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习题集答案2010年.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8138643 上传时间:2022-12-02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9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基础习题集答案2010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机械基础习题集答案2010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机械基础习题集答案2010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机械基础习题集答案2010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机械基础习题集答案2010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基础习题集答案2010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基础习题集答案2010年.doc(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篇、制图基础参考答案:二、判断题:1、, 2、, 3、, 4、, 5、, 6、, 7、, 8五、综合题:1、 2、 3、 4、 5、直线为正平线,平面为侧垂面 6、直线为侧垂线;平面为正平面 7、 8、 9、 步骤:1)、过a点作一直线aemn,交mn于点e;2)、作出ae的实长AE;3)、在mn上截取be=de=AE,再作B、D、E点的正面投影;4)、延长ae至c,使ec=ae,连接ab,bc,cd,da即正方形的水平投影abcd;5)、根据投影原理求出正方形的正面投影。10、步骤:1)、过a点作直线adab,交ef于d点;2)、作D点的正面投影在ef上d点; 3)、根据矩形的性质作出矩

2、形的水平投影abcd(abcd,adbc);4)、求矩形ABCD的正面投影。11、 12、 13、 14、 15、 16、 17、补全组合体的三视图。 18、补全组合体的三视图 19、补全组合体的三视图。 20、补全组合体的三视图。 21、补全下列两组合体的左视图。22、补全组合体的三视图。 23、补全组合体的三视图。 24、 25、 第三篇、力学与材料选择第7章 零件的受力分析与计算一、选择题:1、D , 2、B, 3、D,4、C ,5、A, 6、B, 7、D, 8、C, 9、B,10、D,11、D,12、B,13、D,14、C四、画出下列指定物体的受力图 c) e) i) j) k) L)

3、五、计算题1、解:对受力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根据力系平衡条件可列方程: 代入F、T、a即可求得:2、解:以AB梁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如图所示。 由得, 由得, 由得, 由以上三式得,N,N,N。 3、解:a)以AB梁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如图所示。 由得, 由得, 由得, 由以上三式得,N,N,N。 b) 分析方法、步骤同上。N,N,N。4、解:先取整座拱桥为研究对象,画受力分析图如下: 列平衡方程, (1) 得 , (2) 得 , (3) 再半拱AC为研究对象,画受力分析图如下:列平衡方程, (4)得 将代入式(3)可得5、解:以AB梁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如图所示。 由得, 由得, 由以上两式得,

4、。 6、解:7、解:受力分析 8、解:(1)取上料小车画受力图如图所示。(2)建直角坐标系如图,列平衡方程:Fx0,F-Gsin0Fy0,FNA+FNB-Gcos0MC(F)0, -F(de)-FNAa+FNBb0(3)求解未知量。 将已知条件G=240kN,a=1m,b=1.4m,e=1m, d=1.4m,=55代入平衡方程,解得: FNA47.53kN;FNB90.12kN;F196.6kN 第8章 零件的失效分析与计算一、选择题:1、D, 2、C, 3、B, 4、B, 5、D, 6、C, 7、A, 8、B, 9、B, 10、A, 11、C, 12、B, 1 3、A, 14、A, 15、D

5、, 16、C, 17、A, 18、A, 19、C, 20、B, 21、D, 22、B, 2 3、A, 24、C三、判断题1、, 2、, 3、, 4、, 5、五、计算题1、2、 3、 4、解:计算外力偶矩N.m,N.m,N.m 由截面法求轴各处的转矩,其转矩如图所示,N.m 由扭转强度条件 故 mm 5、解:计算外力偶矩,, 由截面法求轴各处的转矩,其转矩如图所示,N.m 由扭转强度条件 故mm 6、解:(1)计算外力偶矩。 MA=954960/200=2864.7Nm MB=954.9Nm,MC=716.2Nm,MD=1193.6Nm(2)计算扭矩。将将轴分为3段,逐段计算扭矩。 对AB段:M

6、x0, T1MB0 可得:T1-954.9Nm 对BC段:Mx0, T2MBMA0 可得:T21909.8Nm 对BC段:Mx0, T3M0 可得:T31193.6Nm(3)画扭矩图。 根据计算结果,按比例画出扭矩图如右图。(4)将轮A和轮C位置对调后, 由扭矩图可知最大绝对值扭矩较之原来有所降低,对轴的受力有利。 7、解:(1) 计算作用在各轮上的扭矩m。因为A是主动轮,故mA的转向与轴的转向一致;而从动轮上的转矩是轴受到的阻力,故从动轮B、C、D上转矩方向与轴的转向相反。 (2)求各段轴的扭矩。先求1-1截面扭矩,从该截面切开,保留右段,并在截面上设出正扭矩MT1。由平衡条件 Smx0,有

7、mA+MT10 得: 这里MT1得负号说明该截面的扭矩是负号。在A、B轮之间所有截面的扭矩都等于12.74kNm。仿此可得出MT28.92kNm,MT35.10kNm。8、解:(1)分两段列M方程: AC段:CB段(2)作图:AC段弯矩:弯矩方程是x的二次函数,由qc0,q与弯矩的关系知,弯矩图是抛物线。当x=0,MA=0;当x=a,得。BC段弯矩:弯矩图是斜直线。因梁上没有集中力偶,弯矩图在C点应连续,x=2a时,。作出弯矩图如图示。9、解:以AB梁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如图所示 根据平衡条件求约束反力,KN,KN 根据截面法求弯矩,弯矩图如图所示: 10、解:以AB梁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如图所示

8、 根据平衡条件求约束反力,KN 根据截面法求弯矩,弯矩图如图所示: 则梁最大弯曲应力 所以梁的弯曲强度足够。 11、解:(1) 利用平衡条件求出A、B支座的支反力YA和YB。SmA0,20140YB410420 YB25kNSmB0,205YA41042400 YA35kN(2) 列CA段M方程:建立坐标系,以C端为x轴坐标原点, CA段距左端为x的任意截面,取左侧为对象, 则: M120x,(0x1)(3) 列AB段M方程: AB段距C端为x的任意截面,如取右侧为对象,则M2YB (5x)q(5x) (5x)/225 (5x)5(5x)2,(1x5)利用M1和M2可绘出CA和AB段的M图 1

9、2、解:1)求约束反力 解得:,2)列弯矩方程 均取右端为研究对象则:BC段: ; ;AC段:;3)画弯矩图 13、 14、第四篇 常用机构第10章 平面连杆机构四、解:1)滑块的行程H、与之对应的曲柄两位置的夹角见下图; 2)曲柄AB为主动件时,机构的压力角与传动角见下图,当AB杆垂直于CC”时会出现最小传动角 min; 3)因为滑块处于极限位置时,曲柄两位置的夹角0,故存在急回特性。 4)当=0时才存在死点,只有当滑块为主动件时才会有=0,故当滑块为主动件时从动件AB处于AB及AB”两位置时为机构的死点位置。 五、1)最短杆与最长杆的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他两杆的长度之和(杆长条件);最短杆必定为机架或连架杆(最短杆条件)。 2)AB为主动件时,机构的压力角与传动角见下图,当AB杆与CD杆在重叠共线时即AB杆在AB1 、AB1两位置时最小传动角min为1、2之中的一个; 3)因为滑块处于极限位置时,AB杆两位置的夹角0,故存在急回特性。 4)当=0时才存在死点,只有当CD杆为主动件时才会有=0,故当CD杆为主动件时从动件AB处于AB及AB”两位置时为机构的死点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汽车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