要群体特征突出鲜明一样,较多学生学业失败现象已 经使得界内外人士感到忧虑。除了诸如学习目标缺失、学习动力不足, 学习纪律松懈、学习经历旁移等一直是老抱怨的问题外,当前大学生 学风为题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1) 涉及面比较宽。不同于以往学风问题多表现在学习习惯、学 习成绩差

7、的同学身上,现在学习懈怠的面更宽,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 也会不遵守课堂纪律,上课迟到甚至逃课、抄作业,平时不努力,考 前靠突击甚至考试作弊;(2) 学业失败现象较为普遍。不及格率有所提高,一些入学分数 很高的学生也会留级甚至退学;(3) 干扰热点转移。以往学业失败多发生在热衷于早恋、校外赚 钱等同学的身上,现在留级、退学的原因大都是热衷于游戏、沉溺于 网吧;(4) 干扰前移。以往四年级受就业影响整体学习纪律下降,现在 不少低年级同学就因担心就业前景而影响学习热情,有的甚至无心向 学;(5) 师生双向不满。以往多是教师不满于学生的学习态度,现在 是一方面教师常常抱怨学生学习不努力,同时学生也在抱怨

8、教师教学 不尽心;(6) 心态矛盾加剧。感到竞争压力很大,又不愿刻苦学习;希望 学校少管,自控能力又差;主张自主学习,自学能力由弱。这些是学 风建设面临的新课题。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影响,也有学校原 因;既有常规因素,也有社会转型和教育改革进程中的不利影响。这 里从下面xxxx方面思考:1. 学业水准下降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美国教 育大众化、普及化进程中出现过物力和英语等学科考试成绩一年不如 一年的情况;从1975年到1980年,公立高等学校上数学补习课的学 生增加了 7xxxx;1984年10月,美国高质量高等教育研究小组的报告 指出:“为攻取学士学位而进入高

9、等学校学习的学生,实际上只有一 半人如愿以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发现: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 化与普及化的进程,反复留级、中途退学、改学没有实际前途的科目, 以及学生在结束学业时既没有获得公认的资格也没有公认的技能就 离开学校等学业失败的现象也变得越来越普遍。中国高等教育正在快 速进入大众化阶段,资源紧张,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困难及由此带 来的思想问题比较突出;由于结构失衡,一些与新的社会形态明显不 相适应的专业未经改造,却仍在年复一年的招生,使很多学生面临毕 业即失业的危险;由于生源差异增大。不仅使教学难度增加、效率降 低,总体成绩水平下降,而且低分考生的不良习惯和风气对整个学风 产生了负面

10、影响;由于改革滞后,专业口径偏窄、教学内容陈旧、制 度激励不力等,无法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这些都对学风产生显 性或潜在的影响。2. 大学生学风问题令人反思教学与管理中的师生关系。从终生 教育的立场和人类知识的发展来看,教师的职责将越来越少的传递知 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它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 意见的参加者,一为帮助发现矛盾观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它 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 相影响、讨论、激励,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责任感。然而, 在当前高校中,辅导员、班主任往往忙于教学和其行政事务多,投入 到学生思想工作中的时间少,忙于应付面上

11、的活动多,主动关心学生 学习和思想的少;业务教师承受的科研、教学与进修压力都比较大, 科后无暇与学生多作交流指导,甚至顾不上仔细批阅学生的小论文、 大作业,抄袭的作业也能蒙混过关;不少教师仍因循于“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热情,有的 甚至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少学校教学和科研脱节,高水平教 师难以走到教学与学生管理的前台,学生得不到有力的学业指导和志 向激励,内在学习动力得不到升华;更有极少数教师存在责任心淡簿、 履行职责不到位的情况,对学生到科情况不闻不问,对学生作业不认 真批改,对考场纪律管理不严,助长了不良学风的蔓延。3. 大学生学风问题折射出社会

12、不良风气与应试性基础教育的一 些弊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社会上拜金主义、享 乐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诚信不足、情绪浮躁等不良风气流行 甚广,在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方面也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应 试性基础教育使学生进入大学后表现出:(1) 学习动机水平低。他们从小到大,考上大学就是奋斗目标, 目标一旦实现,便在理想的真空中迷失了自己,由于成长的每一个阶 梯都是由老师或家长为他们做选择,因此缺乏自我设计能力、自我规 划能力,大学学习失去了新的动力。(2) 学习方式不适应。当今许多大学生无论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是“抱大的”。进入大学后,不仅生活上有个适应过程,教学上以往 老师“嚼烂了喂”到现在“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不少同学不 适应,有的甚至十分困难。(3) 自控能力弱。中小学教育中“他律”重于“自律”,学生的 自制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在大学宽松的教育模式下,不少同学 明知不好好学习不行,但管不住自己,结果嬉戏无度,荒废了学业。(4 )心理素质差。当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大都开的是顺风船, 他们或很少遭遇失败,或在经历挫折时形成了不良的心理习惯,如逃 避、推诿、自弃等,有的甚至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已经有一些心理畸 形,如封闭、抑郁、睡眠障碍等,因此一旦学习上受挫有时甚至是很 小的挫折,也会一蹶不振,自暴自弃。这些问题是应试性基础教育的 一种滞后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