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古典诗歌的形式美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8122674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9.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领悟古典诗歌的形式美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领悟古典诗歌的形式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领悟古典诗歌的形式美(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龙源期刊网 http:/领悟古典诗歌的形式美作者:黄武祯来源:语文教学之友2013年第 07期长期以来,在中学古典诗歌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思想分析、轻形式鉴赏的问题。中高考中 的诗歌鉴赏题也多从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上设题,这种“指挥棒”的效应更加使得师生对诗歌的 形式美视而不见。古典诗歌特殊的形式特征迥异于西方及现当代诗歌。我们有必要引导启发学 生领悟诗歌的形式美。诗歌是语言艺术,诗歌的形式美首先体现在语言上。古典诗歌多是抒情短诗,要在短小的 篇幅中容纳丰富的情感,传达出悠远的意味,诗人不得不对语言作出某种变形,常见的有词类 活用、语序倒装、成分省略等形式。词类活用如宋代词人蒋捷的名句“流光容易把

2、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绿”本是 形容词,描绘了一幅樱红流丹、蕉翠欲滴的盎然春色。这里被活用为动词,着一“了”字,使得 诗句在静态的画面中呈现出动态的变化,让读者似乎看到了樱桃由青涩而渐红润,芭蕉由浅绿 而渐深碧的变化。这种变化带给诗人和读者的不是对生命渐趋成熟浓烈的惊喜,而是对时光如 流的莫名惊诧。倒装常常是为了合乎格律或突出某事物。例如杜甫的“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 栖老凤凰枝”将倒装发挥到极致。我们一般认为其正常语序是“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 枝”,老杜的匠心正是为了突出“香稻”和“鹦鹉”二物之美。成分省略是古典诗歌中最具艺术美的语言现象。诗人有意省略意象之间的联系词,纯

3、粹用 若干看似孤立实则联系紧密的意象组合成句,营造出一种语断气连、言短意长的艺术境界。例 如陆游的名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此联写南宋军队在瓜洲和大散关战胜入侵 的金兵的两次战役。诗人没有直接描写战斗场面,只是罗列了与战斗相关的名词:“楼船”“铁 马”是战具,“夜雪”“秋风”是环境,“瓜洲渡”“大散关”是战场。虽然诗人省略了一切动词介词等 联系词,但是由于这些名词之间的逻辑关系,读者很容易地就会想象到苍凉悲壮、雄浑壮阔的 战争场景:夜色如幕,大雪弥天,江面上楼船竞发;塞上草白,秋风劲疾,雄关外战马奔驰。 我们仿佛看到了硝烟中刀光迸射,将士们浴血拼杀前仆后继;我们仿佛听到了炮声中战马嘶 鸣,杀声震天古典诗歌的形式美亦体现在整齐匀称的结构上。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收录的三百 多首诗歌大多是四言,而且多采用重章复沓的结构形式,常用字数相等、结构相近的语句表达 情思,体现了均衡对称的美学原则。例如关雎中“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 芼之”等诗句,在两个章节之间形成对衬关系,前后对照,反复咏唱。这种均衡对称的形式美 直接影响了后世诗歌创作的审美追求,最终在律诗上得到完美体现。律诗要求中间两联必须对 仗,做到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结构相应、节奏相同、平仄相谐、意义相关。这不仅实现了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