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戊戌百年祭.docx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8112352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别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戊戌百年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别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戊戌百年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别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戊戌百年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别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戊戌百年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别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戊戌百年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别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戊戌百年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别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戊戌百年祭.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别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戊戌百年祭 1898年,夏历戊戌五月,张之洞刊行劝学篇,宣扬当时流行的政治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下简称“中体西用”)。史家称为这是堵截维新思潮之举,而“中体西用”也被认定为洋务派的旗帜。 1898年,夏历戊戌八月十三日(公元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等六君子血染菜市口,百日维新匆匆以悲剧结束。 许多史家都在告诉我们,洋务派不如改良派,改良派不如革命派;中体西用既是攻击改良的思想武器,自应为改良派所反对,为革命派所不取。 然而,研究一下历史,使人惊奇的是,无论是视“民权无一益而有百害”坚持保皇的康有为,还是提倡民权推翻帝制的孙中山,竟都没有走出中体西用这个

2、怪圈。而这也是中国在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上,多年裹足不前的根本原因。 有什么根据这样说? 我们不妨作一点历史的探讨。 无所不在的中学 中国人惯于在字面上做文章,语言含混模糊,什么中学、西学、体、用,都可以作出圆滑的解释。 中学,如果概括全部中国古代的学术,即使其中糟粕不少,那也是耀眼辉煌,令人留恋的,所以总有人在那里提倡国学,整理国故,这里不去多说。现在要讨论的是“中体西用”里面的“中学”,这就不一样了。 这中体西用中的中学,非指具体的学术,而是从文化的总体抽象出来的“形而上”的圣人之道。当时所谓的西学,主要是自然科学和技术,被认为不过是“形而下”的器艺。 中体西用,就是由形而上的道起主导作用。

3、“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冯桂芬(1809-1874)这话,一般都认为最能表达中体西用的内涵。伦常名教是这个中学的精髓。 什么是中国的伦常名教呢?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刚开篇,用“臣光曰”的口气发表的那通议论,可谓抓住了中国伦常名教的要害,现将其中最能说明问题的一段话引述于下: “夫以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受制于一人,虽有绝伦之力,高世之智,莫不奔走而服役者,岂非以礼为之纪纲哉!是故天子统三公,三公率诸侯,诸侯制卿大夫,卿大夫治士庶人。贵以临贱,贱以承贵。上之使下,犹腹心之运手足,根本之制枝叶,下之事上,犹手足之卫心腹,枝叶之庇本根,然后能上下相保而国家治安。” 司马光认为最能保持中

4、国稳定的社会结构 天 子 三 公 诸 侯 卿 大 夫 士 庶 人 司马光讲这些话,有他的道理。因为,在中国历史上,每当这个金字塔式的社会结构被破坏时,天下就要大乱,兵连祸结,在上的统治者会丧失他们的地位与特权;在下的百姓更是遭殃,比起来还不如有个皇帝。但他没看到,这兵连祸结却又由于这皇帝之尊贵实在太诱人了,故会出现“秦失其鹿,天下共逐”的局面;还是孙中山看得透:“中国历史常是一治一乱,当乱的时候,总是争皇帝。中国几千年以来所战的都是皇帝一个问题”。1924年他曾对当时追随他的国民党人说:“ 我现在讲民权主义,便是要大家明白民权究竟是什么意思。如果不明白这个意思,想做皇帝的心理便永远不能消灭。大

5、家若是有了想做皇帝的心理,一来同志就要打同志,二来本国人更要打本国人,全国长年相争相打,人民的祸害便没有止境”。孙中山说,他一开始就主张共和,不要皇帝,便是为了避免出现这种争当皇帝的战争。 孙中山讲的民权就是要由民作主,但古代的中国人不知民主为何物,以为舍此君主集权别无他法,宁愿失去自由以换得社会的稳定与自己的生存。 司马光还抬出周文王和孔子:“文王序易,以乾坤为首。孔子系之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言君臣之位犹天地之不可易也。”引来圣人之言作证,这礼是天地间的公理,当然人人都必须遵守了。 对自然界不求甚解,而是用似是而非的直观感受来比附社会人事,作为论辩的根据,如“天无二日

6、,民无二王”之类,是中学的一大特色,令人叹息的是,如此的“天人合一”,却长期为许多人所深信。 司马光这样强调礼的重要,是他深深的懂得,要维持这个金字塔式的封建秩序,单靠刑罚是不行的,严刑竣法也只能管得一时,只有让这个礼深入人心,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均安于其位,才能实现。 作用如此之大的礼,究竟包含有些什么内容呢?历代许多学者都在研究,留下的著作可谓浩若烟海。其实用今天的认识来看,主要也就是下面这三条: 一、等级制(与特权结合) 二、人身依附(以下附上) 三、一个头脑(全体服从最高) 应该给司马光补充一下,他的书卷气太重了,他的这通议论,是因周威烈王承认了三家分晋的既成事实,有感而发的。他没看到,在

7、中国社会这个大金字塔中,居于顶尖的皇帝,实际上也是这部统治机器的一个部件,姓李姓赵都无关紧要;皇帝有名无实,或无皇帝之名但实际上具有皇帝的权力,都是不足为怪的。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权力的分配可以与形式上的等级不一致,各等级中的成员也可以转换,所以魏斯、赵籍、韩虔被周王任命为侯,坐在那个等级上的人变了,但是贵以临贱,贱以承贵的秩序并没有变。在中国,只要前面说的那种等级制、人身依附、一个头脑这三样东西还存在,大金字塔崩溃了,仍会保有许多小金字塔;早晚小金字塔还会再构建成一个大金字塔的,天无二日,民无二王嘛!总是会有人想从自己的小金字塔的顶尖上,进而居于大金字塔的顶尖。魏蜀吴三国争战不已,不论各自打着

8、什么冠冕堂皇的旗号,其实质均在于此。 维系这样一个大金字塔,是孔夫子开创的儒学教育的目的,通过教育让人们自觉地去维护这个封建秩序。这教育不限于老师给学生讲课,已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包括日常生活中,可谓无所不在,而其效果是显著的,能使人潜移默化地在精神上成为这伦常名教的俘虏,能在不管受到如何不公正的待遇时,仍能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不过,居于底层的芸芸众生,在生存都成问题的时候,也会起来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有时果真拉下来了,但马上又会有新皇帝,各个台阶上又是那样一级控制一级,虽然会换上些新面孔,但这个金字塔的格局没变,能坐在高阶上的仍只是少数人。因此在轰轰烈烈折腾了一番后,人们

9、才发现,绝大多数人或已成使一将成功的枯骨,或还是只能铺垫在底层。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去打碎这金字塔。 所以我们这个中学,不仅无所不在,还延续得很久很久。 学费交得太多了 在鸦片战争中领教了西方的物质威力后,中国人对所谓西学已开始注意,但认为它不过是物质之学或称为“实学”,作为形而下者乱来对待。有少数人编译了一些介绍西方和世界情况的书籍如四洲志之类,还翻译了一点科学著作。1860年,英法联军陷北京,烧圆明园,更触发中国的有识之士要求发奋图强。此时人们以为西方之强,无非是船坚炮利而已,于是就有了所谓办洋务,在二、三十年间办起了一批向西方学来的工业交通事业,江南制造局(1865),福州船厂(1866),

10、招商局( 1872),开平煤矿(1875) ,汉阳铁厂(1890)是其著名的代表。 与此同时,由官方出面组织翻译西方图书,江南制造局在1868年开办的翻译馆,是译书的主力,1868-1907年间,总共译出各类书籍159种1075卷,其中半数以上是工程技术、军事和自然科学方面的。1986年,梁启超编成的西学书目表,包括各处译出的西方书籍,也是“形而下”的科学技术及其他实用的书籍为主,极少人文科学的书,介绍西方政治体制的书仅得一种德国议院章程。中体西用的方针,在译书的选择上也体现出来了。 中国翻译引进的这些西方著作,大都能代表当时世界的科技水平,如华蘅芳译的地学浅释,就是莱伊尔根据他的名著地质学原

11、理改编出来的地质学基础,编成仅几年就被中国译过来了。日本人得知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在译这些书,曾派柳原重光前来购买。 中国人见事并不晚,行动也不迟,仅管当时中国对外打败仗,赔了巨款;内部又有太平天国和清政府争战十几年,元气大伤。但终究是地大人多,兴建的这些近代工矿业,其规模多在东亚名列前茅。 江南制造局是一个以造船制炮为主,兼有钢铁、机械等工厂的大型企业,1868 年,造出了第一艘铁甲轮船惠安号,载重600吨,虽不大,但这是中国、也是东亚第一次造出的轮船。当时日本唯一的海军造船厂横须贺造船所,到1871年才造出小轮船10艘,载重量总计740吨,而1870年江南制造局已造出载重量为1,000吨的威靖号,随后又造成两艘2800吨级的战舰海安号和驭远号,质量也提高了。福州船厂在 1869年造成第一艘轮船,到1880年,累计造出9艘载重1000吨以上的战舰。日本在 1900年造船的总量是5,000吨。 汉阳铁厂具有年产生铁140,000吨的能力,名号铁厂,实际上还包括炼钢和轧钢,目的是要轧出修铁路用的钢轨。1890年,汉阳铁厂开始兴建,1894年出铁,是当时东亚最大的钢铁厂。日本是在中日甲午战争后,得到中国的赔款,才于1897年开始大型钢铁企业八幡制作所的建设,1900年的生铁产量是19,000吨。 &1 /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思想汇报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